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从元朝对图书的搜藏、出版以及元版书别具一格的刻印特点,简要介绍了元代图书出版事业的概况。认为元代图书出版事业是在继承宋金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对传播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并为推动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大量难民涌入桂林。为了解决难民生存问题,开垦桂林的荒地。中央委员会所统辖的筹赈会在桂林成立移桂难民垦殖处并在桂林良丰乡十里坪建立了具有试验性质的桂林难民垦殖区。从战争引发的难民问题与桂林难民垦殖区的建立、建设和成效等三个方面来简略的叙述抗战时期桂林难民殖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骆宾基是抗战时期流亡桂林文化城的东北作家之一。在桂林的三年,骆宾基在小说创作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他先后写下了长篇小说《幼年》,中篇小说《胶东的暴民》、短篇小说《北望园的春天》等。文章对其抗战时期在桂林的小说创作作了一番总体评述。  相似文献   

4.
骆宾基是抗战时期流亡桂林文化城的东北作家之一。在桂林的三年,骆宾基在小说创作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他先后写下了长篇小说《幼年》,中篇小说《胶东的暴民》、短篇小说《北望园的春天》等。文章对其抗战时期在桂林的小说创作作了一番总体评述。  相似文献   

5.
概说了抗战时期桂林教育运动的盛况、特色及其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越文化工作同志会以桂林为基地,广泛开展政治、文化活动,与桂林文化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一团体相当活跃,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桂林时期的《救亡日报》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份相当特殊的报纸,它名义上是国共双方共同创办的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但实质上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肩负着向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的使命。同时,它处于国统区,并且是国民党军阀桂系的统治中心——桂林,这个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环境较为宽松,这些使得桂林《救亡日报》能够较为广泛地报道抗战主题的消息和撰写较为敏感的时事评论。另外,桂林在抗战时期还是有名的“文化城”,聚集了大量的社会名人,新闻出版事业相当旺盛。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份报纸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欧阳予倩是桂林最为活跃的戏剧家,也是国统区戏剧救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强调戏剧改革的重要性,积极培养戏剧人才,整理传统剧目,创编新剧,改进排练和表演方法,开创了桂林文化救亡的新局面。桂林的戏剧改革推动了抗战文化的发展,具有全国性意义,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流通于市场,出现在读者面前。弄清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特殊性,积极发展图书商品生产与经营,这对坚持社会主义出版方向,贯彻“两为”的出版方针,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图书商品的客观性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一样,多数要以商品形式进行流通。赵总理这一科学而精辟的论断,振聋发聩,进一步端正了我们的业务指导思想,使我们对如何发展出版事业,有了更正确、更全面的理解,从而使出版事业的发展,走上更加健康的道路。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在我们出版业务指导思想上,把商品生产视为与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不相容的身外之物和  相似文献   

10.
物华天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居民都视养育了自己这方水土为母亲,本地特产是母亲给予的瑰宝。民间以"三宝"作为对本地最优土产或人、事的概括。"桂林三宝"的概念出自抗战时期,避难桂林的文化人士,以撰文、绘画、戏剧演出等多种手段记录了不同内容的"桂林三宝"版本,各"三宝"名录中不仅收录了马肉米粉、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酱这些后人熟知的内容,锥栗、柚子、金桔等蔬果也被纳入"三宝"名录,更由于"当日号称文化城的桂林,实际另有‘三宝’"即"自由,朴素,文化事业"[1]一说,极大提升了桂林城市文化的地位与空间。1949年之后,迁居港台、海外的大陆人士,在去国怀乡的追思文字中,"桂林三宝"成了化不开的浓浓乡愁。研究"桂林三宝"的形成与演变历史,有益于提高桂林旅游商品的文化品质,扩大知名土特产的品种范围。  相似文献   

11.
桂剧是广西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代。桂剧的传承教育模式经历了从科班到现代艺术职业教育的转变。1941年,欧阳予倩在桂林主持创办的以教练桂戏为宗旨的广西戏剧改进会附设之戏剧学校,第一次将桂剧教育纳入现代教育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广西戏曲学校(今广西艺术学校)、桂林市艺术学校等中等艺术职业学校成为培养桂剧人才的主要基地,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对于保护传承桂剧,既要培养年轻一代的优秀演员,还要培养年轻一代的观众,需要与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结合起来,将这一富含地域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清末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传统公共安全机制日趋瓦解,清廷难以维持地方统治;遂行“新政”以求自保,广西省府桂林亦受其影响.另外桂林城市近代化转型及其发展迫切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基于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迫使广西地方政府顺应形势在桂林兴办近代警政消防事业,并取得一定成就.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决定高校应该加强文化服务地方建设力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桂林师专)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活动、优化校园环境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积极为所在城市的文化发展繁荣贡献力量,为服务广西“民族文化强区”贡献力量。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不能停顿、永无止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陈出新,创造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服务广西“民族文化强区”提供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7年5月在桂林市所做的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客源市场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了桂林市民对于城市近郊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认知度,对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旅游产品和设施的设计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至今约有200余年的历史。1896年唐景崧开办了桂剧科班"桂林春班",其创作的桂剧剧本《看棋亭杂剧》是桂剧发展史上第一批为本剧种而撰的独有剧目。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马君武、欧阳予倩、田汉、焦菊隐等人成立广西戏剧改进会、桂剧学校等机构,从事桂剧改革和人才培养,为桂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桂剧演出以桂剧团为依托,多次在地方和全国的戏剧活动中取得辉煌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逐渐丰富,桂剧也与其他传统戏剧一样面临市场萎缩、后继无人等现实问题。面对当代桂剧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促进桂剧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2002年以来桂林市的旅游客源结构、旅游收入结构以及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为依据,分析交通变迁对城市旅游功能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交通变迁,桂林市的旅游业在过去十多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旅游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旅游客源结构和旅游收入结构上,国内旅游市场所占份额逐年上升,总的趋势是桂林市旅游客源结构朝国内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营书业在国内出版业中长期存在,一方面,它不断介入国内出版的多个领域,在大众出版、教辅出版等市场上屡有建树,现已发展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出版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的制约,它实质上并无合法的图书出版权,这使得民营出版必须依托国有出版社而存在。在与国有出版社的种种合作中,民营书业既展现了它在内容选题、市场渠道以及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也暴露出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8.
桂林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但却很少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世人所知晓。她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华南边陲的百越之地,一步步地发展成著名的西南会府,成为让世人趋之若鹜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呢?钟文典教授主编的《桂林通史》一书,穿越时空隧道,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桂林的历史文化,重现了桂林历史文化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9.
桂林石刻分布广泛、数量多、内容丰富,为研究桂林及广西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书法价值,历来受到重视。近几十年来,石刻研究者们做了很多工作。同时,目前对于桂林石刻的研究还存着不足,需要更加深入和专业。  相似文献   

20.
章分析了目前困扰我国高校出版业发展的几方面因素,即计划经济出版模式的影响、民营书业的兴起和规范、外国资金和出版公司的进入等,通过客观的总结和分析,正视我国出版业的现实,提出了高校出版业要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发展方向应是:提高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壮大整体实力;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品牌和特色建设上,努力实施精品战略;通过培养优秀的出版人才,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推动现代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