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针对"N+N"结构的合成词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几种不同的类别。以期为网络中日益增多的此类合成词的理解提供参考,并能够为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V+N(受)的”结构表示转指的语义出现了施事和工具的歧义,这是因为施事和工具都是动词的论元成分,并且受事充当宾语的能力比施事和工具都要强。所以,当受事进入宾语位置时,施事和工具就都能够进入该结构中主语这个句法空位而被提取,从而被转指。本文从动词的配价成分和动词本身的意义两个方面着手,解释了“V+N(受)的”转指语义的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3.
事物和性状之间有着“天然”的关系,因此我们一般可以用性状来转指事物。其实,事物同样也可以转指性状。这种转指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一种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当事物转指性状时,两者存在着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NP1像NP2一样”之所以独立成句,其主要原因也就在于事物和性状两者的转指。  相似文献   

4.
1N的水最多能产生多大的浮力呢?有人这样认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而浸在1N的水中的物体最多能排开重为1N的水,所以1N的水能产生的浮力最大为1N.  相似文献   

5.
由“N1+N2”格式形成的自由短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偏正短语、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复指短语。N1与N2形成修饰、并陈述、复指等语义关系:处于修饰关系的N1可以成为语义指向的核心,处于并列关系的N1与N2必有一个更大的语义范畴,处于陈述关系的N1与N2有严格的语义选择限制,处于复指关系的N1与N2必有一个是特指的。在句法功能上主要从体词性和谓词性两方面看。N的排列是有理有据的,联合短语也并非绝对自由。N的数目越多,结构层次性越强。“N1+N2”形成封闭辖域。  相似文献   

6.
古代有“顿牟缀芥”的说法,“顿牟”即琥珀,“芥”统喻干草、纸等微小屑沫,“缀芥”的意思是吸引轻小物体,这个成语是指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起细小物体。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英语N+N型复合名词入手,详细地分析了此类复合名词中两个名词之间的各种关系,针对此类复合名词的语义进行了基本分析和探讨,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反身代词"己"、"自"、"身"等在古汉语中皆有指代三身的转指用法,通过分析这几个反身代词在古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并考察此类现象在古文献中的分布后,认为反身代词转指三身的用法并非其向三身代词的转化演进,也非此类代词语法功能的转变,而是由于古汉语的特点及语境导致反身代词的这种转指用法的产生,其自身表己称之功能并无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考察我国高阶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N+N组合概念时,对两个主要组合概念认知机制的调用情况。结果显示:此群体偏向于否定“结构对位”机制建立的“属性映射”N+N概念意义的合理性;主要调用“场景构建”认知机制对N+N概念进行“关系连接”释义。这种偏向性一方面表明“属性映射” N+N概念是英语学习者的认知难点,母语认知机制在英语组合概念理解中有负迁移作用,另一方面提示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英语技能培养,也要加强英语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0.
浅析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界定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真善美”、“风霜雨雪”、“金银铜铁锡”……等词语的结构特点,将其暂命名为并列N项式,并作了如下界定:并列N项式是指在同一个语义范畴内,由N个(3≤N≤7)单音节成分并列组合而成的准定型结构,其中以并列四项式居多。按照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分为同类式、同义式、同体式、对举式四类。  相似文献   

11.
刘清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9):98-100,F0003
从隐喻所具有的高度临摹性的视角,对照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解释其在语境中具有的常规性和非常规性隐喻机理。以时间为变量,探究隐喻的理解中主导心理空间的语言转换应对情况,分析隐喻的思维发生机制;划分隐喻的临摹性,把抽象的、虚拟的维度作为思维的介质,用来研究其演变过程;选用隐喻实例阐述不同语言间本体域和喻体域之间的结构相似性,认为伴随临摹性而产生的相似性构成常规语义转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实质就是语际间的意义的对应转换。词义功能对应是在分析、理解语义的基础上,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及相应的文化背景,选择最贴近原文的对应译文。  相似文献   

13.
特征映射型N1+N2概念合成名词中的N1是起描写作用的修饰词,凸显的是陈述性意义即性质意义;而其中心词N2是提供整个词范畴结构的词,构成整个词的认知基础。该构式所体现的思维、语义与句法关系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是极其丰富的。空间复合理论为自然语言现象的解释提供了很好的处理方法,而非范畴化不但是语言变化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将空间复合理论与非范畴化结合,对特征映射型N1+N2概念合成名词的识解具有良好的解释力,也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对于在空间上形体和边界范围不固定的物质、事物群体及无空间存在的抽象事物计量描述时,常需借助于表量结构“Num N1 of N2”。N1是表份的单位名词(unit noun),和作为计量单位和数词、介词“of”一起构成数量语块对N2进行量的描述。同汉语的量词一样,英语表量结构中的N1有不少是从动词借用来的。本文主要讨论英语表量结构中动词性借用单位名词的不同类型、作用和修辞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邓恩的爱情诗《别离辞·节哀》是玄学诗的经典之作。为让完满的爱情以感性的形式再现,诗人借用大量的圆意象作为隐喻。如按传统修辞学的观点把隐喻两个项的相似点局限于对语言形式的分析,邓恩式隐喻显然“牵强附会,荒诞不经”。理查兹博士(I.A.Richards)的“互相作用”理论(InteractionTheory)指出,隐喻是思维的互相交流而非词语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对邓恩的奇喻有很强的解释力。现试用这一理论分析诗中圆形意象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俄文化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异同,既体现了文化的共性,也体现了文化的个性,如果对此缺乏了解,就容易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上造成理解有误和用词不当。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对语言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体验哲学认为人的身体经验是形成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的基础,人们通过身体体验获得了认知事物并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从而形成了意象图式。以体验哲学为基础,根据意象图式理论,结合英汉语料,对英汉“眼”的隐喻投射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眼为物体;(2)眼为容器;(3)眼为空间。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语言自身特点及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眼的隐喻化方面存在着喻体和意义对应、部分对应和空缺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英语关系分句(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在英语语篇中无处不在,其翻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论是分译法,还是合译法,不论是前置法,还是后置法都应抓住关系分句深层结构上的问题,弄清楚某个具体关系分句在某个具体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传达的信息、具有的功能、所起的作用.真正体现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能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来再现原文的信息,进而达到译文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感赏析     
通感是英汉语言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方法,是指形容词的修饰对象发生转移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具有生动,形象,用词简练,引人入胜的效果。通过呈现和分析中英文通感用例,辨析通感和移就两种修辞格异同和解构通感语法结构形式,以求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这种修辞格。  相似文献   

20.
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勤 《天中学刊》2001,16(3):56-59
歇后语有外在表层结构和内在深层结构,其内在深层结构才是歇后语安身立命之点,构成歇后内在深层结构的前后两部分是矛盾统一体,两者有“同”有“异”。“同”与“异”科学地结合于一体,才构成规范化的歇后语,无“异”不能使歇后语既形象,生动,风越又表达一定的意义,无“同”则不能使其前后两部分合乎逻辑和谐地统一起来,有无“同”是鉴别是否是规范化歇后语的试金石,不合深层构造规律的歇后语是不规范的歇后语,应该沟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