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基本是老师讲解、演示操作,学生通过模仿练习进行学习。但一节课下来,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同学未能掌握相关的知识。本文尝试以现在最流行的"微课"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常有部分学生反映"老师,我能听懂.但不会做!怎么办?",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思考了很久,也尝试着在教学实践中去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一则小故事,名为"调皮捣蛋的学生",说得是班中有一位平时最爱钻牛角尖的学生,也是被教师及同学认为是最捣蛋学生,每次上课他总要找些无关于上课的内容"找乐",老师有时也拿他没办法.一天老师在上语文课,内容是"曹冲称象",称赞了年仅七岁的曹冲聪慧过人,他用"大象赶上船,再赶上岸,然后抬石头,称石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当老师问同学们:"曹冲聪不聪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聪明",只有那个调皮蛋自言自语地说"他笨死了",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对于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这个调皮的学生低着头,已无心再听课了.课后这位教师和他交谈了一下,这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  相似文献   

4.
<正>爱是解决所有问题最有效的钥匙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解释什么是"爱"。如果爱是给点好处,说点好话,那么回答是否定的。如果爱是公平的规范,爱是尊重的促进,那么回答则是肯定的。如果学生上学迟到,老师只是摸着他的头温和地说:"没关系,下次注意就好了。"这样肯定解决不了问题,或者说这也根本不叫爱。因为如此会让这个学生养成迟到的习惯,日后会失去全勤奖,错过某个重要的约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高考的一道大题,也是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怎样有效地解决学生"写作难、得分低"的现状,一直是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在  相似文献   

6.
"好心办坏事"的意思是:一片好心去为人做事,结果却适得其反. 先来看看什么是"好心"."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的巩固练习中,老师在教学每一道题时都不忘问学生:这个平行四边形其实可以看作什么图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长方形的什么?也就是老师随时都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学生也就能顺着这个提示解决和当天课题吻合的数学问题.老师的提示就是"好心",此时的"好心"促成了"坏事":第二天的练习中,50个学生中就有27个学生出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底+高)×2"的错误.此时老师没有提示,但是学生会记住昨天老师的"好心",也就办成了今天的"坏事".  相似文献   

7.
害羞的贝贝     
贝贝今年4岁了,李老师发现她非常害羞。在幼儿园里,贝贝从来不愿意在小朋友和老师面前唱歌或是讲故事,不管老师如何鼓励她,她都会低着头、红着脸,就是不表演。李老师问贝贝的妈妈":贝贝在家里也很害羞吗?"妈妈说:"是啊,她从小就害羞,我知道她这个毛病,还经常有意识地锻炼她。"如果您是李老师,您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面对害羞的贝贝,您有什么妙招吗?(山东洪叶)  相似文献   

8.
王敏华 《广西教育》2012,(37):79-79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阶段虽然是老师扶着走的阶段,但是也要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思维深度及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最大努力去独立解决数学问题。这个"独立"并不是完全脱离老师的指导,而是不借助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提醒,仅在老师科学、合理的引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2008,(4):12-15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在第一课里就开宗明义: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观点在整套教材中一以贯之,许多内容都以此而展开:从提出科学问题入手直到解决这个问题。许多老师著文针对"问题提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伍阳斌 《班主任》2004,(4):36-37
我们十几个班主任同在一个办公室.说实话,与其他办公室相比,似乎只有我们这个办公室整天最"繁忙"、最"热闹"、最"紧张"、最具"火药味".每天总会有班主任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来处理问题,或耐心细致地谈心,或声色俱厉地批评,或苦口婆心地劝说、教育.看到这种场面,我心理挺难受,既替学生难受,也为班主任老师难受.  相似文献   

11.
"最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最值问题成为中考的一个热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今天的中考热点剖析,就来谈谈解决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函数求最值."Z老师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本次讲座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中职院校课堂出现的"低头族"现象令老师们忧心忡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了各学校新的课题。笔者分析了中职院校课堂上"低头族"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缪金培 《甘肃教育》2016,(4):126-127
刚开学一周,我就收到一封信。写信的是位瘦高个子的男孩,坐教室最后排的角落里。他是这个年级最调皮捣蛋的一个,每一个老师都不愿接受,不幸的是这学期分到了我所带的班级。我思考再三,决定先利用冷教育磨磨他尖利的棱角,我不相信自己对付不了这个"顽石"。男孩在信中写:"老师,我想和您说些心里话。我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很孤单。这学期您会一直这样安排吗?老师,您上课提问题也不叫我,我好难过。我知道,以前我做得不好,从  相似文献   

14.
"学困生"是我们永远无法绕过的一个话题,也是所有老师心中的一个痛,那么究竟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去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文中作了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15.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当提起老师时,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等词句,崇敬之意油然而生。那么身在异国,老师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三个小故事,解读他们对于老师这个职业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郑委 《家长》2015,(2):24-26
智慧=找原因+想办法。闭上嘴,动动脑,找原因,想办法,迈开腿,去行动,关心爱人,帮助孩子,坚持再坚持。下面是一位妈妈处理"老师告状"问题的整个心理过程和解决方法以及笔者的插评,供大家参考。期末考就要到了,又将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作为老师,我为家中这个"问题学生"的问题而感到紧张。(郑委:引号加得好!在家长心目中就不应该有"问题孩子"。)老师急着约见我,希望我这个不负责  相似文献   

17.
"机老"是计算机老师的绰号,实际上,他一点儿也不老,在所有老师当中,"机老"最年轻。"机老"的外形,可以用"玉树临风"这个成语来形容,也就是说,在某些女生眼里,他是个大帅哥。这里指的"某些女生",小麦和锁锁是也!  相似文献   

18.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提问同样也需要规矩,这个“规矩”就是课堂提问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明确性原则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二是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要求问语规范妥贴,答案清晰确定。如魏巍《我的老师》课后有一个问题,“本文着重写蔡老师爱学生,还是着重写蔡老师最使‘我’难忘?”这是一个选择性问题,这类问式,选择项之间必须是不相容的,而蔡老师爱学生和蔡老师最使“我”难忘,两者在课文中是融合在一起描写的,它们的内涵一致,并不排斥。全文写的…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师在执教一节三年级数学课《认识分数》,讲桌上摆着一个盘子,里面放着4个桃子。老师问学生:"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怎么分呢?每只小猴分几个?这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谁能帮老师分一下?"顿时,每一个学生都高高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想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贵刊2007年第11期安敏老师的<为什么他们都喜欢铁罐>一文,写的是她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出现的"学生大多数喜欢铁罐"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以及后续的"纠偏".安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的观点让人钦佩,其教学风格也是独特的.但我觉得安老师的困惑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因为"大多数学生喜欢铁罐"的教学效果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一定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