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历史课目前为何不为多数学生所重视?是学生不喜爱历史吗?不,他们平时大都津津有味地阅读历史小说,常常谈论得眉飞色舞。即使注重理科的学生也如此。那么,症结何在呢?原因多种,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些教师在教法中忽略了两个特点。即: 中学生的年令特点之一是爱听生动的故事,他们的求知欲往往来源于此。越是低年级学生越是如此。历史课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故事性、趣味性,易吸引中小学生。这是历史课的得天独厚之处。因此,我们正可以、也应该利用历史课趣味性、故事性的特点去适应学生爱听故事的年令特点。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历史课的这一特点,那么,我们就能成功地吸引住学生,因势利导地将他们引入历史科学的大门。同时,故事性、趣味性的讲授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使他们从文艺等课外读物中获得的另  相似文献   

2.
曾帆 《教师》2013,(4):128-128
人类社会中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及其所蕴含的文艺思想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基础,也各有其成长、发展、走向成熟的不同条件与机遇。本文将从中西物质文明差异、音乐理论、音乐审美方式这几个方面展开关于中西音乐意识的分析和论述。1.中西物质文明差异从自然地理层面上看,中国为三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音乐可以带给我们轻松、愉快的心境,对我们的心情起到调节的作用。当前,有些学校在对音乐进行教学时,不重视对学生音乐理论知识的教育,而过分强调学生音乐专业技能的发展,使得很多学生以为掌握音乐技能就是掌握了音乐知识,而忽视了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使得有些学生虽然熟悉使用某种乐器,但是对音乐的理论知识却不够了解,综合  相似文献   

4.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由此可见,言、声、舞同出一源,文学与音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现如今,音乐已不再只属于音乐课,也不是音乐课的专利,它已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占了一席之地,因为它的出现令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令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由此可见,言、声、舞同出一源,文学与音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现如今,音乐已不再只属于音乐课,也不是音乐课的专利,它已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占了一席之地,因为它的出现令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令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6.
薛双艳 《成才之路》2009,(22):18-18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学生在倾听某一音乐艺术作品时,以直接感知的方式感受音乐美,给人带来愉快的初步体验。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有些音乐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些会使人狂怒,有些则会像微风一样轻抚我们,如我国的音乐宝库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自然景色,表现美好愿望、抒发思想感情的乐曲,像刘天华的《空山鸟语》中的百乌啁啾、松林涌动、空谷回声、人与乌相映成趣的刻画使人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7.
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对中西音乐的曲式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 中国音乐自愉自得,故不在乎形式,以线型发展为主;西方音乐重逻辑论证,故注重形式,讲究结构,这两者的差异,其实是由中西音乐审美追求的不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有些题目在解完之后,感觉万无一失,尽善尽美,而结果往往是错的.反思一下,错的是那么的巧妙,让人回味无穷.有些题目,做也做了,答案也对了,而反思一下,题目却是错的,错的是让人那么的意外.在教学中,如果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千万不能轻易放弃,因为越是这类题目,学生越是感到新奇,越想知道其所以然.若能充分挖掘这类问题的教育功能,对于调动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语言是声乐的基础,它不仅是产生优美动人旋律的依据,而且又直接通过语言的咬字发音与流畅动听的音乐旋律的结合,给听众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从而产生深入心灵的艺术效果.在实际歌唱中,往往有些学生只注意声而不注重字,出现了声虽美但字不清的声包字现象;反之有些学生只注意字而不注重声,出现了字虽清而声不够美的字包声现象.如何正确处理好歌唱中"咬字"的问题,是我们从事声乐教学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恰当地运用它,使之融会贯通,还有待于我们学习、继承、借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日常教学中,在数学课堂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同一节课上,有些学生可以积极主动思考,和老师交流想法;有些学生却沉默寡言,像是数学课的"旁观者".越是在内容比较难的数学课上,这种现象往往越是明显.对于上述现象,教师往往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频频用各种提醒的方法来唤醒"旁观者"们对学习的关注,这样的手段,可能会暂时有效,但...  相似文献   

11.
刘红 《甘肃教育》2011,(2):63-63
乐理全称为音乐理论基础。缺乏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生则无法准确、细腻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乐理课程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课程,其与音乐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支撑作用。作为乐理课教师,该如何将这门有些枯燥的课程更合理地进行讲授呢?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常见些农民很善于种地,有干旱的赶快灌水;有虫害的立即杀虫;有贫瘠的便施足肥料;长势越是不旺的越是花时间,花精力,花心思,于是,最后便总能获得喜人的收成。这不由使我想起我们教师这份职业来,我们也是耕耘者,可有些教师在培养、教育学生时却少了一份农民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锐性与针对性以及对“莠苗”的那份执著的关爱与热情。我想,农民种地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面向全体,普施爱心。庄稼有良莠之分,学生有优劣之异,教师既要乐于对优生“锦上添花”,又要善于对后进生“雪中送炭”。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经历许多事情,有些事令我们开心,有些事令我们难过,也有些事令我们懊恼,比如我经历的那件……我一直很喜欢毛茸茸的小动物。有一次,外公送给我一只小鸡。  相似文献   

14.
当今少儿钢琴的教学因内容的技术化,而饱受家长、学生的诟病。如果我们能从中西音乐文化差异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那么无疑会使少儿钢琴教学向更加广阔的空间迈进。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呢?让我们来看看巴西著名对话教育思想家保罗·弗莱雷的看法。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弗莱雷批判了教育中的“存储行为”,指出这种教育是将知识和真理“储存”进学习者的头脑中,书中明确批判了“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的观念。为彻底改革这种教师存放信息、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在读一些音乐刊物时,发现很多文章都在感慨:学生喜爱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这些学生有指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生的,并附有了大量的、充分的统计数据。这样看到了数篇,心中难免有些疑虑,难道真是如此吗?于是趁这次下小学学习的机会,自拟了两个问题:1郾喜欢音乐课吗;2郾你是否满意现在的音乐课。答案很快出来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条:第一,请老师不要老是唱课本上的歌;第二,我们喜欢《动画音乐》及流行音乐;第三,留点时间给我们自由表演。由此看来,我们的学生是喜欢音乐的,但有些不满于现有的音乐课,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渴望了解社…  相似文献   

17.
声乐教学在现代中职教育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和素质,而且要在把传统音乐教育融入现代声乐教学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声乐教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主要来自外国的教学知识,从而忽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生。因此,在当前的第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已被正确地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  相似文献   

18.
少年强则中国强,14-18岁的青少年学生应该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然而,高中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比较沉闷。高中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愉悦心理、激发斗志,从音乐欣赏中获得修养与智慧,有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高中音乐教育对于向高校输送音乐人才来说,音乐基础、音乐专业技能、音乐鉴赏素质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音乐基础、音乐素质、音乐欣赏能力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因此,高中音乐课要充满激情和诗情画意,要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才能激发学生热情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健康成才,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记忆中,有许多往事,有些令你高兴,有些令你伤心,有些令你羞怯,有些令你自豪。而有些却会令你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内疚……四年前的一个暑假,几位住在山里的同学约我到山里玩。我们上山摘山果,喝泉水采鲜花,拾蘑菇,下河捉虾,摸鱼……凡是能玩的东西,我们都玩了,当我们玩累了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的时候,突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平日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其实应该始终贯穿于课堂的每一环节。我发现,如今在我们的有些音乐教学课堂中,音乐教师似乎光注重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听与唱。而缺少对孩子所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作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