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科学知识具有共同的意义、体现出统一的概念体系与统一的过程技能,但是从具体的科学分支看,它们又具有各自学科的特点、研究方法和教学策略。小学科学“生命世界”知识可以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生命科学学科体系、与衔接性和相关性课程关系等视角全面考查其知识特点,并通过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实验与模型等方法对“生命世界”知识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
"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语文研究性阅读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掌握学习规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课前研读预习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效率,强调的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所以,重视课前研读预习学习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的教学目标,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接受,但是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的过程依然很少被关注,或者说仅是附带在"过程与方法"中一个微小的部分,极少作为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突现出来.其实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反思思维过程,是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内容.所以思维与策略应该单独成为教学目标的第四维度,而且应该和‘过程与方法'一起成为最重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4.
<正>开放型习题是相对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式习题而盲的,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相似文献   

5.
"层次教学"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推动思维多层面逐步深入地发展,使知识和能力不断升华.教师可根据知识结构的繁简和理解程度的难易,把包含在知识和规律内的复杂和隐蔽的内涵,层层剥离,进行多层面的展开,逐级推进和激发,即使教学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体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又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切实解决阅读教材思维品质的关系,从教学的理论、目标、方法和过程方面,变阅读教材"静态"处理为教材的"动态"处理.这种"动态"处理的具体内容是:择点处理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敏捷性;语境处理法,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教学在香港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本港学生两文三语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受思想控制,所以探讨知识的本质对指导课程及教学有实际意义.知识绝非真理,而是具有社会属性,是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学习的总和,是共同建构的产物.教师要帮助学生具备建构意义和批判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思维与教学”这个问题一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需要,又是发展智能的中心问题.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尝试和探讨,对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在开发学生的思维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的统一性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求同思维上,仅仅要求学生从“同”的方面进行思考,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学生求得与教师,书本上相同的见解,明白无误地指向唯一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是要求学生整齐划一,标准合度,教学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要按教师讲的去办,也就是传习式教法.回答问题要用“书本上的原话回答”或“照我说的说”.这种求同思维统治了我们部分教师的教学,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当然求同思维对于获得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仅限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是很难达到思维的高级阶段.所以必须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思维导图是利用文字、线条、图形等将各个主题词等信息在节点处找到普遍联系相互连接,利用知识、记忆等信息勾勒出脉络清晰、联系广泛、归纳性强的树状图形.思维导图由"大脑先生"东尼·博赞创立,1997年由孙易新博士引入中国,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在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把握知识点、记忆点的脉络主线,充分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学得更深、记得更牢、理得更清".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数学认识信念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和知识认识过程的素朴看法或观点.属于个体认识论研究范畴.认识信念包括知识结构性、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知识稳定性等四个雏度.学生的知识结构信念比较消极,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能力信念受传.统评价标准的影响,呈从积极走向消极的趋势;学习方式、知识稳定性信念比较积极,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主动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11.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行动进行导向,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发散思维,增进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教学达到教学目的,学生真正习得知识、技能。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针对《学前教育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12.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实用主义经验论,教育本质论,教学论思想等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积极借鉴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培养创新思维,重视实践经验,教育人文性以及课程内容实用性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杜威的反省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它分为暗示、理智化、假设、推理和检验等五个阶段,具有持续性、目的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研究反省思维,有助于我们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师们训练学生反省思维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呢?我认为创设教学情境是个好方法。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多教育家和有经验的教师都作过精辟的论述和有效的实践,杜威提出:“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因教材和学生而异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精心安排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一种行之有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智力、素质、知识、技能的和谐统一。在高职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中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应用为主线,以技能为中心进行了基于工作任务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原有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成性,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的培养.而尤以思维能力为关键.思维能力取决于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创造性.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1.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针对性、适用性.教学时,引导学生将零散化学知识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使知识有序贮存.经常性地进行变题讨论训练.例如: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题中.往往需判定分子中是否有不饱和健的数目,而判断方法教课书中并未出现.这就需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2.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严密性体现在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学过程中.需严格落实双基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同时按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多层次练习训练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例如:为了准确掌握H_2S与SO_2的反应.设计如下习题:①在饱和H_2S溶液中.通入SO_2气体.反应方程为,现象为.②将等体积H_2S液与Na_2SO_3溶液混合,并加入适量的硫酸,有黄色沉淀产生,微热无酸性气体产生,则H_2S与Na_2SO_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③常温下100mLH_2S和O_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恢复到原来状态.剩下35mL气体,请问原混合气体中H_2S和0_2各多少毫升?第①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总方案,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体现.根据"生态学"的课程特点,按照三段式的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生态学"的教学设计中,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学生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设计上通过"种群增长"来激发学生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通过"生态对策"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实现育才与育人的统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推进"生态学"课程思政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就其过程讲,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有符合人类科学实验过程、求实创新的合理因素,对学校教学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理论基础是错误的,以此等同和取代教学过程,则有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19.
项目教学法是中国高职教育领域正在积极推行的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法,其倡导的教学理念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将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会展法规"课程,阐述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设计思路及具体实施,并对项目教学法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学习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的优化。 1.针对知识的衔接性设计启发性的问题 任何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地寻找答案。如在教小数除法时,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计算100.1÷25,(2)回答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然后导入新课100.1÷2.5,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