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人性化”思想为西方高等教育“人性化”在内在本质上的飞跃提供了动力源泉,促使“人性化”理念由思想层向实践层渗透.对服务化理念进行有效创新,可以促使西方开放式高等教育为“人性化”理念的融合提供有力的内在条件,引导开放式教育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并能为民主和谐教育理念的产生提供坚实的思想条件,促使西方民主化高等教育思维有效升级,逐步达到服务化发展目标,而这也与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念保持吻合.研究表明,服务化思想有利于提高西方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和谐教育思想在西方源自古希腊,在中国源自儒家"中庸"思想,至明代王守仁,最终提出了明确的和谐教育思想。就其发展趋势看,研究对象和内容应从过去的微观和中观层面上的和谐教育发展至宏观意义上的和谐教育,研究方法也应从定性方法转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上。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和谐教育思想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头,都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互补,开我国和谐教育思想之先河,儒家吸取诸子百家和谐教育思想之精华,使我国和谐教育思想逐步可操作化并为统治阶级所接受。西方继古希腊、古罗马先哲和谐教育思想之后,在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契约论、民约论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近现代和谐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当代和谐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窦玉荣 《现代语文》2010,(8):155-157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全面”是指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各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在东西方教育吏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个人的发展及自我完善,而中国传统教育则反其道而行之,欲通过遏制个体的发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本文对中西方传统人文主义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探究适应目前教育现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教育史上,雅典教育通常被称为“和谐教育”。作为西方教育的历史渊源之一,雅典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儿童培养成为集道德、智慧、健康、美感诸品质于一身的公民。就我国而言,和谐教育的理念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所说的“仁”“智”“勇”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教学思想发展史上,古希腊和谐教学思想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和谐教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培养有道德、有知识、体魄健康和富有审美情趣、和谐发展的人之教学目的;德、智、体、关全面和谐之教学内容;“效法自然”,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顺序之教学原则;启发诱导,注重学生主体精神培养之教学方法;“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民主、平等、和谐、融洽之师生关系。古希腊的和谐教学思想,对后来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和谐教学的渊源,即使对当下的教学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教育史上,雅典教育通常被称为“和谐教育“,这是一种具有早期“和谐精神“的教育理想,是一种追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雅典和谐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教育》2005,(5):25-26
和谐教育思想在西方的发展,同中国一样古老,它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的雅典奴隶制国家,为了适应当时其内部“民主”的需要,提出了培养“和谐的人”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雅典教育则分为体操教育和缪斯教育(指智育和美育),亦即通过这两种教育来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古希腊“三哲”都是和谐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如亚里斯多德继承其老师柏拉图关于灵魂三分法的思想。也把灵魂分为理性灵魂、动物灵魂和植物灵魂三部分,还分别与三方面的教育相应对,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而“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立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因此,构建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意义的表述古已有之,《左传》中记载:“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