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刘迅  宋骋丹 《青年记者》2017,(32):69-70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其中原创类纪录电影总票房仅为8032万元,而《我们诞生在中国》就占了6700万元.虽然《我们诞生在中国》刷新了中国纪录电影票房纪录,但纪录电影在院线中处于严重缺席状态,未曾真正赢得市场认可,是不争事实. 纪录电影缘何失去观众 长期以来,人们将纪录电影的票房惨淡归咎于院线排片率低,可对于院线来说,角逐利润才是唯一目的,影片的市场表现决定了排片场次,观众的选择决定影片最终命运,这也是许多影片费尽周折登录院线却只能“一日游”的真正原因.观众没有彻底接受大银幕上的纪录电影,根本原因是纪录电影难以适应电影市场中主流观众的多样化诉求.  相似文献   

2.
从《盲井》到《盲山》.两部影片内容与命运的微妙转变.丈量出几年间现实题材的电影在中国走了多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郁敏  蔡志明 《传媒观察》2013,(11):42-44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影片中出现了诸多与《圣经》故事的相关之处。本文从原型角度入手,分别从灾难原型、救赎原型以及人物原型方面分析影片中的圣经原型体现,通过对影片情节和人物语言的分析,挖掘人性的真善美,同时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以及地球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位青年朋友曾和我谈过这样的苦恼:他很爱看电影,看完电影后觉得有好多话要说,可是一提笔又不知怎么写是好,心里空荡荡的。另一位初学写作的青年人对国产片上座率日趋下降有些看法,他写了一篇题为《国产片为什么吸引不了我们》,让我帮助看一看。他在文章中提到,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阿信》、《命运》不仅青年人喜欢,连中年人和老年人也很喜欢,而我们的许多国产片却吸引不了我们,有的影片一场只有六、七个观众,  相似文献   

5.
香港永华影片公司摄于1948年的《清宫秘史》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原因不仅在于其艺术创作美学观念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文人传统,更为有趣的是,这部影片的政治命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20世纪40到60年代的上海和香港两地电影传统的内在联系,及其最终的分流。因此,文章将会以《清宫秘史》为案例,在对它进行历史性的梳理过程中,以期理解《清宫秘史》的主创者们作为那个时代的电影都市文人/精英们是如何借家国/伦理叙事的书写,映射出从上海南下香港的知识分子对海派电影的传承。也正是香港与上海电影在互动与交流中使得当时香港电影成为"国族电影"中的一脉。  相似文献   

6.
陈皓 《今传媒》2012,(1):75-76
在这个矛盾交错的社会转型期,更多的老百姓遇到的是一种共同的无奈,一种相似的命运。导演就像是异类,"打开一只关于电影的潘多拉魔盒,让你闻到电影本来有无穷无尽的活法",感受着角色们的感受。电影《月满轩尼诗》,导演:岸西;主演:张学友、汤唯;联合主演:鲍起静,李修贤;风格:爱情轻喜剧。茶楼、茶餐厅、巴士、公寓、街道、菜市场…,很现实、很随意、很自然。我一直非常欣赏香港的观众,即使演员们只是家长里短,他们也能融入其中。这不是件简单的事,太过熟悉的日常生活会有多少人愿意"凑热闹"呢?所以我选择分析《月满轩尼诗》,从现实主义着手解构其魅力。本文先简述了香港喜剧的几大类型,然后立足于现实主义创作的理论,从影片表现、影片情感、影片升华三方面切入分析影片,最后总结。这部电影靠一幕幕小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笑对人生的小潇洒、追求爱情的小执着、插科打诨的小幽默、市井当中形形色色命运的交织纠结征服了观众,至少我很感动!  相似文献   

7.
户思婕 《东南传播》2014,(5):113-114
2011年电影《失恋33天》如黑马般冲破了3.5亿票房,受到了观众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在2011年末上映的小成本影片中大放异彩。2013年末同编同导再度携手登台《等风来》,风格类似的治愈系影片却难以延续《失恋33天》的辉煌成绩。本文试分析两部电影的传播异同,从剧本创作,小说到电影及电影叙事元素等方面的研判,在传播效果及策略角度对两部电影的异同进行差异化解析,以期发现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成功特点。  相似文献   

8.
民俗元素的虚构、渗透和展现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根据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讲述了在"一夫多妻制"封建制度下,陈府大院里家庭内部妻妾争宠、互相倾轧的人生命运。在这样一个故事框架里,除了剧中人物自身的命运轨迹外,导演还有意添加了许多民俗事象,并在影片中进行虚构、放大和融合。  相似文献   

9.
《我不是药神》采用了"英雄之旅"的叙事模型,讲述了一个法外英雄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英雄的角色命运被有意识地与英雄叙事对立。这一对立强化了影片的戏剧性,增强了英雄形象的崇高与悲剧性,同时使得影片具有更深刻的对现实生活的关涉。  相似文献   

10.
薛蓓  杨致远 《青年记者》2016,(33):73-74
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4月开始筹备建设,1958年8月正式成立。随后,西安电影制片厂成为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电影创作的重要基地。在其近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西安电影制片厂以其较丰富的电影作品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人生》《野山》《老井》《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等影片推出并在国际电影节频频获奖。上述影片虽然风格各异,但均为农村题材,因此可以说农村题材影片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辉煌成就做出巨大贡献。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农村题材影片形成了一个连贯的创作谱系,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电视电影     
【爆米花式电影作品】★《王牌播音员》这是一部反映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新闻人生活和烦恼的影片。尽管好莱坞喜剧很少合美国国内观众的口味,但老美却相当喜欢这部电影。本片在故事上有大胆突破,能够在无厘头搞笑的同时,让辛辣的讽刺深入人心。★《小姐好白》《惊声尖笑》的导演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世界》何平1987年与方方联合导演的影片,根据张贤亮小说改编。当时的何平初出茅庐,影片也没能取得多大的反响,但是这部电影对于何平本人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拍完此片后,何平终于成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正式导演,从此开始走上独立执导影片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电影不是只有文化人才能把玩的东西,电影应该是拍摄给大众看的生活场景;电影不只是大众消费的文化快餐,电影应该是文化人对生活的艺术提炼;电影更是专业电影栏目的唯一切口。因此,影视频道的《先锋厅》对观众而言就只有电影。一档10分钟的《先锋厅》节目无法承载介绍各类电影那样浩淼的内容。于是《先锋厅》将视角对准了非主流的艺术影片和独立电影,借冰山的一角去窥探那奥妙的"胶片"背后另类的世界。在商业化电影操作模式日渐成熟的今天,太多太多的影片随着炒作的起起落落喧嚣一时,最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而很多真正的电影精品却因缺乏商业化包装而不为观众所熟识。观众往往是对那些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偶尔看看艺术电影却总也找不到要领,不用说那些有着先锋性质的实验电影,更是看得一头雾水。我们相信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都不愿意错过和忽视那些真正  相似文献   

14.
以《疯狂的石头》、《我叫刘跃进》、《即日启程》、《十全九美》等为代表的中小成本影片以"现代荒诞剧"的类型姿态在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这类电影是在新世纪咄咄逼人的商业大片和小制作的艺术电影遭遇美学和市场危机的背景下开启的一条新路径,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但在肯定其文化意义的同时,年轻的电影导演还必须面对和解决电影产业化态势下这类小制作影片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同性恋影片     
《中国新闻周刊》2004,(43):69-69
★《费城故事》好莱坞首次涉足艾滋病话题的一部电影。不过正如影片中的黑人律师所说,影片真正想指出的并非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而是对同性恋的歧视。汤姆·汉克斯扮演了一个高难度角色:形体动作不多,但内心活动却极为复杂。他因此赢得奥斯卡影帝荣誉。★《L的话》一部以女同性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电影科研所《影片数字修护-闪烁问题的自动修护研究》、《数字电影农村公益放映用数字投影机连接专用控制协议》两个项目通过广电总局科技司鉴定。《影片数字修护一闪烁问题的自动修护研究》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修护算法,开发出一套自动修护影片闪烁问题的软件,能够在消除闪烁问题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对某些特殊场景的闪烁处理有明显效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于推动我国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钢的琴》通过另外一个城市视衙向观。众展现那个时代的中国和人物的命运,影片不仅从音乐的选择、镜头的运用还是场面调度都让人充满惊喜,这部成.本不算大,甚至资金遇到短缺的电影给中国电影市场再一次带来了曾经被导演们摒弃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一起共同构成了华莱坞电影的核心部分。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冲击下,华莱坞文艺片日益没落,大批文艺片阵营的导演转战商业片。然而,在国际市场华莱坞商业片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冲击国际电影奖项屡屡失败,但是与此同时作为东方文化深刻载体的文艺电影却时常受到国际电影节的青睐,这一现象引发了华莱坞导演的反思与转型。2014年,获得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艺术影片《白日焰火》和张艺谋导演的新作《归来》都在中国内地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其后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侯孝贤导演《聂隐娘》等文艺电影陆续入市。2014年被视为华莱坞文艺电影的复苏之年。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对于华语电影而言就像一个寒冬,而张艾嘉的新作《20:30:40》则如同在一片肃杀萧条之中悄然盛开的红梅,虽然有几分孤独,却仍然为灰色的冬季带来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作为惟一一部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尽管《20:30:40》最终一无所获,但华人世界还是愿意对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20.
12年前,大明星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越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美国上映,但票房平平,连3000万美元都未突破。它虽获当年7项奥斯卡奖提名,却在颁奖礼上大败给《阿甘正传》,颗粒无收。可随后发行的该片录像带,却因影迷的口碑效应,迅速成为全美出租率最高的影片之一。在IMDB网站(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影数据库的电影资料网站)的影迷评分表上,《肖申克的救赎》以9.0的高分排名第二,仅次于1972年的《教父》首部,是40年来各电影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很快,《肖申克的救赎》同样大受中国影迷的喜爱。此片改编自斯蒂芬·金的一部短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