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郝伟环 《物理教师》2002,23(4):37-37
1 问题的提出高二物理课本第 2 9页写道 :“一种粗略的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是油膜法 .把一滴油酸滴到水面上 ,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 ,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图1是单分子油膜侧面的示意图 .事先测出油酸滴的体积 ,再测出油膜的面积 ,就可以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测量结果表明 ,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1 0 - 10 m .”我在完成学生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时 ,经过上百次的实验 ,测得油酸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 0 - 9m ,实验结果与课本上给出的不相符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1.单分子层模型在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时,油酸分子在液体表面上形成一层油膜,由于这时的油酸分子是尽量散开的,所以可认为油酸分子没有形成堆积,因此这层油膜就可以看成是由一个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一层单分子层.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公式d=V/S计算油酸分子直径了.  相似文献   

3.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是高中物理新大纲增设的学生分组实验 .本实验能使学生对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增加理解和感受 .实验研究的对象是油酸 (C17H33COOH)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 .实验原理是 :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 ,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 ,其中酒精溶于水中 ,并很快挥发 ,剩下一层油酸薄膜浮于水面 .油酸 (C17H33COOH)中的烃基C17H33———与水没有亲合力要冒出水面 ,羧基———COOH因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被水吸引 ,就留在水里 .这样油酸分子一个个直立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厚度的油膜 .实验只要知道油膜的体积并测出油膜…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点 油膜法是利用油酸分子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层的方法来估测分子的大小. 油酸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C17>H33>,另一部分是COOH.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并很快挥发,在水面上形成一层纯油酸薄膜.  相似文献   

5.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这一学生实验是根据油酸分子C17H33COOH中的—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的性质进行的,将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后,油酸在水面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中,并很快挥发,而油酸分子中的C17H13—冒出水面,—COOH仍留在水中,使得油酸分子直立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实验中根据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和油酸在水面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在我校高三年级举行的一次物理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摩尔油滴的体积为V,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将分子看做球形,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__  相似文献   

7.
吕东 《中学理科》2004,(3):15-21
【考点分析】2 0 0 3年《考试说明》对“气体”内容的要求全面降低 ,并与“分子动理论”合并为一章 ,以往作为高考传统难点的“气体性质”内容 ,今后的高考已将逐步降低要求 .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体积很小 ,直径数量级一般是 10 -1 0 m ,估算分子直径用单分子油膜法 :d =Vs .V是油滴的体积 ,s是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 .( 2 )分子的质量很小 ,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10 -2 6kg .( 3)分子间有空隙 .( 4)阿伏加德罗常数 :NA=6 .0 2× 10 2 3 mol-1 表明 1mol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 .2 .分子永不停…  相似文献   

8.
14个模型 1)球体模型 在估算固体和液体分子直径大小时,一般把分子看成球体.设分子直径为d,则一个分子体积即为 V0=4/3πR^3=1/6πd^3。所以d=3√6V0/π.  相似文献   

9.
李池 《物理教学探讨》2003,21(15):47-47
前不久,在我校高三年级举行的一次物理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摩尔油滴的体积为V,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将分子看做球形,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__  相似文献   

10.
a.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理论依据。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油酸为何能在水表面铺开,形成单分子薄膜呢?在实验中我们用各种不同液体,让一种液体滴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进行观察发现:一种液体滴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会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一是液滴被展开,形成液膜复盖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如油酸,硬脂酸,肥皂,洗涤剂等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簿膜;二是液滴不能展开,如汽油,柴油等液滴在水面上;三是先散开,后再收缩成液珠,如乙酸、苯在水面上。一种液体滴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能否展开,与什么因素有关?从力的平衡关…  相似文献   

11.
天平的妙用     
一、求长度例 1 利用天平和刻度尺如何方便地求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 ?方法  (1)用天平测出细铜丝的总质量 M;(2 )从一卷细铜丝上截取一小段 ,测得质量为 m,用刻度尺测其长度为 l0 .设此卷细铜线的总长为 l,则Mm=ll0,即 l=Mml0 .二、求厚度例 2 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 ,用天平和刻度尺能不能求出其厚度 ?方法  (1)用天平测出其质量 m;(2 )用刻度尺测出铝箔的长度和宽度 ,求得其底面积为 S;(3)从密度表中查得铝的密度为 ρ,设铝箔的厚度为 h,则m=ρSh,即 h=mρS.三、求数量例 3 有一堆大头针约几百个 ,利用天平能很快测出它的数量吗 ?方…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做油膜法测分子大小实验时,需要向油膜中撒入适量的痱子粉,这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关键.通常是通过肉眼观察痱子粉的厚度来控制撒粉量,但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撒入的粉量过多或过少而导致实验失败.经分析,油膜法实验的实质是以用粉膜法测量出单分子油膜面积为核心,因为油酸分子大小是根据单分子  相似文献   

13.
1.测算物体的体积对于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或不便直接测量其体积的物体,可以先测出其质量m,查密度表找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ρ,再根据密度公式ρ=m/V的变形公式V=m/ρ,便能求出该物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14.
(一)两种解法受1986年高考附加题的启示,笔者在课外布置学生一题:一个厚度为d,面积为S的空气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_0,现插入一块厚度为d/2、面积为S/2,介电常为ε的电介质(如图1),由此所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为多大. 学生解题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第一种解法:如图2所示把电容器一拆为三,C_1为面积为S/2、厚度为d/2的空气电容器;C_2为面积为S/2、厚度为d/2的充满电介质的电容器;C_3为面积为S/2、厚度为d的空气电容器,其电容大小分别为C_1=C_0,C_2=εC_0,C_3=1/2C_0·求算组合电容器的电容时,先把C_1与C_2串联,再与C_3并联.  相似文献   

15.
李燕平 《中学理科》2007,(11):35-36
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例1】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中有液滴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1所示,坐标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mm.[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课本要求将油酸溶于酒精中,滴到水中的痱子粉里,待酒精蒸发和溶于水后,形成一层油膜,根据油酸的体积和油膜的面积算出油膜的高度,即油酸分子直径。在实验中,因涉及的材料多,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故失败率相当高。要做好这个实验,就要处理好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7.
谭黔 《中学物理》2016,(1):23-23
分子非常神奇,是组成我们这个五彩缤纷世界的基本微粒,分子又非常微小,一般不易测量,要测出分子的大小,需要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数学方法——累积法;油膜法测量分子的大小,是中学物理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测量分子大小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1 物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测量 仪器:量筒、纸筒(重量忽略,可装入量筒中)、水、细线。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测出V1,再用细线拴住物体,投入水中,测出V2,取出物体凉干,然后把物体放入纸筒投入水中(使之能够漂浮),测出V3,然后根据F浮=G物:水g(V3-V1)=m物g,m物=水(V3-V1),V物=V2-V1,最后用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物=m物/V物=水(V3-V1)/(V2-V1)。  相似文献   

19.
压强和浮力是初中力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探求知识概念和解题方法.一、解题方法归纳总结1.公式法求压强(1)压强公式P=F/S是压强定义的表达式.它表示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三者的关系,是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一般公式.当已知压强p、受力面积s时,可以利用它的变形公式F=pS求出匪力F;当已知压力F、压强P时,可以利用它的变形公式S=F/P,求出受力面积S.  相似文献   

20.
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之后,同学们都知道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πr~2,也就是如果已知圆的半径,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或者已知圆的直径和周长,通过r=d÷2或r=C÷π÷2先求出圆的半径,也能求出圆的面积。可是有些时候,我们无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的半径,还能不能求出圆的面积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道例题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