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热点问题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全面分析了当代学校体育发展中所出现的十个方面的热点问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凝聚性转变;开放与发展的学校体育新观念;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成果累累;高校体育改革多样化;实施体育新课标后引发对体育教师人才的素质的再认识;体育高等教育领域以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研究为热点;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更加重视;对区域性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增多;对国外学校体育的吸收与借鉴研究;对中小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教师教育研究中,教师的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科学地研究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现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中,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任务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的体育教育理念为导向,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更新体育教育专业知识,增强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及学术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程设置创新与学校体育评价目标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课程标准是实施学校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不明确将引起体育课程实施的混乱,导致体育教师用竞技体育代替体育教育的后果。课程设置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课程设置的创新能够促进现代体育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新定位起到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意义与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的分析,认为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目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原则。最后认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转变评价的观念,增强评价内容的合理性,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大学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教学实验等方法,对大学体育教育进行改革研究,指出大学体育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在于课程改革,并提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6.
摘要:该研究以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主要立足于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对澳大利亚创意身体教育课程模式实践进行剖析与解读,并从中获得启示。其内容主要涵盖:概念界定、本质特征、实施过程、目标设置、组织规划、评价等方面。研究认为:澳大利亚创意身体教育课程在以身体视角为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新导向、体育课程核心目标与多元目标共生、体育课程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体育教师由“教书匠”到“课程设计者”角色转变等方面为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带来新启示。其研究价值在于: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 2016年颁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对我国现行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组织、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等进行反思与总结,思考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优化的方向,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与生活中获得身心健康与社会技能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论证等研究方法,基于课程实践视角,对体育课程资源管理的实施主体、策略及程式进行了系统化的深入研究,旨在从实践层面探讨如何实现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提高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率。结果表明:体育课程资源管理的主体逐渐由一元化的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型,但其在管理职能、内容、方式等方面需要体现出各自的管理重点;体育课程资源在管理实施策略上主要是建造立体化的体育课程资源库、建立科学化的体育课程资源配给制度、打造体育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平台;管理实施程式上主要是建立学校体育工作改革领导小组、完善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化、筛选与整合机制、做好体育课程资源的统筹部署等。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把体育教学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者一明一暗构成了体育教学的整体。健美操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转变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通过探索健美操教学中隐性课程转化为显性课程的途径来更好地促进健美操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把握"少、宽、柔"的基本原则,不但要重视"核心课程",也要重视"边缘课程",课程内容是课程构建的基本环节之一,教材内容的更新,特别是加强新时期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是课程构建的重要环节,课程规划者与课程实施者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致性,对计划的目标与意义理解的清晰程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从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体育教学体系、职业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旨在转变传统体育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开发高职体育课程资源;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应当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设置一系列适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加强教法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学生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体育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我国在校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社会健康观的视角,深入、全面地分析了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并予以整合、提炼,试图为我国学校教育开展完整主义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然后,基于大体育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性地提出了学校体育改善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发展性和补救性措施双管齐下的策略,其中包括当前学生现实需要的具体化的体育健康处方,为学校尽快开展和切实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在校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社会健康观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并予以整合、提炼,试图为我国学校教育开展完整主义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提出了学校体育改善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发展性和补救性措施双管齐下的策略,其中包括当前学生现实需要的具体化的体育健康处方,为学校尽快开展和切实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建构体育新课程的生命形态和过程模式的阐述,指出对体育课程文化建构即一种文化反思观,其根本目的在于超越与发展。构建具有超越品质的体育新课程,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世界运动地图"中引领健身航向的"指南针",即让学生拥有一种反思批判的精神,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一种超越自我与现实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在对我省部分城市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我省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旨在促进我省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程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等师范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体育教育工作应该从培养目标、评价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入手,改善学生的能力结构,培养更符合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体育教师。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应加强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交流沟通,提高师范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深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农村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资源配置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分析新体育课程改革对农村学校体育资源配置提出新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了解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发现其问题,剖析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课程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要求,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而制订的,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的学科知识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20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指出:1、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一致;2、从全球化的视角指导体育文化的交融,以实现体育文化融合的中国化的过程;3、将政府和政党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外力转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自觉行为,这才是推动学校体育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目前我圆高校几种主要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新课程标准下构建我圆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等体育院校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是根据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确定的,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查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成为专业突出、全面发展的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大学体育课程管理思想的影响,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未能根据体育自身的特点在课程考核评价的管理上做出相对有效的改革,使得大学体育课程考核管理制约和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课程考核管理制度,并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