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乔尔西是我的外孙女,她在美国出生长大,2006年秋季六岁时入小学一年级。开学不久,一天放学回到家中,她高兴地拿着两张纸,贴在起居室的墙上,上面写着她的干活计划。我问她:"你这是什么意思?"她说:"这是我自己制定的一个在家中干活的计划。"我通过和她进一步的谈话了解到,这是学校里的老师要求学  相似文献   

2.
乔尔西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开学不久,一天放学回到家中,她高兴地拿着两张纸,贴在起居室的墙上,上面写着她的干活计划。我问她:"你这是什么意思?"她说:"这是我自己制定的一个在家中干活的计划。"她的干活计划的第一条是每天起床后将自己的床铺收拾好。平时她七点钟起床,懒懒的样子,动作很慢,经常被妈妈催促。现在她临睡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差,劳动热情低。下面我就“在家中培养孩子的劳动热情”说几点自己的做法:一、将劳动寓游戏之中,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幼儿的天性是爱游戏,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记得女儿在学龄前期,看到大人干活,总是跟着跑前跑后,能干的活要干,不能干的活也要试一试,比如每当星期六我们大人包包子时,她也用一点面团夹上菜(有时也用橡皮泥和各色纸代替)给她的娃娃包包子吃,我们切菜她也用塑料刀切菜;我们给她洗澡,她也忙着给她的“娃娃”洗澡,她仿佛整天忙忙碌碌没有空闲的时候,忙着模仿大人干活这一…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与家中的钟点工闲聊,我告诉她,我也是从农村来的,她先是惊讶,而后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看我,小时候不好好读书,现在只能干这种活。”停了一会儿.她又说:“我现在在外面打工,就是为了挣钱让儿子能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差,劳动热情低。下面我就“在家中培养孩子的劳动热情”说几点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教师常感觉到常识性课文很难教,特别是对於怎样通过常识性课文贯彻劳动教育,觉得心中无数。从本期介绍的顾心瑜老师的“我教‘种瓜得瓜’一课是怎样贯彻劳动教育的”这篇报告看来,她的这课教学基本上是成功的。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它的优点很多。“种瓜得瓜”一课属於常识性教材,她这样教常识性课文是教对了;她这样在常识性课文教学中贯彻  相似文献   

7.
爱在点点滴滴之中,这是我一个深切的体会。有一次,我发现李贤小朋友总是闷闷不乐,躲在一边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为了把原因搞清楚,我有意识地亲近她,和她聊天。聊天中她告诉我:“小朋友都不愿和我玩,老师,您能和我玩吗?”她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等待我的回答。我连忙回答:“我就愿和李贤小朋友玩,因为你又聪明,又伶俐,还爱劳动,老师很喜欢你。”她看我是真心的,小眼睛眨巴眨巴,高兴地笑了:“嗅,老师和我玩噗,老师喜欢我‘!”这样,我每天坚持和她玩一会儿,并抽出时间向班里的小朋友了解不愿接近她的原因。原来,小朋友不…  相似文献   

8.
健康计划     
母亲做得一手好菜,我却没能胖起来。于是,我的豆芽体形便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初三伊始,母亲开始实施她那“让女儿胖起来”的方案:她不仅买了多本家庭菜谱,还准备了一本小册子,记载我开始新饮食计划后的精神状态、学习情况以及体重增减等。就这样,我在母亲的“强压”下,开始了她的“健康计划”!  相似文献   

9.
周末上午朋友来访,送她出门时,她忽然对我说:“该多注意一点孩子了,从她眼中我读到了忧郁。”回到家中,看着正默默玩着玩具的女儿,我轻声问:“小叶子,你星期天最想干什么?”女儿忽闪着黑亮的眼睛,望了我半天才轻轻地说:“我想你抱着我上街。”说完,竟扔下了手...  相似文献   

10.
刘会然 《师道》2008,(3):58-58
倘若要我说出母亲的种种好处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母亲的“痴”。 “你母亲真的很痴”,这是我多年来听到的,村上邻居们对母亲最多的一句评价。 母亲真的很“痴”。尽管母亲是一位最普通的面朝黄士背朝天的乡村劳动妇女,她识字不多,许多大道理不懂,但在她认为“有理”的份上,母亲却坚持她的痴劲。  相似文献   

11.
这是好多年前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孩子在家中院子里一边玩耍,一边大声地喊着,惊动了正在做饭的妈妈。妈妈问他在干什么。孩子说:“我想跳到月球上去!”妈妈说:“哦,原来是这样。记住,别忘了回来!”这真是智慧的母亲,经典的回答,因为她懂得保护孩子的热情和好奇心。后来,那个孩子真的飞上了月球。他就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地球人——阿姆斯特朗。  相似文献   

12.
这是杜虹的最后一天,女儿张思遥对她说:“如果计划成功了,也许我们再相见时你比我还年轻,也许要你来照顾我。”杜虹回答:“那好好哦。”当天下午,61岁的杜虹因病去世,女儿张思遥在朋友圈中写道:“公元2015年5月30日,17点40分。妈妈,我们未来见。”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爸爸,您平时总教育我,要多关爱他人,可您说的和做的一致吗?妈妈是一个全职的“家庭妇女”角色,家中大大小小的劳动全由她做。也许您就放不下大男子汉的架子,我想,在当今社会,男人做点家务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相似文献   

14.
菲佣的礼物     
家中请过一名菲律宾女佣。这名女佣年纪很大,做事认真,只是偶尔贪些小便宜。我们吃剩的菜,或是放久了的水果,甚至旧杂志和旧报纸,她都会打包带回家,每次一大提包。久而久之,母亲有些不悦。母亲是精打细算的人,便对我抱怨:“下次她走时,我要检查她的手提包,不能再让她带走那么多东西。”  相似文献   

15.
小鬼当家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嘱咐连篇,令人好似度日如年。妈妈是我家著名的“唠叨判官”,家中大事小事全由她批准后方可执行,要不如她的意,她就会嗦个没完没了,什么“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反正,我对她只能是言听计从,如果反驳,便又惹来“皮肉之苦”!日子再不能这样过下去!我和爸爸偷偷商量好,决定召开家庭会议,准备“弹劾”妈妈“唠叨判官”一职。妈妈不服气地说:“你们太没良心了,家中大到房产、彩电、VCD,小到鸡毛蒜皮,如果你干,你干得好吗?我就让你试干一星期,如果不行,我就‘弹劾’你。”“哎,‘唠叨判官’同志,别…  相似文献   

16.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家小女颖娴伴随着风风雨雨,来到这个世界已八个春秋。独生女的她,在我们这三口之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她常自比“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养尊处优生活。她常会说的几句话是,“妈,我起床了,给我穿衣服”、  相似文献   

17.
杨冬梅 《家长》2011,(11):9-11
这几天,我的心情糟糕透了,有种身心俱疲的感觉。婆婆生病,住进了医院,我是医院、单位、家里三点来回跑,累得我嘴巴上火生疮。刚从医院赶回家中,女儿张口就一句:“都什么时候了,现在才回来,我都饿死了。”我有些生气,便对她说:“都这么大的人了,自己弄点吃的不行吗?”女儿抬了抬眼皮:“我弄?我不会,你不是说过,你负责家务,我负责学习的吗?”“那你去医院照顾奶奶,我在家做饭。”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的女儿也上学了,每当我“教育”她的时候,她总是表示出不满。我在反省自己行为的同时,常常想起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我的父亲早年也是一位小学教师。我从小学到中学,每次做家庭作业时(尤其是做数学家庭作业),父亲总不忘问一句:“这些题你会做吗?”如果会,父亲就不让再做,并说:“重复有什么意义,只要方法会就行了。”他鼓励我多看一些书报,如《鲁迅在广州》、《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等,后来家中仅有的书看完了,我把目光又转到家中四面墙上糊的报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家屋内四壁墙上的报纸我都读遍了…  相似文献   

19.
案例:这是五年级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后的一道习题:三角形的面积=()。小慧填的答案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显然是错的,她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我在她的作业中打了“×”。订正时,我和她讲,这里要写公式。她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当她把订正好的作业拿上来给我批阅时,我差点儿被气晕:她在括号里写了两个字“公式”。我生气地告诉她:这是要写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她拿着本子头也不回地回到座位写了起来。当她再次把作业拿上来时,我再也笑不出来了:这次她完整地写着“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相似文献   

20.
一天,女儿拿着一本精美的连环画对我说:“这是同学送给我的。”“她为什么送你礼物?”“老师让我选一个小组长,她想当。”女儿是班长,班主任很信任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