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语言倭化僭越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合理限度而演变成一种教师言语道德的失范行为.教师语言倭化现象的产生有其师源性、生源性和制度性等原因.遏制教师语言倭化现象,从教师方面应采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交流机制;学生方面应采取加强学生权利意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制度层面应采取完善教育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建立教师师德监督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教育倭化现象,这种教育倭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语言和动作行为上的侮辱、讽刺、贬损、嘲笑、嫌恶、歧视、排斥、忽视等行为。教师的教育倭化行为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危害班级人际关系,甚至造成社会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师、学校、学生、家长及法律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应通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法律意识、增强小学生的权利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途径来矫治小学教师的教育倭化行为。  相似文献   

3.
德育重要,但在德育实践中我们的德育行为往往无效。因为,现行德育存在片状化的问题。这就需要德育研究者及一线教师深入现象的背后,从德育思维入手,探讨德育微效甚至无效的原因。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有效德育的必然特征与现行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继而构建德育场,是当下教育情境中的必然选择,可以为创新德育途径的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语言倭化是师生冲突的一种极端体现,已经超过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的限度,而变成一种不道德行为。这无疑是对师生主体间关系的践踏,是对师生相互关怀的阻隔,是对师生成全生命的扼杀,更是学校的一种失德行为。作者试图从教师、学生和制度化教育三个方面寻找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以防止教师在语言上倭化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一、权威化教师督导管理权威化教师督导管理主要根据教育政策和方针,对教师在九年制学校对学生德育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并发挥督导作用。在学生的德育管理过程中,对教师的管理行为进行制度化的规范,以法律准绳约束教师不当的德育管理行为,针对教师打骂、语言攻击等行为进行严格惩治,杜绝教师德育管理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对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制度也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二、协同化班级全员管理协同化班级全员管理就是学校教师同社会各阶层、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6.
语言倭化是一个社会学术语,社会学家高夫曼(E.Goffman)指出当我们将自己看作“正常人”,而把他人看作“不是真正的人”时就是在倭化他人。倭化他人的特点在于,一旦我们将他人视为另类,我们就无礼遇、信任他们的责任,就可随心所欲的、甚至粗暴的对待他们而不受良心的自责。通俗地说就是以他人是另类为由,肆无忌惮的向其泼脏水或者进行歧视。语言倭化在家庭中由来已久且表现日趋尤为突,但是却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是教师用智慧化的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点化学生的语言悟性,唤醒学生的灵性,而师生之间的对话在这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智慧化的语言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思维的火源,是引导学生前进的纤绳。教师的智慧理答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德育模式把德育的理解过程等同于智育的认识过程,主要是从外部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德育效果不尽人意.在师生日常相处中所体现的教师人格魅力作为一种潜教育因素对学生的人格体系具有广泛、持久、内在的潜德育价值,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书面化语言更富有魅力,具有显性的德育课程所不具有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9.
一位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部最好的德育教材,教师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为了肩负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光荣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做到:增强德育意识,提高育人能力。提高育人能力,就是要提高德育语言的表达能力。德育的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塑造心灵的工具,是启迪智慧、沟通心灵的桥梁。德育的语言是简洁、准确、生动、有力的语言;德育的语言是既富有技巧又蕴涵深度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赵晨艳 《现代教学》2014,(20):37-41
图像和语言作为认知工具,本身不会导致德育后果,只有当它们与认知结合,才可能通过促进认知而释放德育功能,收获德育效果。这种间接的德育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图像资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应和情感信息,教师可以利用它来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而教师通过对自身语言的驾驭同样也能发挥课堂德育作用。我们不仅要有思考,更要有行动。  相似文献   

11.
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是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给学生滥贴标签、对学生进行倭化、不注重班级人际关系建设、教师话语霸权化几个方面分析了教师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不当教育行为,以期给教师启迪和警醒。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知识的传媒,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动、活泼、形象化的语言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何把教学语言形象化、简洁化、准确化、艺术化,这是诸多一线教师长期思索的问题。结合化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  相似文献   

13.
德育课堂教学可以对学生和教师起到桥梁作用,且可以直接体现德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同时,教学语言作为教学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作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作用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方面。语言是自古以来人们的第一交流方式,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教学要活灵活现并能迅速勾起学生的兴趣。主要通过对目前中职德育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得出了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重视对教学语言艺术的探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修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正一、扎根实践的校本德育模式社会转型时期,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将高深的德育理论转化为一线教师的道德教育能力。而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相向运动,并由此产生出"上天入地"的德育实践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德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范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坚持走进教育现场,走进一线教师,和一线教师结成共生性的  相似文献   

15.
袁玉芳 《考试周刊》2014,(98):178-178
中学德育对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在教育中,每个德育教师都有责任进行研究与思考,切实加强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本文从优化德育环境、落实德育方法、建立德育管理系统和德育实践化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国文化传统对性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进行性教育,是受儒家化传统的现实影响和由儒家化所形成的集体潜意识影响的。儒家的化传统从价值观、规范、习俗等方面直影响性教育,而集体潜意识则从不自觉的角度影响性教育的进行。由儒家化形成的集体潜意识,主要通过价值观、情感、思维方式、语言、人格来起作用。上性教育课的教师面临着一场化震荡。教师要进行化进化和心理调适,才能上好性教育课。  相似文献   

17.
在对3-6岁幼儿负面情绪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情境表演游戏对儿童负面情绪迁移的价值及实践操作,以期为一线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促进幼儿负面情绪迁移和积极正面行为塑造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8.
英语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开发潜能的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作用的语言学科。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其德育内涵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教材挖掘、语言教学、课堂教学以及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等各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灌输”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教师方法贫乏的一个客观结果,是教师实施的一种不恰当的德育方式和方法。“灌输”不是一个方法层面的概念,试图通过德育方法的革新来克服“灌输”德育的困境无异于隔靴搔痒。灌输的根源在于精英化的德育价值取向,是精英化德育价值取向的主观选择、必然要求和实践表征。认识灌输的实质有利于德育真正回归生活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解放。  相似文献   

20.
“和善德育”融合了基础德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价值观的校本化德育内容,是对基础德育内涵的一种延伸。本文在介绍“和善德育”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一线实践,探讨该体系下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实施策略,以期为其他中小学校本化德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