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们必须意识到"诗无达诂"中还有"诗"在,"空白"之外还有"文本"在。文本中已经写出来的部分其实是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暗示或提示",这正是对"个性化"阅读的一种规范。多元解读不是乱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怎么还是哈姆雷特,不会把他读成李尔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也不至于把她读成薛宝钗。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频繁被我们的语文教师使用,或口头交流,或见诸文字,几乎成为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不二法则。本文无意否定这句话的精妙,只是想结合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探讨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阅读《哈姆雷特》这个作品,大家都不可能回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语文教学中对由文本解读而产生的作者意图、读者意义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有的老师认为文本解读不需要知人论世、深挖作者;有的老师认为文本解读离不开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的参照;有的老师对解读中出现的多重读者意义不知如何评价和处理:哪些"哈姆雷特"是正确的?哪些"哈姆雷特"是偏颇的?判断正确和偏颇的标准是什么?哪个"哈姆雷特"是"最哈姆雷特"?判断的标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导下的文本解读,既让解读者有了自由的空间,同时也让文本解读有时候背离了作者的本意。诚然,文本解读可以远离作者而存在,但远离不是脱离,恣意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语义场理论角度分析《哈姆雷特》的语义层级,并阐释"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通过语义场理论解读《哈姆雷特》,为文学作品等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需要我们介入自己的情感,而这一介入的过程即是我们再创作的过程。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并不是凭空而言,人的学识、经历、性格截然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视角及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这就使得我们对文本的解读程度略有不同。一些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咀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强调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再囿于教学参考书,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再囿于教师对文本的阐释,课堂上渐渐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读者眼中的哈姆雷特是否还原了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教学中学生曲解文意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不足为怪),但并未得到匡正.  相似文献   

8.
读过一则笑话:一妇人在清理垃圾,想扔掉一本书,对丈夫说:“那是本嗜血的夸张之极的情节剧,充满了谋杀和自尽。一个人的父亲被他叔叔杀死了,他自以为是个私家侦探,便开始在夜间偷听,又杀了他女朋友的父亲和兄弟,然后是他叔叔,最后他自杀了。“”典型的现代垃圾!”丈夫愤愤然。妇人将书扔进垃圾堆,封面上赫然写着《哈姆雷特》。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位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是否让你大跌眼镜?新课程倡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莫把教科书当《圣经》。笔者以为,“创造性”的前提是文本解读要恰如其分,如果误读了文本“,创造性”有百害…  相似文献   

9.
"多元解读"这个概念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明白,"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审美追求,因此,对作品的解读往往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有时候甚至会超越作者本人的创作意图。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也近于一次再创造,由于再创造的过程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感受,所以对文本的解读不是单一的、平面化的,而是立体的、多元的。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文章进行解读,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解读的高明与否,还要看读者自身的经历、能力和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10.
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使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久负盛名的两个主要因素: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塑造和语言的出色运用。造成哈姆雷特犹豫性格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神学院学生身份和他的敏感天性而不是他的王子身份;莎士比亚的语言时而华美动人,时而粗野放肆,这种鲜明对比都贴切表现了主人公激烈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中学生也不例外,正因如此,我们在解读莎翁作品时才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却出现了"千人一面"、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中有这样的现象“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样”,哈姆雷特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各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各位读者对语篇解读的理解各不相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激活学生的认知潜能,引导学生产生个性化认知。  相似文献   

13.
哈姆雷特在读者的心目中是千姿百态的,究其原因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语文课堂中课文解读更是丰富多彩,如同哈姆雷特在读者的心中一样,各有所不同。语文课堂也正因此,才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作为语文课堂的引领者,我们教师应尽可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引导多样化解读,从而丰富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指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本文中的文本基本解读是指准确读懂文本的信息。包括:思想情感——准确理解隐藏于文本内容之中的思想,包括作者和文本本身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内容——准确了解文本所表现的客观事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  相似文献   

15.
刘宇 《考试周刊》2009,(13):14-14
“不是人间富贵花”是纳兰性德这个贵族公子在盛世中发出的感叹,本文通过对其生平的介绍寻找这种感叹的根源,通过对整首词的解读与纳兰性德一起体验他的盛世悲情。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从现象上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 语感具有个人性,阅读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感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不是要把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标准化的一个,而是通过莎士比亚原作中的“这一个”去丰富、提升学生心目中的“这一个”。这样,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就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提升。正如  相似文献   

17.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故事,会有无数个解读方式。在汽车巨子艾柯卡的坎坷传奇中,我们同样可以读出很多。而今天,亲爱的队长朋友,我想跟你们交流的,是遇到挫折甚至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茶馆的老朋友──江苏省金湖县的几位语文教师带着他们的《范进中举》课堂教学实录来了。范进,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老“明星”了,也许在一些老师看来,对他的解读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了。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就阅读理解的多元化而言。注意,这里的“多元化”,我理解不仅仅是不同读者的理解,也包括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内的不同理解。作为读者,今天的李镇西可能和昨天的李镇西就不一样。而且面对同一篇课文,一千个教师也有一千种教法──这是就语文教师对课文的创造性理解和教学个性而言。于是,同样是面对“范进”,善于创新的教师便有了常读常新而又独一无二的解读和教学,在这过程中,被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便有了充满智慧的独到理解。———这也许正是语文新课程所要追求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论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阐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最初的反映论、模仿论到"哈姆雷特是作者的哈姆雷特"的作者理论,从"哈姆雷特是剧本中的哈姆雷特"的文本理论到"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的读者理论,一直到"哈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阅读者以其固有的体验、性格、情感,对于同一文本做多元解读,可获得一个个染上个性生命意识的文本意义。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对文本多元解读简明又形象的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