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探讨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①本文论述的是白-汉兼通型双语现象,是白语和汉语的双语教育,其中它括了双语言、双文化教育内容,是在白族地区实行多元文化教育及保存和发扬白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白语不仅是白族文化的载体,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文学艺术中的悲剧意识属于审美范畴。白族文学中悲剧意识的存在表明,儒家审美理想对白族文学的影响客观存在。探讨二者的关系,可以进一步窥管到汉、白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白族霸王鞭是白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它承载着白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价值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白族霸王鞭的传承不断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传承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喜洲镇中小学传承白族霸王鞭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为白族霸王鞭的传承贡献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4.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分析了白族家具文化的内涵,指出白族家具文化符号是由具有既定含义的图形和实物,又有结构、色彩、装饰、陈设、空间布局、尺度以及肌理等功能构成。现代白族家具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白族家具文化符号,并从社会文化环境、生活方式、使用方式等出发,提出了进行白族家具文化传承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用来体现一个族群的民族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科学的传承与保护,民、汉双语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双语教育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不但具有原真性意义,而且还为跨文化沟通提供了族际交流的语言条件。无论是在实现多民族语言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还是在构建"美美与共"的族际文化共享社会环境等方面,双语教育都在发挥着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崔英锦  覃明 《教育评论》2012,(4):111-113
民汉双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目前,散居区朝鲜族中小学朝汉双语教材建设,双语师资,教学主体对课程的认知态度及课堂教学语言的选择取向等问题制约着朝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因此,应立足于散居区文化生态环境,理性分析这些制约因素,通过积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师生等多方力量参与课程建设,从教学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资源条件出发,积极开发和导入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双语课程,协调和保持各因子之间的生态均衡,真正发挥语言文字的文化传承功能,从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口较少民族实施早期教育阶段的双语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民汉双语教育是在人口较少民族中发展教育和保存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要手段。仡佬族语言与传统文化濒临失传,在其母语保存地区开展早期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有助于母语维持、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8.
“绕三灵”是大理地区白族人民传统的民俗活动,是以唱白族调为主的白族歌舞节,是人们理解白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绕三灵”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其在实现白族文化的传承、强化白族民族认同、实现白族人民审美教育和维护白族人民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白族的宗教文化、民族服饰、民俗风情、建筑装饰、白族语言等都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对这些载体进行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元素,探析白族文化和数学文化的共通性,有利于白族文化的传承,丰富民族数学的内涵,促进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亚辉 《考试周刊》2011,(16):40-41
大理白族舞蹈属于边疆民族文化,近年来,边疆民族文化研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也推出了一批成果,但云南大理白族舞蹈文化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大理白族传统舞蹈文化深入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大理白族传统舞蹈的传承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对我国其他传统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李白故里江油市,李白文化在儒家庙宇、佛寺、道观等处都有影响痕迹。这是故里人们自古以来通过民俗信仰表达对诗仙李白的崇敬之情。这些寺庙观宇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有关部门应对这些寺庙观宇进行保护与开发,并将其纳入李白文化旅游路线规划。这对江油市打造以李白文化为品牌的旅游城市,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意义。这些寺庙观宇实际具有了从民俗学角度传承李白文化的功能。由此引发我们对当下江油市文化教育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2.
白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化较发达的一个民族,随着社会经济化 的发展,白族群众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意识都有程度的提高,但法意识的状况仍不能令人满意。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探讨白族群众的法意识,对推进依法治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沙朗白族在语言习得、语言精通、语言选用和语言态度等方面的实地调查表明:白语是沙朗白族日常生活交际的主要用语,具有较强的活力;白汉双语竞争客观存在,但功能互补,关系和谐;较之成年人,青少年的母语能力稍有下降。现代化进程中白族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应保持相对聚居分布,促进白汉语言交流,注重保护和开发白语资源。  相似文献   

14.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白族创造出了缤纷灿烂、独特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刺绣以其绚丽多彩、美观实用、巧夺天工而获得世人的称赞。大理是云南白族分布最多的地方,也是白族文化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上关镇河尾村为例,从挖掘云南白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对大理白族刺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手段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对白族刺绣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白族家谱深受汉族家谱的影响,在秉承中国传统家谱文化的同时,在家谱编纂特征之篇幅、体裁、体例、首纂时间、追溯历史等方面;在家谱内容特性之白族姓氏族源、冠姓父子连名制、重名制、白文记载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家谱是记载白族历史文化的资料库,对补正史料、白族民俗的研究及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认同呈现出开放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形成这一文化认同个性的白族教育具有以下特征:“开放、包容”的教育人文环境;“儒、释、道、‘土’”兼具的多元教育内容;“释儒”结合的交融教育形式;制度教育与习俗教育并存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17.
白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 ,至今已有约 4千年的农耕历史 ,因农业对水的过份倚重 ,水崇拜在白族社会生活中影响深广。本文试就白族水崇拜与农耕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以求揭示传统精神和传统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白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大黑天神”和“药王爷与琉璃兽”的传说体现出医者的“舍己”精神,并影响深远。在医学人文遭遇瓶颈的当下,挖掘提炼民族文化中的“舍己”文化有现代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玉溪市元江县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因远镇的白族和哈尼族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上元江县因远镇白族与哈尼族的融合痕迹入手,分析该地域白族与哈尼族之间的语言接触方式、语言影响、语言兼用现象,展示白族与周边哈尼族之间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外部语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