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是对人成其为人本质的肯定。人生而自由,人生而就理应自己作为自己的主人,人的一生便不断地以“人的本然而应然的生命祈向”而寻求着精神的高度自由、自主状态。人如果不能自己作主,人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权利就没有得到尊重和肯定。正因为“自主”意味着人自己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因而自己对自己负责、从而增加了生命所有选择的责任感,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提升、自我成全,使人生真正成为自己缔造的成果。自主还意味着对人的能力、潜质与差异的信任与肯定,意味着对在人的本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儿童文化”的尊重与珍惜,意味着…  相似文献   

2.
张宇 《中国德育》2005,(11):26-27
自主教育首先是自己把自己作为教育的对象,其次是根据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协调需要的追求,把自然生存条件、社会生存条件以及自我的生理、心理潜能、自我的情感和意志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己的主人,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人只有成为自主、自由的人,才会有想像力和创造力,才能独立分析、判断、选择、反思和建构。那么,自主教育能力有哪些构成要素呢?  相似文献   

3.
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任何东西都不能真正限制和束缚住人。作为自由的人,是在不断地自由创造和选择中拥有自己的本质和价值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只要生命不止。就存在着改变和重塑自我的可能。人的自由是在具体境遇中的选择和行动的自由,这种自由的根本在于人选择的自主性。自我的一切归根结底取决于自己。自我应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人生的价值是在人的自由、选择、创造、超越和责任中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自由对人们说来,是一个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和生存状态。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主要指人的自主、自立、摆脱强制;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则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一种精神世界的自足与超脱:而作为生存状态的自由,是指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前提下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为政治理想的自由值得献身,作为人生境界的自由令人神往,今天的人们更在意作为现实生存状态的自由的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也是一种不自由,因为人无法逃避选择的宿命,而选择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自由。  相似文献   

5.
学术自由不仅是人之本性的内在需要,也是学者人格健全与自我实现的重要保证。学术自由保护了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人在学术探究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探索未知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自由使人在学术探究中获取和体验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并在创造性的学术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学术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人、为了人,使人成为自主的创造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和肯定学术自由的人本价值,使人无限趋近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才能带来持续的学术繁荣、文化昌盛、政治清明,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自我明确学习目的、自我驱动学习动机、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自我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评价学习效果,达到自主自由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引进自主学习教学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克服思想政治课沉闷、呆板、教条、被动的教学局面,让思想政治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思想政治课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其科学性和必要性。首先,它符合当代终身学习理论的要求。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性意味着学习重要性不在于学会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生命  相似文献   

7.
西方人性论认为,人若是过分注重对于公共精神的归属和对文化的生成与开放,就不能形成自己独立完善的人格,更遑论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了;而若是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并自主定制自己,使自己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独立自我,则极可能陷入无家可归的绝对孤独并普遍遭遇荒诞。人的这种自我生成与公共归属的悖反特性表明,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内在统一的过程,人的自我生成与社会归属作为人发展的两个侧面,是相反相成、不可两离的。人对社会的开放与生成说到底就是对实践的开放与生成,因为社会实践是人特殊的存在方式与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8.
在萨特看来,美只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是伴随着想象、意识把世界虚无化而出现的。萨特虽然否定了自然美和社会美,肯定美只能是适用于想象物的一种价值,但是在美的基本结构中包括把世界虚无化,即美的超越性。通过想象,美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萨特将个体的人在自由意志的驱动下而展示出来的本真的存在状况和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追求作为思考和表现的唯一对象,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力图摆脱自我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的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在许多课堂中,自主性学习仅仅成为一种追求“时髦”的形式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自主、学会学习。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真”更“实”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自由观从实践基础出发,抓住了自由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这两个主要方面,认为自由是社会主体在实践基础上达到的主客体的不断统一.自由是社会实践中主体的自由,实践是自由的源泉,是自由现实化的客观基础,是自由本质的确证,是理解精神自由的关键.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强调了实践过程中人的自我决定、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本质.实践是实现主体自由的现实手段,从而使主体自身成为自己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正>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有这些特点: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自主学习的独立性、自主学习的异步性。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习也就变成自己的事,自觉自愿的事。  相似文献   

12.
幼儿的自我学习,即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学习活动。现代儿童学习观认为,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习,是使幼儿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学习。所以“,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幼儿自己学习”就成为了我们的工作理念和教育目  相似文献   

13.
酒神精神是尼采美学的核心概念,酒神精神作为希腊悲剧的内在实质,肯定了人生的痛苦和价值方面,阐释了人在苦难中坚强不屈的乐观开拓精神。庄子的“逍遥无待”理想境界,强调通过“心斋”、“坐忘”的方式,摆脱外在束搏,而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一、道德自律精神培养的必要性道德自律是相对于道德他律而言的。自律尊重人的价值,强调自主、自治和自我教育,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智慧、潜能及创造力。自律道德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求主体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所以自律尊重个体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重视发挥人主体意识、智慧和创造力,张扬了人的主体价值存在。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康德认为: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故…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而只有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也就是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以此来适应经济飞速发展、信息不断膨胀的社会需要。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版块——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式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尼采是西方人生哲学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性人物。他以敏锐的眼光发现近代文明人的精神危机与人生迷茫,并一心致力于寻求人生自我超越的道路。他通过对基督教传统道德的批判,击碎西方人的信仰王国;通过对“超人”的宣扬,道出做大地之子、做现实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的人生目标。虽然尼采的学说有不少偏颇之处,但他以真诚而严谨的态度所提出的问题和见解对现代人的人生体验与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优质教育必须基于人性自由,维护人的完整精神,而精神的唯一诉求是自由。因此,促进人的精神自由成长是教育实现"成人"使命的内在规定,"对真正的自由和个人的独特性的坚决肯定是存在主义为今日的教育哲学提出的动人的使命"[1]。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强迫灌输。教育应以保持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为宗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反思,当代教育应该把自由成“人”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它的提出意味着应尽可能解放教育中被规训和宰制的人,促进其基于本性的自主生长;意味着对个人自由行为不合理阻碍因素的排除;意味着自由生命在教育中的茁壮生长,从而使人成为完整的自由人。这是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育的最高价值体现,从而也是当代教育的根本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学生的学习?学习原本是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热爱学习是人的生命本性。每个人通过学习,认识事物、掌握本领,就能跨越时空去追溯远古、暇想未来,由此可体验到人生的自由境界,这是何等美妙而快乐。但是如果一个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象,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