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清道光年间,英国向中国销售鸦片已有百年历史,不仅从中牟取了大量暴利,还严重毒害了中国人民。一天,正当道光皇帝召集文武大臣筹谋禁止鸦片之事时,英国驻印度舰队总司令马他仓下来战书,上面写着一则上联,要我国在三天之内对出下联,不然,请尝他们战舰的厉害。这上联是:鸦片,鸦中有鸟,选鸟出联:晏鸟鹞昆鸟鹏,四头大灵鸟,乐飞上界;这分明是蔑视我中华,在对我进行蓄意挑衅嘛!联选“鸦片”中之鸟出题,足见他们热衷于鸦片贸易的狼子野心。“四头大灵鸟”,可看出他们那自命不凡、涂脂抹粉的样子!至于“乐飞上界”,不正…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之死     
“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这是林则徐在充军伊犁时,写赠老战友邓廷桢的诗。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前来广东查禁鸦片,曾依靠群众在广东沿海多次击退英军进攻。但他最后被诬,流放新疆之伊犁。关于林则徐的事迹,人们知道的甚多,然而他的忠灵在何处归宿,知道的人似乎还不多。据《清史·列传》:林则徐“行次广东潮  相似文献   

3.
放风筝     
1.这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猫小姐正在放风筝.她的风筝飞得非常高。2.可这时,猫小姐的风筝被挂在树上不能动了。“快来帮忙,我的风筝不能飞了。”(猫小姐大叫)3.贝贝鸟飞过去,帮忙把风筝从树上拿了下来。4.“多么漂亮的风筝啊!我能和你一起玩吗?”(贝贝鸟说)“不,这是我的风  相似文献   

4.
伊犁外侨(主要是俄侨、苏侨)问题,从清季民初至20世纪中叶近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一直是严重干扰新疆伊犁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沙俄以及苏联政府利用其地缘历史文化强势,通过苏(俄)驻伊犁领事馆,长期蓄意在伊犁中国各族人民中推行渗透性民族分裂政策,大量秘密地发展中国各族公民为“侨民”,形成一股数量巨大并具有特殊势力的居民群体,为其地缘政治利益服务。他们无视中国主权,恃强坐大,兴风作浪,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无孔不入,极尽鸠占鹊巢之能事。我国政府为解决伊犁苏侨问题,根据中苏两国关系发展变化情况,分别采取“友好协商,集体遣返”、“个人申请,集体遣返”、“严格清查,结束遣返”等措施,正确稳妥地解决了伊犁外侨问题。  相似文献   

5.
鸦片俗名大烟 ,是一种毒品。那么 ,鸦片一词是如何得名的呢?鸦片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 ,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 ,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 ,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 ,阿拉件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 ,波斯人变“扁”音为“片” ,称其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 ,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 ,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从此 ,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鸦片”一词的由来$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22200)@董淑昌…  相似文献   

6.
<正>在近代中国,鸦片象一场不可遏止的瘟疫,蔓延到全国各地,并泛滥一百多年,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对近代中国人来说,鸦片不仅仅是一种毒品,也是招致国家衰败与民族屈辱的祸源.鸦片问题是近代中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一)鸦片,又叫阿芙蓉,俗称“大烟”,它是用罂粟汁液熬制而成的麻醉性毒品,中国本来并不出产鸦片,“鸦片”一词也是从外文音译而来;据史书记载,鸦片原产于西亚一带、后逐渐传入欧洲、南亚等地,唐时;罂粟作为药材由阿拉伯入带到中国.宋元之际,中国文献中关于罂粟的记载越来越多,但人们只知道罂粟可供观赏与治病,16世纪中叶,窃据澳门的葡萄牙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制作与吸食方法也由西班牙人、荷兰人传入.并逐渐被中国人掌握,吸毒现象开始出现.鸦片的大量输入、吸毒恶习的泛滥是从18世纪英国确立向中国实行鸦片侵略政策开始的.英国自18世纪20年代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1773年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正式制定了对华鸦片政策.东印度公司取得了鸦片经营权,1834年 鸦片经营权由东印度公司转到英国私人企业手中,这“在鸦片贸易史上;标志着一个时代”.①英国鸦片贩子从此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开始对中国大规模输入鸦片.据统计,1834年为21885箱1838后激增为40200箱1821-1939年鸦片?  相似文献   

7.
郭基南,锡伯族著名诗人和作家。一九二三年生于新疆伊犁河畔乌孙山下(今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七岁父母去世,只上过二年小学。一九三九年毕业于伊犁中学。一九四四年参加“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在伊犁专科学校、伊犁报社从事教学和编辑工作。解放后,先后担任过察布查尔中学校长、察市查尔县县长等职务。现任《新疆民族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8.
第一课鸦片战争一、填空题。1.鸦片俗称(),是一种很容易使人上瘾的()。2.从()世纪后期开始,()将大量的鸦片偷偷地运到中国贩卖。3.从()年6月3日开始,林则徐和广州军民用了20多天的时间,将缴获的2万多箱鸦片在(海滩上全部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4.1840年6月,()借口中国销毁鸦片侵犯了英国商人利益,对中国发动了()战争。5.()年8月,()侵略者强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二、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里打“!”或“×”)1.清朝光绪帝,决定派强烈要求禁烟的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2.英国入侵广州后,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  相似文献   

9.
<正>[译文]:因为禁除鸦片、力御外辱,林则徐被清朝政府处罚,被贬发配到新疆伊犁(现在新疆绥定)戍边。出发前,他随口吟成这首诗,留给家人。全诗大意是:我能力低下而公务负担繁重,感到精疲力竭很久了。以我衰弱的身体和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省鸟     
目前,我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了自己的“省鸟”,共14种。在评选省鸟的热潮中,丹顶鹤、红腹锦鸡、朱鹮等都是呼声很高的候选鸟。黑龙江、新疆——大天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繁殖鸟),在我国华中一带越冬。由于  相似文献   

11.
28 新疆建省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清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于1726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设“总管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节惠远。下设都统、参赞、办事、领队各大臣,分驻全疆各地。伊犁将军是新疆最高军政长官。在民政方面,新疆实行着三种制度:在汉族聚居的乌鲁木齐、巴里坤、古城等地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州县制。在吐鲁番、哈密及蒙古部落实行的是扎萨克制。在南疆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地方,实行的是伯克制。军府制在新疆实行了100多年。阿尔泰地区那时尚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辖。  相似文献   

12.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走进伊犁,峰峦、草原、森林、湖泊、蓝天、河流、白云、羊群、帐篷和谐融合,  相似文献   

13.
看鸟     
不是看(kàn)鸟,而是(kān)鸟。 小时候,家乡田里总是被大人们种得满满登登的,花生、大 豆、谷子、高粱、玉米等等,挤兑得土地喘不过气来。 天气一转凉,作物们就开始“上浆”了,这时节,最高兴的不 《光是大人,鸟们也高兴——可以飞来飞去地吃露天筵席了。于 是,人们就让我们这些没啥正经活儿的小孩子看鸟,不让鸟来糟 蹋粮食。乡下的鸟很多,但这会儿最讨人嫌的只有“家贼”(麻雀) 一种。“家贼”,顾名思义,这帮家伙很“贼”,整天在南北二屯飞来 飞去,找啥?谷子地和高梁地。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与澳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英雄林则徐,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严禁鸦片的决心与行动,而且一再强调“琦善丢失香港没有经过朝廷”,“中国从来没有丧失澳门的主权”,“我去广州首先要到澳门巡视”,“澳门是鸦片之源,严禁鸦片必须严查澳门洋人之窝”。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收缴鸦片时还要求各国商人签字画押,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当时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的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好战分子,态度十分蛮横。他对林则徐禁烟恨之入骨,百般阻挠无效,交出鸦片后,下令英国商人不许在保证书上签字画押,并率领他们于4月12日退出广州,先是住到澳门,后来澳门也住不下去,又退到了停泊在九龙尖沙嘴附近海面的船上。义律还下令英国商人不准同中国做买卖,又向英国政府报告,要求派兵到中国来“武力解决”,企图挑起战争。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进士,累官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卓有成效。曾疏陈:“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1838年底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于虎门焚毁缴自英美商人之走私鸦片237万余斤,并严设海防,倡办义勇。鸦片战争爆发,他任两广总督,屡败入侵英舰。英军在粤无法得逞,遂沿海北上。清廷惊恐,林遂被谮革职,遣戍伊犁。1842年林由西安辞别妻儿启程,吟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赴戍,到充军地去。口占,随口吟成诗文。原题二首,此为第二首。  相似文献   

16.
鸦片(英文opium的音译),又名阿片,阿芙蓉,俗称大烟,它是从罂粟这种植物中提炼出来的。罂粟最早出现在古代埃及,后来希腊人发现其果汁能作药品,便移植到南欧等地,隋唐之际,阿拉伯人把它传人亚洲,先后在阿拉伯、土耳其、波斯、印度等地种植,规模渐大。大约在唐朝贞元(785—805年)年间,又将其引入中国,起初仅在云南、甘肃地区裁培,仅供欣赏,唐朝已有记载:“罂粟有四叶,红白色,只有浅晕,子具囊形”,“九月九日及中秋种之,花必大,子必满”(转引《鸦片的来源》。《广济医刊》20卷3号)。宋先时  相似文献   

17.
清代遣员在新疆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遣员,又称废员,或称戍员,亦成革员,是被清政府以各种罪名革职后发遣边远艰苦地区“效力赎罪”的官员的总称。为了与同期被清政府发遣边远艰苦地区服役的普通军民,即遣犯或常犯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官犯。清代新疆是全国几个“边外极苦之地”中的一个,因此,也是清政府发送安置遣员的主要地区之一。据新疆官员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报告说,仅伊犁、乌鲁木齐两地,除已经返回内地的外,遣员共积达“二百七十余员名”。在嘉庆五年(1800年)伊犁将军举行的一次阅兵式上,仅惠远城一地即有“废员共七十二人”  相似文献   

18.
牛时著《伊犁兵要地理》是民国年间唯一出版的伊犁地方史志,也是民国新疆第一部“兵要地理”.《伊犁兵要地理》的内容涉及清末民初伊犁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及对俄交涉等多个方面,内有许多不为其他文献所载的重要史料.《伊犁兵要地理》在伊犁地方志著作史上的特殊地位,使其正好可补文献、档案之不足,在西北边疆史、新疆近代史及军事史、中俄关系史研究及伊犁地方志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伊犁兵要地理》也反映了作者要求增设县治、移民实边、兵制改革、加强界务、防范俄国等治边理念.  相似文献   

19.
新疆的遗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汉朝开始,中央集权政府多次派人在新疆境内建立政权机构,管理新疆事务,沟通新疆和内地之间的友好往来。至今,新疆境内仍存有大量的遗址,如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八卦城——中国新疆特克斯县城,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盘橐城,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的铁门关,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的安西和北庭两个都护府,以及统辖天山南北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及帕米尔高原广大地区的伊犁将军府等。至今,这些遗址仍以其雄姿见证着历史,眺望着未来。一炮成功新疆的遗址@李都  相似文献   

20.
《缝纫鸟》(六年制小语第十册)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介绍缝纫鸟的特点,称赞它的聪明、灵巧、勤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坦桑尼亚“有一种特殊的鸟”叫缝纫鸟。为什么叫“缝纫鸟”呢?它有什么“特殊”之点?这是读者急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