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5年的重庆报业市场正演绎着一场新旧势力的重新洗牌。《重庆时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四家综合性都市日报之间竞争如火如荼,作为中国大报业市场的一隅,重庆报业的竞合现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看似共同瓜分市场的现状背后却隐藏着大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2.
2004年8月25日,《重庆时报》正式创刊,定位为综合类都市报。这样,加上以前定位综合性生活类都市报的《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重庆青年报》,重庆报业市场出现了五路诸侯共分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报业市场中,面向市民读者的区域性综合类报纸,同质性程度相当高,竞争非常激烈。作为这类报纸之一的都市报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品牌优势,从而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4.
吴锋 《新闻前哨》2009,(10):62-6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庆报业市场就一直硝烟弥漫:先是1995年《华西都市报》携内容优势“强行登陆”,以“敲门发行学”撬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第一轮报业大战。后是2004年《华商报》携巨资入渝创办《重庆时报》,以全新的办报风格和营销手段搅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了新一轮市场博弈。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搏击,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本土报纸不仅经受住了外来媒体的冲击,而且在竞争中实现了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解析后都市报时代的显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亚林 《新闻界》2005,(4):39-40
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随后,全国许多城市都创办了类似的都市报。都市报在与党报、晚报竞争中,在受众定位、传播内容和方式以及营销手段上,实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使都市报迅速崛起。不同城市的都市报在复制“华西都市报模式”之后大多实现了“光荣与梦想”。正因为都市报创造了报业奇迹,晚报、时报、商报甚至党报也加入到都市报行业中,相互模仿、克隆。都市报呈现的聚拢趋势,形成被圈内人士诟病的“同质化”顽症。昆明、南京、重庆、南宁等全国数十个城市里的都市报也被这种顽症缠身。高度的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媒体的失范,以编…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家在重庆直辖后从地市党报演变而来的面向渝东南的区域性综合类都市报,虽然处在市场的夹缝中,却依然发挥着地方党报的职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巴渝都市报》确立了“主流意识,平民视角,地方特色,品牌优势”的办报指导思想,努力在“党政满意,群众欢迎”的坐标系中找准位置,尽力淡化传统机关报痕迹,实行错位经营,注意避免新闻同质化倾向,开展差异化新闻服务,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接近性强的区域性新闻,做足特色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确保在自己的主战场上发挥主流、主导作用,在区域性竞争中取得胜利.打造区域性强势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7.
今天,对于高度市场化的都市生活类报纸来说,竞争无法回避。处于激烈竞争中的都市报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拓展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有效途径只有一个:不断提高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一张报纸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其品质的优劣,报纸品质就是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对都市报而言,一个响亮的品牌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在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报业市场上,如何让读“一直信赖你,天天想见你”,正是都市报进行品牌塑造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9.
谭军波  何垒 《新闻记者》2005,(11):73-76
2004年下半年,《重庆时报》(以下简称时报)入渝,重庆都市类日报达到了6家。为应对惨烈的竞争,《重庆商报》(以下简称商报)及时从增大发行投入、完善网络建设、推行精细化管理、倡导有效发行等方面着手,化挑战为机遇,成功应对市场的变化。2005年1~6月,商报发行量较2004年同期增长了30%,报社广告经营也增长了40%。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产品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的竞争已由过去的产品竞争演变成品牌的竞争。传媒市场的竞争同样也风起云涌日益激烈,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一个媒体平台上拥有的品牌节目的数量与其拥有的市场竞争力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市场竞争力就等同于受众注意力,而受众注意力的争夺就是媒体花重力打造的品牌节目之间实力较量。受众对媒体的注意力能否持久  相似文献   

11.
商场如战场,拼的就是竞争力。即时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是柯尼卡美能达对数码印刷的一种理念,谁占有核心的市场竞争力,谁就会获胜。柯尼卡美能达数码印刷产品设计的主旨就是为了适应商务竞争,即时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体现出的产品超强的应变力成为本身乃至整个行业的核心商务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赵莉 《青年记者》2001,(2):15-16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京沪穗三地,都市报纸的零售额均占前列,其中《北京青年报》在北京零售量居第2位,《广州日报》在广州零售量占第1位,而且,《扬子晚报》发行量160多万,《楚天都市报》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广州、深圳、上海是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报业竞争的主战场,《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民晚报》都把发展重点转向城市,“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已成为各大报的共识。有人预言,中国报业已进入都市报时代,都市报纸已成为当今最具活力、最有希望的代表。都市报纸的兴起和旺盛的发展势头主要是由于适应了读者市场。市场是充满活力的,同时市场也是充满残酷竞争的,今年以来持续了半年的南京报业大战主要是在《服务导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等都市报之间展开,都市报纸发展的前景虽然广阔,但由于其定位趋同导致同质化竞争,进入门槛较低,必然引发激烈竞争。从目前美国的报业现  相似文献   

13.
张海鹰 《新闻传播》2004,(12):42-43
8月1日到8日,笔者在河北参加了一次由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社主办)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全国29家省级晚报、都市报40余名代表参会,交流了自去年以来各报的办报及经营经验,并针对媒体市场上日益激烈的资本参与竞争、跨地区经营的形势,研讨了报业进入“战国时代”后,省级晚报(都市报)的应对策略。会间,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竞争、改制、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沈阳今报》从原来的对开20版瘦长型大报改为4开32版小报,包括娱乐、消费,有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服务信息,主打大众消费经济,以避免与同城都市报同质化竞争。定位是“做沈阳的第二份报纸”。“第二份报纸”就是侧重某个领域,做专、做深,做出个性。是读者看了其他报纸后还要看的报纸。《沈阳今报》改版的目的只有一个:探求都市报发展的出路,以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目前沈城5张都市报每天同题大战,同质竞争,大家以近乎相同的操作手法,主打社会新闻,通过突发事件来夺眼球,抢市场。同时,在沈报集团内部,今报也面临着与沈阳晚报、沈阳日报同…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报纸的生存法则。面对全国都市报的迅速崛起和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级党报的出路何在?《南阳日报.社会早刊》的创办,不仅成功地实现了党报与都市报的对接,而且很快产生"品牌效应”,为《南阳日报》“高起点、跨跃式”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中,核心竞争力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进入市场的报业同样要面临这样的选择——生存,还是死亡?这取决于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即处理信息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报业的灵魂,谁能淬炼出最强的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相似文献   

17.
江城武汉,活跃着被誉为“江城四小”的四大都市报,它们分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同城竞争,四大都市报皆使出浑身解数,以期在竞争的残酷中生存、壮大。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当下江城报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和“观点时代”来临的境况下,率先在其子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分别推出言论版《声音》和《说吧》。  相似文献   

18.
于璐 《报刊之友》2012,(1):58-59
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推广营销模式是“优酷网”在中国网络视频行业中处于市场领导者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优酷网”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战略定位差异化和盈利模式多元化两方面。在视频营销方面,“优酷网”充分利用视频平台的应有特征,开拓拍客营销、创意营销、影视剧营销、版权营销、植入营销、事件营销等多种营销模式。集中体现了“优酷”在视频网站的差异化以及品牌的主流化方面所做的创新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不靠竞争,而是靠联合”。在当今竞争白热化的传播市场环境中,一个报社或报业集团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学会利用内部与外部两种资源,将自己做大作强。可以说竞争是产生联合的最重要的动因。在这种背景下,一场以资源重组、内容共享、风险共担为特征的联合大戏正在中国报业市场上演。  相似文献   

20.
当今报界,随着晚报、都市报乃至报业集团的兴起,其强大的竞争气势使得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市一级党报“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发行量日益下滑,日子越来越难过。勿庸置疑,面临生存困难的问题,作为昔日报界“大哥大”的党报,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弱点和优点,置身在市场环境中,努力寻找自己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最佳契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