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意象在苏轼诗歌中出现的次数多,频率高,涵义丰富。以写雨为主题的诗歌中,雨意象的运用寄托着苏轼悯农、爱民的思想。在雨主要起烘托作用的诗篇中,雨意象姿态万千,意韵悠长,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物赋形”的创作主张,另一方面,表现了苏轼乐天知命、闲适恬淡的性格特点。总的来说,苏轼对雨意象的钟爱,与他崇尚老庄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蒹葭》是《诗经》中的著名篇什,《雨巷》是戴望舒的代表作品。这两首诗,在意蕴上、艺术上,都有一致性。这种一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内容,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普遍、永久的魁力,应该拨动整个人类的心弦,而要如此,就必须表现出人类心灵和生活中那些普遍、永恒的内容。《蒹葭》和《雨巷》正是这样的作品。 《蒹葭》描写一个小伙子向往着中意的姑娘,他逆着流水去找她,顺着流水去找她,不管路途的险阻、悠长、高峻、曲折;但怎么也没找到,她既象在水中央,又象在水中洲,还象在水中滩,不知究竟在何方。《雨巷》描写一个男子“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也“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也象他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他好象看见,“她静默地走近”,然而又“象梦一般地”  相似文献   

3.
走出雨巷     
我昕到淅沥沥的雨声,那是因为我看到了《雨巷》。从第一眼到最后一眼都是伤,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笔下的世界。在读这首诗之前,从来不知。一首诗也能写成这样令人无言的愁,没有真正的惆怅在心头,是不可能作出的。于是,我走进他的伤。油纸伞,这本来单调的东西,在这悠长悠长、不见尽头的雨巷出现,那是多么冷漠。不是倾盆大雨,也非毛毛细雨.只是滴在伞上,有低沉响声的雨。“滴滴嗒嗒……”窄窄的雨巷,全部被青硬的大石块包围。  相似文献   

4.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是诗人戴望舒为我们营造的“雨巷”意境。寥寥几句就如磁石般把我们吸人了一个巨大的气场。这气场,温润地滴着水珠、浸着哀愁,唯美如画。它亦如纤纤玉指,轻轻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撩拨着读者心灵深处最隐秘的琴弦.并随着诗人一起漫步在深深的、长长的而又充满各种美妙幻想的雨巷之中。  相似文献   

5.
小巷苏州     
苏州的小巷用石子和青石板铺砌而成,即使在雨天,走在上面脚也不会潮湿。戴望舒《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巷是  相似文献   

6.
悠长寂寞的雨巷伫立着忧伤的主人公,他痴痴地张望,久久地张望……这就是《雨巷》诗行里一幅会动的画面。好的诗歌让人感动,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雨巷》正是这样的好诗。作者用文字代替画笔,既描绘出了主人公在雨巷中翘首企盼的画面,又让我们体会到了那充满忧伤和苦闷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然而我们选择了挑灯苦读;这是一个享乐的世界,然而我们选择了清苦;这是一个躁动的世界,然而我们选择了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自考路上,一丝忧郁、几多彷徨,浓浓的寂寥和更多的希望,就如走在戴望舒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 :“哀莫大于心死。”共产党员侯凤章的那双拐杖从反面给这句名言加了一个完美的注脚。那天下班后 ,我们走在了一起 ,他上楼 ,我随后。他蹒跚地迈着步子说 :“正常人上楼梯像走平路一样 ,而我……”这是他以为挡了我的路 ,在歉意地自语。我说 :“别急 ,你能到现在这个程度是很大的进步。”“是啊———”这一声悠长的喟叹 ,包含着多少艰难和辛酸啊。三年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迫使他撑上了双拐 ,那苦涩的拐杖声震撼了我 ,我写了《双拐撑起的身影》 ,但我相信 :他的意志一定会战胜病魔 ,战胜一切。不信 ,走着瞧!今天 ,这个愿望终于变…  相似文献   

9.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在戴望舒的悠悠文字中,一个江南女子撑着一  相似文献   

10.
雨巷     
一 “撑起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第一次听到这些句子,那些文字组合成一幅熟悉又陌生的画面,竟与脑中令我魂牵的影像一拍即合.顿时,一切文辞,一切藻饰都变得庸碌又黯淡;取而代之的是那条湿湿、凉凉的雨巷…… 我将雨巷结成一个个美好的梦,于是雨巷又成为我残梦初醒的地方. 我时常来到那条雨巷,不知是回忆,还是幻想?  相似文献   

11.
素素笔下的江南是淋在雨中的。夏天来时,“城市的街道是水洗过的”,“人被蒙在了雨中,掉进了水里,找不到高处,看不见岸”。秋天来时,也是梅雨般的日子,“细细的雨丝,浓浓的雾气”,迷蒙的夜灯,亦真亦幻的感觉。手中撑着一把伞,行走在江南雨中的素素让人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仿佛又看到“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空灵缥缈的文字和扑面而来的忧郁,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行走在素素雨中的江南里。雨打湿的不仅是衣角,更是她的一颗温柔的心,女性的敏感和细腻在这样的雨中被轻轻地触…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更喜欢其中的古典诗词。古典诗词以它独特的意象风韵,吸引着我在它的海洋里徜徉着,吟咏着,感伤着。而“雨”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更多地象征着哀伤、愁绪。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有时是飞扬迷朦;有时又滂沱而下。对于这种自然现象,人们的感情也是复杂的:“久旱逢甘露”,表达的是大旱之后天降大雨给人带来的喜悦;而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则表达的是旧伤之上又添新愁的苦恼。由于人们在“雨”这一自然现象里倾注了人类的独特情感,并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积淀,形成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因此“雨”具有了一定的原型…  相似文献   

13.
田间在我国新诗的发展史上,是一位重要的诗人,是一位在抗战烽火中锻炼成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活动经历了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不论是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田间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都坚持着诗要为时代而歌唱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田间一直坚持认为:诗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战士,然后才是诗人。这一点他一开始诗歌创作活动就非常明确。他说:“一九三四年,我是十几岁,在上海读书时,参加‘左联’,便正式学习写作。由于有党的影响,知道写作是为革命。”在诗人与人民,诗歌与革命事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田间一直坚持革命功利主义。在《诗,我的诗呵》中,他表示:“诗,/强烈的节拍,/战士的生命,/是属于民众和祖国。”“诗,/军队一样,/向明天/和世界去。”他在《拟以一个诗人的志愿书》里,清楚地表白了他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态度,简而言之,诗歌应该  相似文献   

14.
李水波 《考试周刊》2009,(13):15-16
叶维廉先生作为一位诗人,其诗歌中的意象成为诗歌的一大特色,“窗”和“雨”就是其中鲜明的两大意象。他的许多诗中都有这两个意象的呈现,它们倾注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叶维廉的诗中,它们是“郁结”与“突围”这两个主题的集中体现,诗人的特殊在于他透过“窗”观察了“雨”景,又在“雨”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15.
享有美国“诗歌之父”称誉的沃尔特.惠特曼以自由诗体创作了浪漫诗集《草叶集》,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咏赞。对自我肉体与灵魂的歌唱,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欢愉;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挚爱;对社会运动的欢呼,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神往;对死亡的热忱欢迎,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感悟。惠特曼一生都在为自由而努力,渴望“既充分又真实地记录一个个性,一个人,即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的‘我’”,并力图通过他来表现一种民族建构意识。“他要做一个‘人的诗人’”。作为其代表作的《自我之歌》正是通过一个人(即诗中的“我”)来表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生命脉动。诗中的“自我”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但又超越了诗人本身,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人格化的形象代表。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选用“草叶”这一意象为诗集命名便是其中最鲜活的证明。在诗人眼中,草叶乃是世界上最普遍而又是最重要的东西,它象征着美国社会的活力,是诗人理想中民主自由的意象实体。正如诗人在《自我之歌》中所咏唱的:“它(草叶)是一种统一的象形文字/它的意思是/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间都一样地生长”。  相似文献   

16.
唢呐声声     
熟睡的冬日,终于被悠长的卖纸花的声音惊醒。轻柔的“断魂雨”缠缠绵绵地悄然而至,打湿了春的新芽,花的芬芳,也打湿了我的思绪……这是我珍藏在心底的老照片。照片上,爷爷,您鼓着腮帮,极有兴致的吹着唢呐,而在一  相似文献   

17.
如果有人问:让戴望舒《雨巷》中的“我”徘徊在一条悠长又寂寥的小路上会如何?一怔之后,我们立刻会想,“巷子”和“小路”都是走人的地方,二者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这首诗中,要是把“雨巷”的意象换成“下着雨的小路”或者更简洁的“雨径”,则似乎不妥。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题记 与同学谈笑着走过初一的教室,风中夹杂着花藏中传来的淡淡的丁香花味。窗边一个长发女孩捧着一本诗集,安静地看着,与嘈杂的教室形成鲜明的对比,恍惚闻,我又想起了去年此时那个有着丁香气质的她。  相似文献   

19.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因写出了《雨巷》一诗曾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这首名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不可多得的好诗之一 ,因其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而让人读之回味无穷。《雨巷》的诗美魅力与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有关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众星拱月的意象结构与意境生成的艺术。《雨巷》一诗的独创性首先体现为意象的创造和意境的生成艺术。该诗创造了三个主要意象 :雨巷———雨中的巷道 ,悠长冷清而又寂寥的巷子 ;“我”———在雨巷中踽踽独行者 ;姑娘———“我”希望逢着的一位想像中的姑娘。诗人又以油纸伞、丁香、姑娘的眼光、芬芳、颜色、梦、颓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