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根"的精神心理作为知青代作家集体无意识,是推进知青小说不断革新的动力,新时期知青小说清晰而又完整地再现了一代人伴随时代走过的精神历程。知青作家、知青小说与时代之间休戚相关,构成了生动、复杂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作家拉斯普京在小说《活着,但要记住》中,塑造了男主人公逃兵安德烈的形象.本文力图透过作家对主人公灵魂的深入剖析,揭示安德烈思想演变的轨迹,以及展现其在生与死边缘挣扎的内心世界.小说正是在这充满张力的人物画廊里,再现了作家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精神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小说创作,是作家心灵感应和生活体验的产物。通过作品和资料,了解作家“心灵感应——艺术创造”的全过程,可以全面了解作家与生活、与时代、与历史的关系,从中发现时代生活对作家心灵艺术感应发生的深远影响,洞悉作家心灵触发、感染、思索、升华的轨迹,从而正确认识小说创作的“秘密”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开创了中国文学的“归乡模式”,“新时期”,莫言又为“还乡”小说注入了新的血液。而“还乡”小说的关键因素——“还乡者”作为“还乡”意蕴的承载体.在两位作家的笔下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透过对两代代表作家同主题同形象差别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发觉作家寄予在人物身上的精神探索,更能发现两个时代之间,知识分子思想变迁的一丝轨迹。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一生读什么书,往往是他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的反映。作家巴金的读书生活更是如此。巴金一生书,一生读书,而书是读书的丰硕的结果。对于他来说,读书的过程又是思索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也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与艺术的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且成功地将意识流技巧运用于现代小说,她的小说如一首首长诗,清丽秀雅。本文从作品的诗意化论述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7.
1895-1900:唐才常的思想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才常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考察,由此可以看出他从一个旧式知识分子向一个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志士转变的思想轨迹,这一轨迹反映了唐才常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正>《陌生女人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我们学生比较喜爱的小说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主要讲述一个陌生女人痴情的一生,在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用一封长信,向一位作家R诉说自己隐藏一生的激情爱恋和情感痛苦。《陌生女人来信》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小说,其展现的是一种"爱你,与你无关"的暗恋,是一位陌生女人对自己暗恋一生的作家的情感表达。小说通过书信体的形式,讲述陌生女人一生  相似文献   

9.
白采的小说,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映了作者坎坷的生活道路和心灵嬗变的轨迹,具有浓烈的反封建叛逆精神。艺术风格酷似于创造社的主要作家,追求抒情式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0.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美国学界普遍认为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上世纪20年代迷惘一代作品的代表作。海明威在小说中集中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由一战的创伤所带来的爱情死亡这一具有普遍性的主题。海明威的作品紧紧契合时代的流动脉搏,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感受力,表现了人类在一个特定时代的生存状态及精神饱受磨砺的艰辛历程,这些主题离不开人物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的都市小说作家中,王安忆是较早关注都市日常生活的欲望书写的作家之一。在多元化文学大潮的冲撞下,她坚决地抵制了鄙俗化,力图赋予平凡的日常生活以意义,以积极的价值理念去寻求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欲望主体的个体生存所应该具有的精神光彩。本篇以日常生活的欲望为切入点,探讨日常生活的欲望书写在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流变轨迹及表现形态,以明证王安忆都市小说日常生活的欲望书写的现代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说《暗夜行路》是日本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经问世,即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旨在运用弗洛伊德的"死的本能"及其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时任谦作进行深层的精神剖析,阐释他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暗夜行路》具有某种再现人的"死的本能"的寓言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史铁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别具一格,他始终在超越自我,可以说,他是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座高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的小说建构不断呈现出新的突破,在由传统的“故事体”向“寓言体”转变的过程中,呈现出深刻的“哲思性”特色。从“自传性”、“寓言性”、“哲思性”三个维度来探讨其小说的建构走向,或许更能窥见其小说创作之轨迹。  相似文献   

14.
当人们习惯于把刘心武作为一个问题小说能手加以推崇的时候,我们偏偏注意到了作家本人在一系列文章中的申论:他希望人们注意自己在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尽管他依旧在不断地提出引人注目的新问题,尽管他把自己归入现实主义作家的范畴,但他还是提醒读者:他创作的艺术追求是可以划出一步,两步,三步的。于是我们自然而欣喜地发现了他在心理描述方面的种种尝试,这种尝试使得心理描述这一小说创作的重要元素获得了更艳丽的姿色。以下我们从三个角度来探寻与分析作家的创造轨迹。  相似文献   

15.
雷铎,原名黄彦生。潮安彩塘人。中国作协会员,是现今广东文坛一位富于活力而又引人瞩目的青年作家。其小说创作以军旅题材为主。本文勾勒了这位作家军旅小说创作发展变化的轨迹,并力图在整体上把握他的战争小说的思想特色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烦恼是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初期小说创作的中心主题。本文通过对此期几部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分析,展示了作家对烦恼主题的集中表现。复杂的家庭关系、琐屑的日常生活、艰险的自然环境以及乏味的婚姻生活,是小说人物的烦恼之源。在烦恼的折磨中,人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精神游离于置身其间的世界之外,感到孤独和寂寞。烦恼主题为这一时期的作品罩上了最初的黯淡颜色———灰色。杜拉斯在后来的作品中主题有所改变,但这一时期作品的烦恼主题可以说奠定了作家一生创作的灰色基调,同时也开启了杜拉斯创作生涯的灰色主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伟大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家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1925—1936)一直从事这部小说的创作。《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共四卷。第四卷最后部分未能完成,高尔基就去世了。这部规模宏大的小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作家全部创作生活的总结。《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有一个副标题:《四十年》。这部具有史诗性质的小说正是用鲜明的艺术画面再现了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一九一七年这个历史时期俄国广阔的社会生活。十月革命前的四十年是充满尖锐矛盾和斗争的年代。这四十年经历了俄国解放运动第二  相似文献   

18.
成功在近处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余华是当下中国作家中能够与世界文坛平行对话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存在着由书写暴力、书写苦难到书写超然的人性的嬗变过程,这个过程涵括了先锋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他的作品主题的流变勾勒出了余华小说创作中心的位移轨迹,体现了不同阶段的文学追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主题流变体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先锋文学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宫林小说论     
结合宫林的作品,对宫林小说的题材选择、精神取向和文笔文风进行分析,并从阅读感受和小说理论的双重视角进行鉴赏。小说创作是一个不断尝试和不断寻找属于自己风格的过程,这个艺术的追寻过程永无止境,但每个作家都在一种理想的艺术之光的指引和照耀下努力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