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7):I0002-I0002
这是艺术家描绘的一颗脉冲星和它周围的景象。利用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望远镜,人们在它的周围发现了碎石盘。这颗脉冲星曾经是一颗巨大的恒星,但是在10万年前,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发生了超新星爆发,解体后灰尘残骸分散到太空。其中一些灰尘再次被死亡的星体吸引,围绕着残存的恒星核即脉冲星运动。超新星是宇宙中铁、氮和其他“重金属”元素的一个来源。星体喷射出这些元素,灰尘凝集,形成尘埃云,成为新的恒星和行星的诞生地。这个新发现的脉冲星给了人们启示,不仅新诞生的恒星周围可能形成行星,超新星也可以利用重金属元素形成自己的行星。脉…  相似文献   

2.
正超新星:行星与生命的基础超新星爆发后,形成了许多元素,它们在广袤的宇宙中"历险",以尘埃的形式扩散并且与宇宙中的氢分子团混合。氢分子与超新星抛出的尘埃形成的混合物,会形成下一代恒星以及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太阳与地球就是这么形成的。如果没有超新星合成出的物质,太阳依然可以形成,因为太阳主要由氢构成;但如果没有超新星,地球就无法形成,因为地球上的所有金属都来自约50亿年前甚至更早的超新星爆发。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迄今最遥远超新星被证实"暗能量调查"国际科研项目的科学家们利用大型天文观测设备在2016年8月探测到一颗罕见的超新星。最近,这颗名为DES16C2nm的超新星被证实为迄今观察到的距离地球最远的超新星。发自这颗超新星的光耗时105亿年才能抵达地球,这几乎是宇宙年龄的四分之三。而且,这还是一颗超亮超新星。超亮超新星的亮度通常比普通超新星高10~100倍。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来自这一超亮超新星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又闪了一下腰 1998年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两颗超新星在爆炸时发出的光比预想的要黯淡许多.科学家一开始以为是射出的光线被星际尘埃遮挡住了,但是进一步的观察否定了这个解释.超新星爆炸有可能产生较弱的光芒吗?超新星的性质使这个猜测也说不通.  相似文献   

5.
从字面理解,人们也许会认为超新星是出现于宇宙中的一颗新的星体。其实不然,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爆发之际,正是恒星毁灭之时。一颗古老恒星,做出一次最闪亮耀眼的“谢幕”,百万年后的今天,天文学家们仍能还原出它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时代》2006,(6):14-15
新生恒星周围的原始行星盘在几百万年内就会消失,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大量证据的证实。然而.天文学家近期惊奇地发现了这个规则的第一个例外——一个已经存在了2500万年的原始行星盘还没有显示出任何行星形成的迹象。这个原始行星盘位于距地球350光年的Stephenson34系统内,围绕着一对红矮星旋转。科学家猜测.是这一双星系统的引力扰动限制了行星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众》2014,(9):6-7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公众新闻网AllVoices报道: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太阳的一颗兄弟恒星。研究人员称,这颗太阳兄弟恒星甚至有可能拥有存活生命的行星。但是,即使这个兄弟太阳系被证实是荒无人烟的,这一发现也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搜寻太阳其他的兄弟恒星,它们最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阳如何形成。在恒星形成早期阶段的碰撞可能撞下了大块的碎片,而这些碎片可能在太阳系之间旅行。这些碎片有可能为地球带来了原始生命。或者有可能,地球的碎片将生命带到了围绕兄弟太阳运转的星球。德克萨斯大学的Ramirez教授称:"可以说,太阳的兄弟恒星可能是搜寻地  相似文献   

8.
宇宙尘埃的疑案相对于巨大的太阳和地球,我们人体实在是渺小。不过,太阳、地球却是积聚了大量更微小的尘埃后形成的,这一点科学家已经确定无疑。而且,科学家还根据宇宙中元素的含量,推测出形成太阳这样的恒星、地球这样的行星的尘  相似文献   

9.
280万年前超新星大爆炸改变人类进化过程?这听起来仿佛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其实是科学家经过最新研究得出的结论:在距今大约280万年前的某一刻,宇宙中一颗超新星突然发生爆炸,并将其恒星残骸抛向地球,当时的爆炸对地球大气层产生了长时间的影响,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早期的人类祖先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寻找更充裕的食物来源而被迫四处奔波和迁徙,进而逐步改变了人类的进化过程。科学家宣称,随着对超新星如何影响地球进行深入的探讨,将诞生一门新兴的学科——超新星考古学。找到超新星残骸虽然人类很早就记录下了超新星爆发的…  相似文献   

10.
《百科知识》2014,(1):F0002-F0002
正猫眼星云是位于天龙座的一个行星状星云,是已知的拥有最复杂结构的星云之一。它的中心是一颗明亮、炽热的恒星,约1000年前这颗恒星失去了它的外层结构,从而产生了猫眼星云。这个看似"上帝之眼"的螺旋星云位于宝瓶座,是由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在生命末期所产生的。它距地球约650光年,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状星云之一。施皮策太空望远  相似文献   

11.
<正>天文学家首次在一颗恒星的宜居带中发现了一颗与地球大小类似的系外行星。这颗被命名为"开普勒-186F"的系外行星,是迄今为止最接近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宜居带天体的行星,即体积与地球接近,且环绕恒星的距离恰好适合液态水的存在。但是由于这颗系外行星所环绕的恒星是一颗寒冷而昏暗的红矮星,而非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因此天文学家认为,这颗系外行星更类似于地球的一个"堂兄弟",而不是"双胞胎"。这颗行星的直径只比地球大10%,围绕母星的公转周期为130天。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年前,我们曾经认为行星是这样形成的——一个充满尘埃的原行星盘环绕着年轻恒星的赤道旋转,渐渐地相互吸附形成行星系统。并且岩态的行星在里边,气态巨行星在外边。很明显,科学家们的这些认识完全来源于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然而,在短短20年内,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又新发现了1000多颗行星。与我们的八大行星相比,系外行星显得很另类,它们的轨道有的与主恒星有着非常高的偏心率,即靠近主恒星时很近,远离主恒星时又很远;有的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17-I0018
<正>北京时间11日消息,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网站报道,科学家们近日表示,他们发现一个遥远星系内两个极明亮的X射线信号源之一实际上可能是一颗脉冲星——一种恒星死亡之后形成的致密内核。这一发现令人意外,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脉冲星也同样有可能存在于其他类似星系的核心之中。这颗脉冲星亮度极高,其亮度超过太阳亮度的1000万倍。这一发现甚至有可能改变天文学家们对于星系如  相似文献   

14.
段旭 《百科知识》2014,(9):24-25
正数千年前,某个星球发生了超新星爆炸,留下了大量发光气体,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此次爆炸的光波直到公元1054年才到达地球,看上去就像一颗明亮的新星突然出现在夜空,它被当时中国和阿拉伯的天文学家记录了下来。有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的一幅岩画也记录了这次超新星爆炸。但是,最近一名科学家亲自前去调  相似文献   

15.
超新星考古     
不久前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在距今大约280万年前,在宇宙中一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并将其恒星残骸抛向地球,这一事件很可能直接影响了我们人类整体进化的发展进程。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爆炸离子对地球大气层产生了长时间的轰击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发生显著变化,这迫使早期的人类祖先不得不为适应气候的变化、寻找更充裕的食物来源四处迁徙,进而逐步改变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同位素“铁-60”和“超新星考古学”280万年前发生的事,今天的科学家又如何而知呢?得出这一发现的德国慕尼黑科技大学研究人员解释称,得出这一论断并非凭空异想,其证据就在于地…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生活》2009,(4):20-21
<正>在演化中的行星系统,两颗原行星相撞。相撞释放出的能量把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加热。这个行星系统是围绕着恒星HD23514(图中右上)形成的。它位于金牛座昴宿星团中,距地球440光年。原行星是大小如同月球尺度的胚胎行星,它们是千米尺度的微行星,因彼此的重力相互吸  相似文献   

17.
宇宙畅想曲     
《百科知识》2005,(5X):F002-F003
月球是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与地球碰撞的产物。这颗行星以极大的力量撞上地球后分崩瓦解,在地球周围留下了一条碎石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碎片就慢慢结合形成了月球。此图展示了月球形成后不久沿轨道绕地球旋转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I0013-I0014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丁星成为近期科学头条新闻,前不久科学家宣称这颗距离地球12光年的恒星拥有5颗行星,虽然这些系外行星尚未证实,但这项发现具有深远意义。其中一颗行星——“鲸鱼座τ星e”被认定为“超级地球”,可能位于恒星系统中的宜居地带。  相似文献   

19.
正太阳是一颗恒星,围绕它转动的行星有八颗。其中,地球上有人类。以太阳为核心,加上八大行星,以及其他众多小星体和宇宙尘埃,组成了太阳系。那么,在太阳系之外还有没有类似的星系呢?当然有喽,并且还不少。另一个"太阳系"——开普勒90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带着观测太阳系之外10亿颗恒星的任务,于2009年被发射到太空,避开地球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地观测太阳系外的恒星,至今已经走过近十年的光景。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功勋卓著,它在遥远的宇宙发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12,(11):54-55
哈勃观测到白矮星每秒千吨速度吞噬行星据国外媒体报道,在4颗白矮星周围,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了与地球惊人相似的行星的碎片。科学家表示未来的地球可能也会像这些行星一样,遭受被撕裂的厄运。现在,这些体积较小的密集恒星正在吞噬行星的"尸体",其中至少有一颗正在吞噬行星的星核——富含铁、镍和硫——速度在每秒100万公斤所有。在行星碎片构成的尘云周围,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