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沙利文像一匹矫健的白马,为爱尔兰的中长跑运动在国际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奥沙利文说:“我最喜欢跑步,在奔跑中找到了一种飞的感觉。” 飞的感觉真好! 奥沙利文不是那种瞬间灿烂一闪即逝的流星。由失败到成功,循序渐进地奔向她的事业巅峰。正是她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鼓舞着她在红色跑道上一圈圈地奔跑,不断向自己挑战。美国《田径新闻》在评选1995年世界“十佳”女运动员时,奥沙利文无可争议地荣登榜首。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2,(9):38-38
比尔·盖茨一身休闲装扮坐在观众席中,不时地为场上的华裔女孩儿邢延华鼓掌加油。美国小将邢延华在“大牌”球迷比尔·盖茨的注视下成功晋级32强,让一直瞄着倪夏莲准备的李晓霞多少有点措手不及。她和邢延华没交过手,即使旁观了她和倪夏莲的比赛以及郭焱的提示李晓霞的第一仗还是出现了险情。  相似文献   

3.
准备工作 1989年以来,美国的奥运会准备工作有以下五大方面。 1.“在举世社会和政治变革的一年,美国奥委会及其运动员稳定如常”。这是美国奥委会1991年初的一份官方报告中所说的。目前,外部环境有利于美国在夏季奥运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2.美国奥委会继续追加预算,扩大投入。1989—92年4年周期的预算,原已大幅度  相似文献   

4.
在1991年的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伯尔莫卡成为了第一位赢得世界田径锦标赛金牌的非洲女运动员。也许一次的成功可能会有偶然性,但接下来她在1992年的奥运会和1995年的世界锦标赛中重复了自己的成功,证明了自己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幸运之神的照顾。哈西巴·伯尔莫卡是一个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率真直爽风格的年轻姑娘,她性格耿直,从来不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伊斯兰正统派基督教风行她的国家时期,伯尔莫卡依然坚持自己应有的权力,坚持训练,并且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伊斯兰世界中的一个出色的中跑运动员。虽然自1991年在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中获得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之  相似文献   

5.
最出色的旋空翻:美国的女运动员约逊翰和日本的男运动员池谷在自由体操整套中先后成功地完成了两个后空翻。他俩在做该动作时显得很轻松。最漂亮的舞蹈动作:苏联巴金斯卡娅以她那一套“卡门”乐曲伴随她优美的舞  相似文献   

6.
1992年11月29日,高敏正式宣布退出体坛,并公派去美国留学。这一消息,同时也宣布了“高敏时代”(指世界跳水界)的结束。在高敏正式宣布退出体坛之前的当月二日,这位世界跳水“女皇”,与在国家体委工作的西安小伙子苏东,喜结良缘。五天后,高敏从苏东的家乡——西安赶往天津,参加为她举行的告别体坛仪式。就在这一天,高敏向新闻界宣布一条引人注目的决定:拍卖在1991年1月澳大利亚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夺得的三米跳板跳水金牌。把拍卖所得,全部献给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及过去关心过她、支持过她的亲人和朋友。  相似文献   

7.
世界“桥牌皇后”、中国桥牌协会特别顾问杨小燕已年届六旬,但还是那么年轻漂亮。她不敷粉黛、不施胭脂,细长的眉毛下面是一时又黑又亮的眸子。看她的眼神、姿容、体态、动作,要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20岁。杨女士是美国桥牌联合会慈善基金会主席,又是拥有上万名职工的美国康复轮船公司的董事长,并主管达拉斯渔场。她经常风尘仆仆地往返于美国华盛顿、休斯顿、阿拉斯加之间,是一个极繁忙的人。作为世界桥牌联合会顾问,她还在几十个国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近年来作为中国桥牌协会的特别顾问,她经常到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帮助中国桥牌选手开展活动。她这么繁忙操劳,是什么“秘密武器”使她青春长驻?“每个人都希望健美,这是人之常情”。  相似文献   

8.
木子 《中华武术》2007,(8):40-40
在1991年的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伯尔莫卡成为了第一位赢得世界田径锦标赛金牌的非洲女运动员。也许一次的成功可能会有偶然性.但接下来她在1992年的奥运会和1995年的世界锦标赛中重复了自己的成功,证明了自己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幸运之神的照顾。  相似文献   

9.
1991年,牙买加为纪念“国际护士联合会国家代表大会”在该国召开而发行了一枚小型张(图1),主图是一位护士正在护理病床上的伤员,小型张上方有一段英文文字:“我亲眼目睹了她的奉献精神和勇气,深信英国不会忘记她。她护理病人,寻找伤员予以救助,并为那些杰出的死难者举行葬礼。”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专家们一直认为智缺者不能参加体育比赛,因为失败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然而十五年前,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妹妹尤妮丝却成功地为八岁以上、智商低于七十五的少年儿童创办了“特别奥林匹克运动会”。十五年中,这个组织由小变大、日益兴旺,目前已有五十二个国家的一百万名运动员加入该会。“我从未见过比我妻子更坚定的人,”尤妮丝的丈夫萨金特·施赖弗说,“她就是不相信有做不成的事。”一九六一年,尤妮丝与丈夫一起从芝加哥搬到了华盛顿。不久,她受约翰·肯尼迪之托,为总统顾问小组撰写一份关于智缺者的娱乐和体育活动的报告。由于缺乏资料,她决定采取“后院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垂钓》2007,7(12):32-32
再过70天,以“快乐苏州,快乐展会”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钓鱼用品贸易展览会将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的国内唯一国家级展览会,自1991年创办至今,它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7届,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和尊敬,并与美国lCAST和欧洲EFTTEX一起,并称世界三大渔具展览会。  相似文献   

12.
小说《飘》是美国现代的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不朽之作。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女性---梅兰妮。她的身上具备了她的那个时代,那个地方一个好女人应当具备的所有品质。她迷人的魅力和高尚的品质对现今的女性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支持奥运会,美国邮政部门发起“世界各国邮政部门向1992年奥运会提供赞助”的活动。我国原邮电部邮政总局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加强国际合作,于 1991年决定参加此项赞助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一百年前,美国人詹·奈史密斯发明了篮球运动。而在这一百年间,将篮球视为“国球”的美国人始终有一个难圆的梦——把自己最有才华的篮球健儿集结为一个队,为篮球的荣誉、为美国的荣誉,到国际篮坛上一展身手。就是因为这萦绕心间一百年的长梦,美国人把在1991年9月21日由“飞人”乔丹和“魔术师”约翰  相似文献   

15.
一位86岁的美国老太太收到了泰国皇家马拉松比赛大会的邀请信,并由大会支付其旅费。信中说:“您为泰国运动员所熟知,他们为您而感到骄傲。”这是罕见的殊荣。她就是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从百米短跑到马拉松长跑的、美国23项径赛纪录保持者——露丝·罗思法布。 1984年奥运会马拉松比赛金牌获得者琼·贝诺瓦说:“露丝的行动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一位43岁的赛跑能手福迪·玛德拉说:“露丝之所以成为女子径赛运动的传奇人物,是因为她以自己的经历实践了“活到老运动到老”的观点。露丝精神振奋,她满怀信心地生活在世界上。”露丝·罗思法布令人震惊的运动生涯开始时,她  相似文献   

16.
达文波特     
在网坛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典型,达文波特是个好例子。并非很久以前,她还有着“大象”的绰号,身材臃肿、步伐迟缓。现在成功地减了体重的她也成功地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球路。最初那腼腆的表情蜕变为自信的微笑。在取得她职业生涯中的第2项大满贯桂冠后,她的事业又打开了新的一页。听听她的手下败将辛吉斯是怎样评价她的吧:“没人在比赛时像达文波特那么耐力十足。也许塞雷娜或维纳斯(威廉姆斯)发挥最出色时能做到,但她俩不如她有力量。林塞无人能比。随你怎么变换击球线路,短球、长球、压线球,她都能一球打死,不会出错。…  相似文献   

17.
初夏的一天,美军一九八七年太平洋战区武装部队健美锦标赛在日本的横田基地如期举行,31岁的戴娜·德斯宾斯荣获女子健美冠军。这是她首次参加健美比赛,也是她第一次摘取桂冠。人们不禁要问,德斯宾斯怎么能一举成功呢?要知其中奥妙,还请她自己述说: 在我成功的背后,是巨大的勇气、不懈的努力和丈夫的支持。这三个方面是我成功的奥秘所在。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我的成功都是不可想象的,坦率地说,是不可能的。我是一个美国女人,更确切地说,现在是一个美  相似文献   

18.
1991年虽已快过去,但世界体坛的比赛仍一个接一个地紧张进行着。各国健儿精彩激烈的角逐以及他们的精湛技艺,使体育爱好者大饱眼福。谢军:国际象棋新“女皇”中国谢军经过4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终于以4胜9和2负积8.5分的成绩击败苏联棋后奇布尔达尼泽,登上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的宝座。国际象棋棋坛长期来一直为苏联独霸。从1950年起的41年中,女子世界冠军全是苏联人,而且向世界冠军挑战的也没有一个是其他国家的选手。奇布尔达泽1978年获得世界冠军后独占鳌头13载,几次卫冕成功,而且她也是获得男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称号的第二位女棋手。奇氏31岁,实力超群临场经验丰富,老练成熟,善于化险为夷。赛前,她曾信心十足地说:“我相信能战胜谢军。”而谢军呢?论年纪,她刚满21岁,比奇氏小10岁,当谢军7岁刚刚开始学习下棋时,奇氏尔达尼泽已成为世界冠军。论名气,谢军1990年才成为国际特级大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1月5日,“跳水女皇”高敏宣布,她将拍卖在1991年世锦赛上获得的金牌。一时间这消息传遍全国。她为什么要拍卖这块金牌。有人曾出价80万,为何现场却以77万出手? 荣誉与精神有价乎?  相似文献   

20.
1983年,全苏“十佳”运动员评选揭晓时,第一个出场受奖的,是位身材修长、体格纤细的姑娘。当人们见到她那一头浅黄色的浓发,伴着她有节奏的步伐颠颤着,矫健地蹬上领奖台时,全场爆发出的“塔佳——塔诺奇卡!”的欢呼声响彻穹顶。她伫立在沸腾的四周看台中央,频频地向热情的观众招手致意……塔玛拉·贝科娃这个名字,不仅在苏联家喻户晓,且亦蜚声世界田坛。因为她在1983年内两破世界纪录,并一人独占了近年世界女子前四个跳高最佳成绩中的三个,为此美国《田径新闻》杂志评选她为1983年世界十名最佳女子田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