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黑板报的张老汉》是一组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报道,这组报道除在《大众日报》1995年5月14日刊登外,还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改革报》、《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刊登,并引起较大反响,还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表扬。这组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报道,在1996年全国新闻评选中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组报道之所以获奖,我认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09,(24):4-5
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该报记者的报道《重庆打黑惊曝“律师造假门”》。12月15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律师陈有西撰文《法治沉沦:中青报奇文批判》,称《中国青年报》这篇文章违背基本的新闻原则,官气十足,媒体定罪,未审先判,将涉嫌犯罪定性为已经犯罪,以偏概全贬损中国律师整体形象,充满了对现代法治意识的无知和偏见,应当进行严肃的澄清。  相似文献   

3.
文有仁 《新闻三昧》2003,(11):30-30
《中国青年报》9月29日报道说,人民日报评论员马立诚在《战略与管理》杂志2002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对日关系新思维——中国民间之忧》一文,重新审视中日关系,提出了把历史问题放在次要位置的“对日新思维”。今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同样在这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报》2000年12月14日报道,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11月公布了2000年“中国50首富”,而榜上有名的几位浙江企业家或其企业对“排行榜”表示“不会认可”。据称,《福布斯》公布的数字未经本人或所在企业核实。《中国青年报》指出,《福布斯》“中国50首富”系英国注册会计师胡润与该刊全球副总编霍洛威等人合作  相似文献   

5.
你看过通讯《第五代》(刊《中国青年报》1986年5月24日一版)吗?你看过系列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刊《中国青年报》1985年12月13、14、18、20、24、25、28日)吗?这些报道在新闻界和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许多记者和通讯员都在关注这些报道的作者——张建伟的成才之路。张建伟是一个青年记者。上大学前,曾在天津广播电台做过一段时间的采编工作,1983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青年报社当编辑和记者。他觉得作为一个青年报人,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学问家。许多人认为记者应该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整整一个月来,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伴随着串串爱心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自5月28日刊出《慈母欲献肾救女》独家报道以来,《生活日报》共在一版显著位置以“关注换肾母女”为栏题推出16期共24篇追踪报道,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新闻冲击波。中央电视台6次对慈母献肾救女进行了追踪报道。《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国内数十家传媒,亦纷纷将关爱的目光投向了远在济南的这  相似文献   

7.
湖北日报9月13日头版《24年沉浮潜涌看小池》、9月14日《九江北望盼融城》、9月15日《走活"滨江新区"一盘棋》,这是湖北日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围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精心选题、蹲点调研、深入采访,推出的一组"践行‘走转改’,收获新、深、活"的代表作,报道新风扑面。综观整组报道,大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2001年第1期《卢跃刚:承负悲壮》卢跃刚,《中国青年报》记者第2期《秦朔:经营影响力》秦朔,时任南风窗杂志社总编辑,现任《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下发《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同时,新闻媒体如果对正在审理的案件报道严重失实或者恶意进行倾向性报道.损害司法权威,违反法律规定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2009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0.
我是《新闻知识》老订户,平时除了认真学习贵刊并积极为之写稿外,还注意及时将其中的佳作推荐给其他报纸转载。今年我推荐贵刊两篇文章分别被四家报纸转载。具体篇目与报名如下: 第7期上的《颠倒的县名》被《中国剪报》8月2日和25日分两次转载。第8期上的《记者的三大发明》分别被《人民日报》9月5日、《中国青年报》9月2日、《扬子晚报》9月1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去年第七期刊登了阮礼录同志的文章《“野人”的报道失实》,11月14日人民日报《科学园地》副刊又发表了彭祝平同志的文章《猴是怎样“变”人的?》。这两篇文章对“野人”事件起了很好的正本清源作用。也许有同志说,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要搞清楚不难,但当初报道时不出错就不容易做到了。我们报纸最早报道了这一事件,但并没有出现差错。这是由于在开始报道时,我们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近一时期,媒体上多次出现“刑不上×××”的报道,并引起强烈争议。《中国青年报》11月26日载文《刑不上企业家?》说,11月24日《时代商报》报道,沈阳市检察机关日前出台了保障经济发达、宽待企业家的20条新措施,给沈阳企业家“松绑”。如,今后企业家在改革当中出现了失误,触  相似文献   

13.
在1998年春天,我将自己彻底还原成了一个读者,一个在报摊上掏钱买《中国青年报》,也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羊城晚报》的读者,一个看到了好文章就想与人分享的读者。我很少将《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看得如此仔细,基本上有关“两会”的每篇报道都读,  相似文献   

14.
朱莉 《青年记者》2010,(1):38-41
主持人的话:2009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该报法治社会版主编郑琳和记者庄庆鸿的报道《重庆打黑惊曝“律师造假门”——律师李庄、马晓军重庆“捞人”被捕记》,引起社会各方、尤其是中国律师业的强烈质疑。新闻媒体使用警方的新闻通稿,如果失实能否撇清责任?有罪之人或者涉嫌有罪之人是否就可以被任意地“口诛笔伐”?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二十八日,《中国青年报》连续发表了记者张建伟采写的八篇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这组报道见报以后,立即在读者中、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也引起新闻界一些同行们的兴趣和重视。为什么会引起反响和兴趣?  相似文献   

16.
请先看几个例子: 一、“……说大约值七、八百元……”(《中国青年报》1991年7月7日二版《绝无仅有的“和谐”》) 二、“……每篇都在四、五百字左右……”(见江苏《新闻通讯》1991年第6期《多用“小号针”打好“连珠炮”》) 三、“……也可存活四、五十天上下……”(见《广西科技报》1991年3月7日四版《人断食后能活多久? 》) 以上三例中的“大约”、“左右”、“上下”均系蛇足之笔,应删去.因为“七、八百”、“四、五百”、“四、五十”都是大概的“约  相似文献   

17.
《南方日报》于8月7日至14日,连续推出8篇《“北边”忏悔引发的新闻》。这一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社热线电话源源不断,网友评论热火朝天,省有关部门也高度赞扬这次报道在维护社会治安、弘扬主旋律方面起到积极引导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面对这一新闻,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以及各地方媒体如陕西的《华商报》、山东的《齐鲁晚报》等均做了及时跟进的深度报道。北京"7·21"特大暴雨期间,笔者正在英国剑桥游学,通过网络,笔者对50多家媒体关于这次特大暴雨的报道进行了统  相似文献   

19.
《新闻战线》去年第七期刊登了阮礼录同志的文章《“野人”的报道失实》,11月14日人民日报《科学园地》副刊又发表了彭祝平同志的文章《猴是怎样“变”人的?》。这两篇文章对“野人”事件起了很好的正本清源作用。也许有同志说,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要搞清楚不难,但当初报道时不出错就不容易做到了。我们报纸最早报道了这一事件,但并没有出现差错。这是由于在开始报道时,我们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采用第一线的来稿,在准确的基础上求快,从而使报道既快又真实。短尾猴是1984年10月24日被捕获的,老百姓传言为“野人”,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报道,有的让读者大吃一惊,有世事白云苍狗之感。1993年轰动中外的“大邱庄事件”就是一例。1993年年初,《中国青年报》推出了记者张建伟的系列报道“中国第一村探秘”,这组报道为我们展示了作为农民政治家、企业家、理论家、语言大师的禹作敏的形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