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我对图书馆学毫无所知。可我对图书馆的感情却是深厚的。这绝非偶然。我上小学时正逢“瓜菜代”年月,只上半天学。中学时遇“浩劫”,高中没毕业便回乡“闹革命”。后来有幸上了大学,还赶上“工农兵学员”那拨儿。知识土地之贫瘠可想而知。而现在我却能在大学讲坛上授课,能在报刊上不断发表文章。我这棵瘦弱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3 日,这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日子,上午10时31 分,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军报浏览一下再仔细阅读时,猛然发现自己的稿件在军报上变成了铅字。一阵狂喜冲来,我举着报纸爱不释手, 并手舞足蹈:“我上军报了,我上军报了。”战友们见我有反常举动,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纷纷围拢了过来,看了我手中的  相似文献   

3.
谈起我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故事,就要先说说我与《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的故事。我与《中国地市报人》这份新闻战线上大名鼎鼎的专业杂志相识已经有六个年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工作上,它是我学习的智囊;在业务上,它是我进步的导师;在生活上,它是我品读的益茶。  相似文献   

4.
我们频道有出镜服,我觉得它就像战士的衣服,穿上它非常光荣。很荣幸我有,每次穿上它,我就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因为知道穿上它出门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带着频道的荣誉在做事。  相似文献   

5.
我们频道有出镜服,我觉得它就像战士的衣服,穿上它非常光荣.很荣幸我有,每次穿上它,我就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国为知道穿上它出门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带着频道的荣誉在做事.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1998,(3)
少年时代,作家、播音员曾经是我窗外那片蓝天上的彩云,可望而不可及,我只能从画册上、电波里感悟他们的神韵。许是我的景仰、我的追求在脑膜上淀积成茧;许是几度磨砺几度拼搏才使我荣幸地跨进广播电台的大门。从此,在这座神圣的殿堂里圆了我心驰神往的一个青春之梦。在节目主持人的岗位上度过  相似文献   

7.
本来,我只知道这世界上有女神,后来,我知道了这世界上有男神,再后来韩剧风行一时,我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一种物种,叫做外星男神。  相似文献   

8.
档案自述     
自从有了文字,我便悄悄地来到人世间,人们给我起了个十分文雅的名字———档案。我也为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而骄傲。《西游记》上说孙悟空有分身术,会“七十二变”,其实那是神话。世界上真正有分身术的,只有我———档案。不信,我说于你听:在世间,人们最早把我打个疙瘩系在绳子上,  相似文献   

9.
大约一年前,我调至另外一个州工作。我驱车行驶在州际高速公路上,因为急于赶路,我转到了超车道上。跑在我前面的,是一辆小型货车,它正以低于限制速度10英里的速度行驶着。我心中开始不满:“如果你不想加快速度,你就应该待在正确的车道里才对,何苦跑到超车道上阻挡别人呢?”  相似文献   

10.
对浦熙修这位大姐,我无法忘却。当年我在新民报作记者,她是采访主任。她真像一位大姐姐对待小弟弟一样对待我。她从政治上关心我,不断提高我的认识,鼓励我前进,告诫我“当新闻记者就得学学司马迁,就得更好的学学鲁迅”。她在工作上督促我帮助我,常为我删掉那些不讲策略,不顾后果的辞句。她平易近人,真诚坦率,和蔼可亲;而我也的  相似文献   

11.
《小城故事》出版后,有人红我的啤客上留言,他认出了我书里写的他自己;后来又有人在微博上找到我,说我书里写到的那个人,是他的同事。  相似文献   

12.
肖蒋 《军事记者》2007,(5):68-68
记得刚到报道组那会儿,主任拉着我的手说:“小蒋,希望你能在军报上见稿。咱们团已几年没人在军报上‘露脸’了,你好好努力吧!”主任的话在给予我压力的同时,无形中又给予了我动力,也让我对军报有了无限的向往。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军报上见稿。  相似文献   

13.
收藏自己     
我有一个津津乐道的故事:一九五一年,十一岁的我发表第一篇作品。时隔将近半个世纪,我不仅至今保存着那天的报纸,而且保存着编辑当时写给我的信。尽管信末只盖了一个长方形的公章,没有留名,但是在八十年代,我还是凭借那封信的笔迹,找到了我的恩师——当年的编辑、老作家杨奔。 其实,那封半个世纪前的编辑来信,仅仅是我众多的收藏品之一。 我的最早的收藏品,该算是一九四六年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成绩报告单。那年我六岁。这张标明“一上年级学生叶永烈”的成绩报告单上,虽然写着“品性  相似文献   

14.
认准一条道     
我小时候笨得要命。老师说地球是圆的,我大惑不解,并老觉得地球那一半的美国人是脑袋朝下站着。但这并不妨碍我有当作家的理想,我甚至以为我将来肯定是作家,所以很狂妄,在一篇作文上大言不惭地写上——我的理想当作家。这篇作文把同学们乐坏了,他们嘲弄我——你当坐在家里的“坐家”吧! 我很尴尬,像干了一件见不得人的坏事。幸亏老师没嘲弄我,反而还把我的理想当作一回事儿,他在作文本后面用红笔批上——为你的理想奋斗吧!我立即又趾高气扬起来,对同学们的嘲弄不屑一顾。后来我发现,我们的老师爱好文学,而且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每发表一篇文章,他就在课堂上朗读给我们听,脸上呈现出幸福万分的神气。  相似文献   

15.
《兰台世界》2013,(Z4):33-34
<正>17年前,我调入学校综合档案室,分管科技档案。那时的我只有20多岁,是档案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来到岗位不久,就听一些老同志说档案工作清贫、寂寞,担心我年轻坚持不下来、干不长。时光荏苒,我也没料到自己会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这些年来在我身边发生了许多令我感动的人和事,让我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地在这个岗位上干下来。90年代初,学校形成的科技档案不是很多,和我移交档案的兼职档案员也屈指  相似文献   

16.
张琏瑛 《大观周刊》2012,(24):224-225
从教多年一直思索和总结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 我是一名职教的计算机专业课老师,多年从事《方正书版》的教学工作,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学生。我始终主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在别人眼里,方正书版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那些长长的注解语言让人看了心烦意乱,但是我却让我的学生喜欢上了我的课。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个表妹,拿了驾照后马上第一时间买了车,然后就上了高速,奔赴老家衣锦还乡。上了高速后,放着小曲,美得不得了,可突然发现车子不停地在“突突突”的抖动,马上给我打电话:“哥,我在高速上,刚买的车,车轱辘要掉了!你快来救我。”  相似文献   

18.
良师与益友祝贺︽新闻战线︾四十华诞尹韵公尊《新闻战线》为良师,是因为多少年来它一直像师长一样地在思想认识上培育着我,在学术研究上教诲着我,在事业成就上支持着我,延于至今。记得大学一年级时,我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资料室收藏的50年代和60年代的《新闻战...  相似文献   

19.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衣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  相似文献   

20.
漂流瓶     
酒瓶是我的漂流瓶,我一生都在酒精的海洋上漂流。瓶中安插着一朵浪花,正如我的感情,呈现泡沫的状态。我就是那个种植浪花的人。你会在我的嘴辰上靠岸吗?瓶颈如同美人的脖子/是我喜欢抚摸的地方。亲爱的玻璃美人,让我把你抱得更紧一点。我拥有你就等于接受了上帝的礼物。我曾经与数不清的美人共舞,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