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一前言壁画粉层的起甲和地仗层的酥碱,是敦煌壁画最严重的两种病害。这两种病害发展到后期,将使粉层和地仗层完全脱落,造成壁画毁灭性破坏。据统计,莫高窟492个洞窟中,现有140多个洞窟较严重地存在着这种病害,受损面积2.030多平方米。占莫高窟壁画总面积的4.5%。因此,探讨研究治理这种病害的理想粘合剂材料和最佳工艺,始终是敦煌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传统石窟壁画的制作以及壁画材料性质特征的简要介绍 其次探讨壁画的现状模写与一般临摹的区别以及现状模写的实际意义,并且提出石窟壁的画材料表现、现状模写对当代岩彩画的指导作用和当代岩彩画的审美等问题 最后简要回顾了现代岩彩画发展的基本轨迹,以此来论述传统石窟壁画材料表现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藏经洞出土的壁画粉本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粉本的制作方法及粉本在敦煌壁画构图中的运用.同时,与青海东部、甘肃南部寺院壁画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粉本在这些地区流传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壁画色彩装饰性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史源远流长,传统壁画作为我国传统色彩装饰性的传承者之一,长期以来在壁画艺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从传统的审美观念、西域文化的滋养、工艺材料的影响、客观环境的制约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壁画色彩装饰性的成因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7,(28)
近日,北京市自家庄小学将传统工艺沥粉画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旨在让学生通过绘画感受民族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图为学生们在绘制沥粉画。  相似文献   

6.
王若懿 《教育》2007,(10S):5-5
近日,北京市白家庄小学将传统工艺沥粉画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旨在让学生通过绘画感受民族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图为学生们在绘制沥粉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对古代岩彩壁画进行研究并从中汲取营养已成为当代画家寻求中国画发展与变革的重要途径。对古代岩彩壁画进行现状临摹的过程既是对传统岩彩的工具材料特性和绘画技法的熟悉过程,也是对当代工笔画表现形式的探索过程。将临摹的材料和步骤与传统工笔画的材料和步骤进行对比,将临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是工笔画学习者继承传统并改革创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的应用具有传统绘制壁画所不具备的、不能充分表现出来的特性:如材料的真实性、自由性、综合性和模糊性等。新材料的使用使传统的壁画无论是从题材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的改观与推进。  相似文献   

9.
材料实验,并不是对材料本身的简单'玩弄',并不只是局限在对材料的材料性进行归纳与理解,要对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和所能代表的內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找出或总结出与材料壁画之间的联系,为完成材料壁画主题创作.论文探讨对关于材料壁画和对材料进行实验的重要性和通过壁画材料的实验来表现材料壁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大量敦煌文献中,有为数不少的白描稿、壁画粉本(即壁画设计稿),其中绝大多数现已流散国外。对于这些敦煌白描画及壁画粉本系统性的研究,当首推饶宗颐教授的《敦煌白画》,近来胡素馨女士也注意到这些粉本与壁画之间的关系②。的确,对这些画稿的研究,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敦煌壁画粉本,以及其与敦煌壁画之间的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敦煌的“画行”、“画院”以及五代敦煌“曹氏画院”诸问题,意义重大。1997年9至12月,本院马德先生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作短期博士后研究期间,在英国国家博物馆考察了…  相似文献   

11.
壁画这一古老而现代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曾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现代壁画是区别于传统壁画和其他画种而介于建筑、环境、绘画、材料等多种学科之间的一种边缘性学科 ,具有表现力强、效果直接、自由和随意度很大等特点。较大的画面尺度、先进的画面工艺材料以及与建筑环境的有机统一 ,使其更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壁画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壁画的精髓,现代壁画传承传统壁画的色彩运用、社会功能、材质选取、创作技法等元素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对于文化的传承则是壁画对于其它构成元素传承的脉络所在。因此,从色彩、社会功能、材质等方面去分析现代壁画艺术的文脉传承,是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本简述了冬寿墓的墓葬时期、地点及墓主人物、墓室结构。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冬寿墓墓室壁画的内容和形式、壁画中人物服饰、发髫、绘画理论等都是汉代化的继承和发展。可以确定冬寿不是高句丽人,冬寿墓壁画也不是高句丽人所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唐代绘画,主要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壁画的介绍与分析,着重阐述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在绘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北凉属于天梯山壁画艺术初创时期,由于佛教初传我国,佛教壁画基本保持其原貌,笨拙欲坠的飞天、虔诚胡跪的供养菩萨都是古印度人的形象。色彩的凹凸晕染法、线描的健陀罗样式均体现出印度佛教壁画的样式,深受儒学浸染和中国绘画传统影响的凉州画家,有意无意地在佛画中体现出他们的人文理念和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16.
"形"与"神"是中国人物画历来所探讨的话题,"形神具备"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审美标准,"以形写神"则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和绘画思维的基础。后人又把"形"与"神"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来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宋代山水画本体为考察对象,从与山水画表现休戚相关的"笔墨"与"丘壑"两方面展开论述,探求宋山水画的笔墨特点及与山川造型的结合,从而阐明宋山水画是作为主体意识显现的"笔墨"与客观物象("丘壑")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画中有诗”是研究诗画关系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与之相关的论述实在罕见。“画中有诗”的具体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故事画犹如叙事诗,画面可以再现历史内容;二是山水画犹如山水诗,山水诗、画的意境是十分相近的;三是寓意画犹如寓意诗,画中寓意增强了绘画的审美功能,这种画风已经成了绘画的主流。“画中有诗”是没有争议的,然而画中之诗是否能被观画者品出来,这与个人的艺术修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点”都是构成绘画的最基本的元素。在绘画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绘画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而又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绘画技法也各具特色。尽管中西方绘画中的“点”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不断地发生交叉和融合,但由于地域、文化、审美习惯的差异和对绘画功用的不同理解,中西方绘画中的“点”始终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北凉属于天梯山壁画艺术初创时期,由于佛教初传我国,佛教壁画基本保持其原貌,笨拙欲坠的飞天、虔诚胡跪的供养菩萨都是古印度人的形象。色彩的凹凸晕染法、线描的健陀罗样式均体现出印度佛教壁画的样式,深受儒学浸染和中国绘画传统影响的凉州画家,有意无意地在佛画中体现出他们的人文理念和绘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