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能让死亡的心脏重新跳动起来。为了让从老鼠身上摘除的心脏恢复活力,科学家首先使用一种香波中使用的洗涤剂剥离掉旧的心脏细胞。只剩下胶原基质——这些蛋白纤维组织能够保证细胞连接在一起,并且能保持器官的基本形状——随后科学家在里面植入新生老鼠的心脏细胞。在把心脏与电极连接在一起后,科学家发现,心脏开始有规律地跳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I0009-I0010
<正>[导读]阿伯泰邓迪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实验室中培育微型人类心脏,这种由干细胞培育而成的微型心脏直径只有1毫米,每分钟大约跳动30次。他们培育这种微型心脏是专门为了找到心脏肥大的治疗方法,心脏肥大会使心肌变厚、变硬,使心脏难以抽取全身血液,甚至能够导致病人猝死。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1,(9):40-41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而心脏疾病则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世界上需要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但是全世界每年捐献出来的可供移植的心脏还不到2000个,许多患者因此而失去了生存机会。为了挽救生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研制可代替心脏功能的人造心脏。从1960年代开始的“全人工心脏”计划,正是为了拯救心脏病患者而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07,(2X):46-46
现在,心脏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置人死亡的严重疾病,人们盼望着能够找到治疗心脏病的好方法,使更多的人可以延年益寿。科学家设想,将来有一天,只要从心脏病患者身上取一些心肌细胞作为种子,就可以为需要置换心脏的病人培育出新的心脏,这样的心脏将是年轻的、活跃的,它不会被接受者的免疫系统所排斥。科学家们正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而辛勤工作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最近用一台美国宇航局设计的被称作“慢回转器”的装置来培育心肌细胞的组织块,这些组织块跳动起来很像一颗健康人的心脏。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家最近称,他们通过给"脱细胞化"处理后的尸体心脏注入活细胞,成功地使这些心脏恢复了跳动。这种心脏"复活术"如能用在人类身上,  相似文献   

6.
地球的心脏——地核分为内外两层,其中外地核是液态的,而内地核则是铁镍成分的固态。科学家发现,内地核并不在地球球形“身体”的正中央,而是偏向西半球的方向。地球的心脏怎么会长歪了?  相似文献   

7.
近日,有报道称,在移植了原主人的心脏后,一些患者的性格、爱好与心脏原主人出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有生理学家认为,性格不是储存在大脑中而是藏身在心脏里。然而,科学家认定,这种说法并不具备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众》2013,(Z2):4
胚胎干细胞是人体内能够转换成任何细胞的基础细胞。日前,美国的科学家们采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培育出了人类的干细胞。理论上,这些细胞可以转换成任何一种病人需要的组织。比方说,这些基础细胞可以生长成心脏细胞修复心脏疾病,或  相似文献   

9.
假如你年老了.想换一个年轻强健的心脏,或者为保持智慧换换大脑里已经退化的神经元,科学家会告诉你.这一切并非天方夜谭,因为前些年研究干细胞的科学家已经为我们描绘了这个诱人的前景。遗憾的是,要做到这一点,科学家将不得不从人类胚胎中提取原料.而经这样处理后的胚胎一般都有生理缺陷,因此科学家只能让这个胚胎流产而不会让其生下来.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11,(9):45-45
科学家已经设计出一个新鲜玩意儿,能把智能手机变成一个强大的“医疗器械”.用来检测心脏毛病。  相似文献   

11.
近观心脏     
<正>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被世界心脏联盟确定为"世界心脏日",其永恒主题是"健康的心"。健康的心是什么样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如何危害健康呢?心肌细胞(蓝色代表细胞核)对于维持心脏跳动的肌肉收缩至关重要,科学家基于干细胞制造心肌细胞并研究这种细胞会如何导致心跳异常。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I0002-I0002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研究人员使用最尖端技术建立了一个先进的矫正绵羊心脏的解剖学计算机模型。科学家以2D成像技术对一组非常薄的心脏切片进行成像再通过计算机程序转换成3D模型。模型重建还包括心脏组织的复杂纤维结构以及心脏的上部腔室心房。该模型还考虑到心脏不同心房区域的电活动信息,并将它们纳入模型中。然后,这个虚拟心脏  相似文献   

13.
现在,心脏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置人死亡的严重疾病,人们盼望着能够找到治疗心脏病的好方法,使更多的人可以延年益寿。科学家设想,将来有一天,只要从心脏病患者身上取一些心肌细胞作为种子,就可以为需要置换心脏的病人培育出新的心脏,这样的心脏将是年轻的、活跃的,它不会被接受者的免疫系统所排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的哲学家还是西方的哲学家,都认为心脏会思考,他们认为人类的情感来自于心里而不是大脑里,于是有了“心理“”心灵“”心情”等说法。现代科学研究则表明,人类的情感来自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心脏。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则表明,心脏可能真的会影响人们的性情。这个说法遭到一些心理学家的反对。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这正是许多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变、继承了心脏捐赠者性格的原因。据统计,每10例接受换心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美国加州…  相似文献   

15.
据悉,美国科学家已不断培育出人兽混种动物,用以深入研究人类面临的生物和医学难题。在明尼苏达州,科学家已培育出血管中带有人血的猪;在内达华州,已培育出大部分是人的肝和心脏的绵羊;在加州,已培育出拥有1%人脑细胞的老鼠。  相似文献   

16.
据英国媒体最近报道,科学家首次成功使用干细胞培养出了人类心脏瓣膜,成为培植人体完整新器官方面的新突破.如果今年下半年的动物试验取得成功,3年内这项技术就可能用于人类心脏瓣膜的移植手术;10年内,可人工培植完整心脏.……  相似文献   

17.
心脏静如台     
当你正在家里写作业时,突然你的写字台不停地晃动起来了,你还能把字写好吗?如果你是外科医生,你要在病人的心脏上进行手术,而病人的心脏却跳个不停,你的手术还能进行吗?显然不能。但现在,科学家宣布,医生很快就能够在跳动的心脏表皮上动刀了!  相似文献   

18.
如果科学家探秘手段落后,而且粗心大意,我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心脏深藏的这些事关人们性命和健康的隐私——因为担当人体供血大任,掌管人的性命,再加上它不能自我修复和再生,所以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心脏,是人体内的怪癖娇娃。但医学专家最近的发现,人类对心脏的特性其实有误解,而误解的产生是因为人类一直没有发现心脏的重要隐私。不愿与世隔绝前不久,美国医学专家对一位接受心脏移植手  相似文献   

19.
心脏性猝死一直是困扰中西方社会的疾病之一,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高死亡率使其愈发骇人。但据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科学家首次揭示了通过遗传缺陷可以预测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创新》2009,(3):51-51
一位权威科学家声称,未来10年内,基因改良猪将生长出“人性化”的心脏、肺和肝脏,可用于人体器官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