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评讲重在"升格引路".我将作文升格分为三个层次:学生小组升格,教师下水升格,同题拓展升格.最近一次练习作文,题目是"____之桥",学生普遍扣题不紧.有一个同学写"沟通之桥",通篇叙述自己的苦恼,最后一句才点了一下"希望架起一座沟通之桥".文章内容游离于文题之外,是乱贴标签式作文.讲评课上,我确定的训练点为"扣题"升格,让学生在作文互改小组内先展开讨论,确定详写情节,然后再动笔进行"局部点题"练习,要求学生围绕"直接点题"或"暗示点题"的方法给自己的作文进行点题升格.  相似文献   

2.
考场作文技法大全、考场作文宝典等类作文指导书,注重模式化写作,考生奉为圭臬,造成考场作文"新八股"之风盛行。这种文章是思维僵化、感情虚假的伪文章。"新八股"之风有两个主要表现:一是选材古代化;二是表意虚泛化。很多学生在作文指导书的引导下,作文选材紧盯古人、古文、古事,造成选材的古代化。如关于"意气",有学生写道:  相似文献   

3.
美与丑,对中学生来说,是一对非常熟悉的概念,但又是一对相当模糊的概念。说其熟悉,表现在中学生作文中常常会采用对比的方法来突现美或者丑:言其模糊,表现在对丑本身所蕴含的美知之不多,缺少感悟,作文中严重缺乏这方面的审丑体验。下面试作简单的赏析性介绍。一、丑的对比美。中学生审丑活动中有  相似文献   

4.
自从1999年高考作文采用话题作文以后,虽有少数批评的声音,但总体来说是肯定的多。而肯定的原因,最主要的一点是认为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给予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而这两年我逐渐发现这“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给予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的评价是不真实的。应该说:近年来高考作文虽然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却是虚假的“开放”——有开放之名,无开放之实。  相似文献   

5.
考场作文很难写,考场作文很单调,但是,只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坚持不懈抓好训练,考场作文也容易出彩。立意,就是确定写作意向,表达作者的意愿、爱憎和追求,即向读者展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作文之道,立意为先,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的取  相似文献   

6.
本应是最贴近一个人心灵感情的 ,也本应是最具个性特色的作文 ,长期以来对学生而言 ,却是怕写、厌写 ,甚至于是恨写。这在很大程度上 ,与我们对作文的认识 ,与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有很大关系。为走出这一误区 ,走出当前作文的尴尬局面 ,在作文教学上 ,我们必须切实落实三大观念的转变。由重作文转变到重做人上来没有人 ,便没有作文 ;没有感情 ,便没有真挚之文 ;没有思想 ,便没有深刻之文 ;没有开阔的视野 ,没有创新意识 ,没有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的关怀 ,没有对世界的悲悯之心 ,便没有内容丰富、见解新颖、耐人寻味、引人思考的“大气”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参加历届中考作文蒯卷,印象是:满分作文寥寥无几,真正的优秀作文少之又少。原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是缺少“四气”,或“四气”不足。中考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要有“四气”,即正气、大气、文气、雅气。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费尽心力修改了作文,但多是评讲完发下去后就算完事;学生呢,作文发下来总是看一眼批语了事。正是这种缺少作文反馈环节的做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中作文教学是最大的一块,也是中考命题三大部分中分值最重的一部分。中考作文分值达50分,占整个卷面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决定整个中考的成败。广大学生都“怕”作文,就是有些平时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考场特定的氛围中,也难以写出有创意的文章。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考作文辅导实践谈谈应试作文的要诀。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之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就作文教学的现状和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来说,还是不尽如人意。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习作,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平时给学生的作文评分,与其“客观”“公正”,不如注重实效。相信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学生对教师批改过的作文,真正感兴趣的不是那些眉批、尾批、红杠杠,而是分数;而真正对作文感兴趣又踊跃交作文的是那些作文分数高的学生。可见教师的评分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有多大。  相似文献   

12.
一提作文,不管学生还是教师,大都心里发憷.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也难,作文成了一件苦差事.我常想,能不能让作文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和教师都乐而为之呢.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与探索,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3.
朱红甫 《教学随笔》2007,(11):24-25
古代学者一向主张训练作文要经过“先放后收”的过程——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学生精炼严谨。苏轼曾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清人王筠也是这样主张,他说:“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蹦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之英。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这是符合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清人薛雷《一瓢诗话》指出:“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此话说明审得题魂的重要,抓住题魂,其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话题作文惟有题魂是不开放的,其它都是开放性的,可见抓住题魂正是话题作文惟一重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写作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表现,中学作文教学在改革中,模式在不断拓宽,教法在不断更新,成效可喜。但作文教学尚存在着认识的模糊性、操作的随意性,导致了当前作文教学的混乱状态。学生的实际作文能力较差,一到中考、高考则大多处于被动状态。现就作文与阅读、生活和模仿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谈点粗浅的体会。一、作文与阅读———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犹如造…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长期以来语文工作者棘手的课题。笔者多年来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出发进行作文指导 ,效果较好。一、小学作文教学要有系统性 ,计划性。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 ,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要有系统性和计划性 ,要立足于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系统作文训练。二年级进行连词、连句的训练 ,从三年级起 ,先连句后连段 ,先单句后复句。例如“伟大”一词 ,先是单独地写一句话 ,接着让学生自编一个故事 ,通过一个故事表现人物的伟大性格。从内容上讲 ,先是单一的一个物体 ,或是一件事 ,先事后人 ,作文时 ,始终抓住一件事、一个人的训练。不要贪…  相似文献   

17.
考场作文贵在出新,出新的关键还是选材。作文选材怎样才能出奇出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从语文教育的角度主张把作文教学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地。具体途径是指导学生走进生活,以积累创新素材;开展艺术欣赏,以感悟创新之美;轻松作文,以营造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缺乏个性思想?究竟原因何在?怎样才能写出有思想,有内涵,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本文针这些问题,谈谈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写出思想,写出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李仰臣 《新读写》2012,(1):42-44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命题者要求考生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其主要形式有: ①直接式:即不出现任何材料或引言,直接出现“话题”及要求,不做任何提示,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这种形式现在很少见了,如2011年四川宜宾中考作文试题。 ②提示式:即在话题出现之前给出一段材料,对话题做一个说明或一个解释,其目的只是引出话题,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2011年甘肃省中考作文试题。话题之前有60多字的导语,像是一首语言精美的散文诗。考生在阅读这个导语的同时就已经得到了美的享受,在这种导语情景下出现话题,考生易于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