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改进新闻,是办好报纸的重要环节。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报道。周恩来同志在1946年11月30日给廖承志等同志的信中指出:新闻必须有特点,如“具体生动”,“报道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和建设情况,尤其在事实的描写”等。在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中央宣传部  相似文献   

2.
郭秦川 《新闻知识》2002,(11):41-42
悠悠万事,导向为大。报纸作为党的喉舌和舆论工具,担负着宣传党的大政方针的重任,这就是说,政治要闻报道是报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绝大多数政治新闻报道中,我们往往怕“出事”而采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四平八稳的态度;政治新闻的可读性低因之成了许多报纸的“软肋”,从而降低报纸的阅读率和可读性。为此,不少报纸在政治新闻报道方面寻求突破。综合多年的编辑工作,笔者认为目前政治新闻在标题制作方面开辟“活动余地”,千篇一律中独辟洞天,平淡无奇处提炼亮点,使政治新闻报道同样成为新闻报道的“富矿”。这样不仅可以宣传好党的大政方针,同时也能提高报纸的阅读率,是一举两得的事。  相似文献   

3.
蔡虹 《新闻界》2000,(5):53-54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竞争手段,成为报纸竞争的有力武器。作为工人报,一张以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为读者对象的报纸,它的舆论监督特色是什么呢 ?在新千年它的舆论监督该如何定位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九十年代工人报舆论监督所走过的道路。 九十年代的工人报舆论监督   九十年代初期,报纸的种类很少,但报纸所报道的新闻面具有相当一致性。他们的共性是报道内容比八十年代更为广阔。这段时期,党报以指导工作的党政新闻为重。工人报则根据报纸面向企业,面向职工的特点,以对经济工作的报道和反映工会各项工作的报道为重点,以此来…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新闻摄影应当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深化新闻改革当中,更应当把新闻摄影放到重要位置上来。为什么这样提出问题呢? 这是因为,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的同志把新闻摄影看作新闻报道的一翼,是有见地的。由于新闻照片有着生动的形象优势,所起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是文字报道所不能代替的。而且,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往往胜过一篇文字报道。一图胜千言,确实是有道理的。在新闻改革中,我们不是常常说,要把报纸办得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吗?如若我们重视新闻照片的作用,发挥新闻照片的优势,真正使报纸图文并茂,那  相似文献   

5.
照我的理解,报道策划对于地方报纸来说,就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当地党委和政府要抓的中心工作,在深入了解实际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经过认真分析,理性的思考,来确定报道思路和形式。从新闻发现、主题提炼一直到版面安排等新闻报道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均予精心谋划和周密安排。这是编采人员在新闻改革中创新意识的一种体现。 我们报社编委会经多次研究决定,把加强版面策划作为深化宣传报道改革的重要措施和提高报纸质量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一些非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经过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6.
第一、新闻工作的全面改革要抓住改革新闻报道这个中心环节。第二、新闻报道的改革,要在增强指导性和可读性上下功夫,提高宣传水平. 第三、要按照“新、短、多、广”的要求,多发新闻,发好新闻. 第四、要减少和改进会议报道。第五、要加强评论工作,提高评论水平. 第六、副刊是中国报纸的特色,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7.
青年人报社自1995年8月新班子调整后,一年来,报社在武汉市团市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要讲政治”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从抓管理抓队伍人手,加强团的舆论阵地建设,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团市委的中心工作,抓住主旋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推进新闻改革,使报纸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使报社的工作上了一个台阶.去年初,报社确立了“务实、求精、创新”的年度工程指导思想,并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加强了新闻改革的力度.实践告诉我们:一张报纸办得如何,要看它是否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看它是否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虽然,这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其关键还是要看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如何.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贴近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性质所决定的。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而无产阶级的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要贴近群众,报道群众中的新生事物,歌颂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才能真正发挥新闻报道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提到新闻工作的任务和作用时指出:“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新闻报道怎样才能贴近群众?现根据自己实践谈一些探讨性的看法。一、把群众利益作为报道的主题。把群众利益作为报道的立足点,就能取得最佳社会效应,受到群众的欢迎。八十年代初,我到萧县黄口采访,当地群众向我反映:黄口铁路立交桥建  相似文献   

9.
《解放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随着全党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报的经济新闻及相关经济内容大大增加,经济报道在我们这张综合类报纸中的位置已十分突出。如何使本报的经济报道顺应时代要求、满足读者需求?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面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铜山报在拓宽报道面、扩大信息量的同时,努力探索新闻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指导性与可读性,报纸和群众贴得更近了。铜山报明确提出:新闻报道为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目光应盯着推动和促进生产力这个总目标,而不能盯在钱上。去年我县粮食系统工业是新兴企业,在遇到市场波动、资金短缺之时,我们派记者前去采访,赴徐州、奔南京,帮助他们出点子,想办法,开拓市场,在本地和外地报纸上发稿  相似文献   

11.
增强报纸新闻的贴近性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是我们党办报的宗旨.一张报纸有没有服务性,或服务性体现得充分与否,是衡量这张报纸是否坚持党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2.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报纸要做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新闻工作党性的一种鲜明、形象而科学的表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不要批评报道,不是不要正确实行舆论监督,不是不要讲究宣传艺术,不是不要新闻工作的特点要继续坚持新闻改革。新闻改革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怎样改的问题。这种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用资产阶级新闻观对待新闻改革,也不能照搬西方的新闻体制和模式当前新闻改革要做好的工作,一要完善新闻单位内部领导体制;二要把新闻报道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三要改革新闻宣传内容;四要改革新闻宣传形式我们的新闻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可以信赖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提高新闻队伍素质,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属经济报道最多最密集。可是,为什么有的经济报道吸引读者,有的受到冷落?最近我翻阅了几家报纸,发现反映人的经济活动的新闻、经济事件新闻最受欢迎,人们称它为经济社会新闻。目前,许多报纸的经济新闻,大多是从微观上报道生产活动、经济工作、管理手段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一味在这个轨道上行驶,不可避免的出现雷同、干巴、乏味,读者评说为“老一套”。这种报道当然不会吸引读者,只能倒读者的味口。而经济社会新闻则不然,它产生于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它表现的是事件和问题,把事件和问题置于大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因此,为广大读者所关心。具体地说,经济社会新闻反映的是广大群众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典型事例,它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4.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要求新闻报道也要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一百年不放松。因此,需要我们下功夫深入研究探索经济新闻成功之路,不断地改进、改革和搞活报纸的经济报道。有的同志总以为经济新闻枯燥乏味难以改进,其实不然。陈利、杜长久同志的这两篇探索,有理有据,使人开窍。希望报业同行各显身手,努力探索,使我们的经济新闻报道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王金平 《记者摇篮》2004,(4):13-13,58
前不久,有关部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做好国内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媒体的信誉。”这是对搞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重大意义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党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取得的新认识和新经验。如何搞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确实是摆在每个新闻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同志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需要每个同志认真思考的政治性很强的严肃的问题。一、报道突发事件新闻,是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和体现因为突发事件新闻蕴含着丰富的新闻价值,所以最为广大读者所关注,理所当然地成为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重点报道内容。然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不好,  相似文献   

16.
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是党的十六大明确的根本纲领。近年来,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然而经济新闻写作也在诸新闻种类中难度最大,为提高其报道效果,经济新闻也应倡导走精品之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的年代呼唤能深刻反映这个时代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报纸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在做好常规报道的同时,为适应深化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深度报道日渐重视,通过长干分析、富干思辨、信息含量大、揭示本质深,且具有前瞻性的深度报道,与广大读者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从而增强了报纸的指导性和竞争性.应当说,深度报道在我国新闻界的崛起是一件可喜的大事,它高扬时代主旋律,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许多报纸把它视为新闻武库中的“重型武器”,作为“拳头产品”来经营,其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总的发展趋势是健康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而且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涉及到新闻报道中的批评与揭露、新闻的真实性等重大原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谈点个人看法,希望得到新闻界朋友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李凯 《新闻窗》2007,(5):28-29
时政报道,是对时事、政治等领域题材的新闻报道,主要包含会议新闻、领导活动和重大政治社会活动等。如果说社会新闻能为一张报纸聚来人气是本地新闻重要基础的话,那么,时政新闻就会为一张报纸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是一张报纸原创新闻的上层建筑。尤其作为一张党报,假若时政新闻偏弱,那么可以断言,纵然具有党报身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反映党的中心工作,是报纸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全党全民正在大办农业,因此,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是全党工作的中心。根据国民经济农、轻、重的次序,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报道在版面上常占着较大的篇幅,放在最主要的地位,一个星期中,大约有四五天是以农业新闻作一版头条的,如果这些新闻不像新闻,不引人看,报纸的作用就要大受影响。因此,如何改进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使之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消息     
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峰谈如何报道好经济工作 7月3日,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峰写信给新出版的《辽宁经济报》的同志,就如何报道好经济工作,谈了三点意见。第一,经济新闻要注意真实性。真实是报纸的生命。报纸应当站在经济发展的前哨阵地,适应改革和对外开放形势,迅速地反映当前改革和对外开放中所发生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人物,使领导机关耳聪目明,信息灵通。但不能猎奇,不能只顾“抢镜头”,使新闻失掉真实性。第二,经济新闻要讲究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