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或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那么,对于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任秋丽 《成才之路》2013,(31):35-35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透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成才护航。但我们目前使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几乎没有德育的内容,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网络德育方面存在着脱节现象。那么,如何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今,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它给学生带来的资源,而忽视了对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培养。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的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德育先行。在计算机进入到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与计算机,特别是有关计算机网络的道德问题日益突出,也越来越深的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主要从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常规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材内容的教学上,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讲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从师资队伍、课堂教学以及网络德育出发,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基于此,对德育渗透于课堂常规、教学内容、实践活动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纲要要求的,也是课程开展过程中必需的。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要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8.
郁剑伟 《考试周刊》2014,(52):105-105
<正>在新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那么,对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在课堂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了每位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课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技能,还要在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本文从教师自身的德育素质.教学方法中的德育渗透和信息技术使用道德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将德育融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既有对学生有利的一面,也有着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信息,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德育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信息社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上的问题、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研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2.
李洁 《考试周刊》2012,(7):114-115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往往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德育。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已经成为使中职学生形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如何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位计算机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认为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可从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网络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沈亦岑 《小学生》2010,(7):35-35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教育的同时,在思想素质方面也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徐艳丽 《考试》2009,(6):14-14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即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本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主要就如何把德育寓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守纪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也越显突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每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难题。下面我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孙彩兰 《考试周刊》2013,(63):144-144
网络在加速现代社会文明进程的同时,也在冲击着传统的德育理念。职高生由于心理、生理等因素影响,亟待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信息技术教学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相互脱离。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同时,还肩负着渗透德育教学工作的重任。本文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良好行为习惯、团结合作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四方面对信息技术课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饶崇茂 《教师》2019,(18):103-104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注重的是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功能。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找到课堂教学和德育的切合点,注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水平和正确的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政治学科肩负着学生德育教育的使命,信息技术学科中也渗透着学生德育。因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应用信息、鉴别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德合作能力等方面介绍了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