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泰语干扰和对泰汉语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泰国汉语生语中受泰语干扰比较明显的几种语法偏误现象 :量词、否定词误用 ,定语、状语后置等。也以用“你几岁 ?”问成年人年龄为例 ,说明泰语和泰文化对汉语在语用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泰汉语教学对策 :坚持汉、泰语对比的教学原则 ;适当增补汉语语用学和汉文化知识等教学内容 ;掌握泰语及其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汉泰语形状量词语义展开考察和对比分析,发现汉泰语形状量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汉泰语形状量词都具有分类功能和客观基础,都根据事物一维、二维和三维的形状区分类别,从而形成新的范畴和原型。但是汉泰语形状量词的认知基础、范围大小、选择顺序、扩展引申、计量方式等不同。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泰语中的量词都比较丰富,个体量词也较多,有的量词用法相同,有的量词用法不相同。如,人的量词的用法,汉语口语中和一般人的量词用"个",表示尊敬的人的量词用"位";而泰语中,一般人的量词用"■",表示受尊敬的人的量词和汉语中表示受尊敬的人量词的用法不相同,即数量上比汉语多,并且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行业来选择不同的量词。  相似文献   

4.
谢冰蕾 《教师》2010,(19):26-28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多重点和难点.物量词就是其中之一。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词,又称单位词,可分为专用物量词,如“个、件、本”,临时物量词,如“头、口、桶”以及计量物量词.如“尺、丈、斤”等。物量词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通常与数词组合来修饰名词,除了计量物量词外.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个个、件件等。  相似文献   

5.
数词作为一种重要词类,在汉语和泰语中应用都很广泛。通过对汉语和泰语中数词在句法功能与句法位置的描述与比较,对比分析其差异,指出数词在汉泰语中句法功能与位置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在汉语中,数词既可以与量词搭配,又可以直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搭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但在泰语中,数词只可以与量词搭配,且在句子中一般只能充当主语、定语和状语。  相似文献   

6.
从范畴化的角度对ko1、tu2、pou4等壮语量词行认知分析,提出壮语量词是以汉语量词与名词为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范畴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壮泰民族的分化是八世纪以来的事情,虽然壮泰语早期存在相似的被动标记,即有"碰撞"义动词演化而来的被动标记te:24和thu:k22、do:m33。但是,壮语的t k33和泰语thu:k22演化为壮泰语被动标记是宋代以来的事情,而壮泰民族的分化发生在公元八世纪。由此我们得出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是语言群团分化之后产生的,至少是宋代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新课程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新增了全称量词“ ”和存在量词“ ”,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1)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通过对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系统学习,  相似文献   

9.
“数词+量词+中心语”是汉语常见的数量短语结构,而“一(半、几、两)+量词+中心语”结构因其数词仅限于“一(半、几、两)”而有其特殊性。在句法特点上,表现为:具有能做谓语和补语的句法功能:结构之间能够插入“的”;量词不能重叠;数词“一”不能省略;与“不”或“没(没有)”构成否定格式;能够用于“连……也(都)……”句式;结构在形式上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存现句的形式。在语用特点上,表现为:结构中量词具有的形象色彩;结构的消极意义;结构表示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数量词时,往往遇到动量词和物量词误用现象。教学中这一节也是难点,怎样区分二者呢?浅谈如下: 其一,从意义上辨别。 物量词是表示事物的单位。有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有的是表示集体的,如“些、点”;有的是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动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下、趟、场、遭、番”等、如;你拿一幅画给我看一下。根据意义,这里“幅”是物量词。“下”是动量词。因此,数量词“一幅”作“画”的定语,“一下”作“看”的补语。 其二,从位置上加以辨认。 依上例“幅”用在名同“画”的…  相似文献   

11.
日语和汉语一样,也拥有丰富的量词,而且其中的大部分是来源于汉语,有些连字形、字义都完全相同。这使得日语初学者可以很容易理解这类词,但又会因为日、汉量词的差异导致不会用或误用的情况发生。本文从日、汉量词的差异入手,分析使用日语量词时容易发生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曾婧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8):156-159
量词是表示事物数量的重要语言工具。通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分析,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量词习得方面的错误可归为七大类:名量搭配错误、of的缺失、量词数的误用、搭配名词数的误用、量词冗余、自创量词结构和量词拼写错误。大部分错误都可以用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和交际策略来解释。  相似文献   

13.
“幅”与“副”这两个字区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在记忆的时候,可以从两点来比较:一是两个词都做量词的时候,区别它们的用法;二是掌握它们在做非量词时的用法。“幅”是“巾”字旁,做量词时,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比如“一幅布”、“一幅画”等。“副”是“刂”旁,做量词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成套、成对的东西,比如“一副对联”、“一  相似文献   

14.
送礼物     
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常常会用错量词,如把一块蛋糕说成一个蛋糕。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小朋友做《送礼物》的游戏。游戏时,要求小朋友讲清“送多少什么东西给某某人”,如“我送一条鱼给小明哥哥”,“我送三只苹果给小红姐姐”。只有说对了量词,别人才接受他的“礼物”。通过反覆做这则游戏,小朋友们分清了量词,丰富了知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量词“团”组合关系的基础上,对量词“团”与数词、形容词及中心语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量词“团”的句法语义特点.得出结论:量词“团”对中心语具有选择性,符合圆状聚集这一性质的事物,可接受量词“团”的选择;“团”主要与数词“一”和“两”搭配:受“大”、“小”、“整”三个形容词修饰。就句法成分而言,主要是与数词“一”组合成数量短语作定语、补语。  相似文献   

16.
量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藏语系的一大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色彩性与形象性。由于量词研究起步较晚,在海内外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教学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尴尬处境,导致不少留学生在高级阶段仍错用、误用量词。越南学生名量词"个"和"只"的泛化和量词遗漏使用都与其母语知识迁移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不能省略     
毕冷 《学习之友》2011,(8):64-64
老师:“量词有时不能随便省略。”学生:“请举个例子。”老师:“比如‘我给了他一支枪’,如果省略掉量词‘支’,那‘他’的命运就大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8.
对维吾尔族大学生多重定语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考察。指出能够充当定语的语言单位学生都有使用,但状态形容词的习得比较困难;数词和短语的语序出现的偏误较多;“的”字、量词的误用、漏用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9.
梁陈倬 《广西教育》2023,(21):108-112
本文针对泰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兼顾双线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分析在泰语口译教学中实施“双线混融”混合式教学的影响因素与总体要求,提出将“双线混融”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泰语口译课堂教学中,即从课前环节、课堂环节、课后环节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双线混融”教学,以提高泰语口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量词省略     
老师正在讲解“量词的用法”。老师问:“量词有时是不能省略的,哪位同学能举例说说?”小明站起来说:“比如,‘他给我一把刀’,如果省略掉量词‘把’,那我的身体就要有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