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息是报纸上的常用体,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作为一名记或通讯员.要想使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尽快发表.让报纸多发自己的稿件.最快的捷径、最拿手的技艺、最见效的方法.就是在新闻写作上熟练掌握消息的写作技巧,运用消息这种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2.
周骥  忻志伟 《新闻实践》2012,(2):81-I0001
生动、简洁、精炼、准确——这是几个经常被用来形容优秀新闻作品的词汇,也常常被视作是对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看似简单的词语。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想每篇报道都能“达标”。也非易事。  相似文献   

3.
蔡卓凡 《新闻记者》2001,(11):73-74
过去有人认为 ,新闻导语有固定的格式 ,故而在写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实不然。新闻报道在确保事实准确真实的同时 ,写作手法上应朝散文化方向发展。也就是说 ,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生动性。笔者认为 ,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摆脱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 ,要力求运用散文笔法 ,而这首先要在导语的写作上加以体现。文章开头的重要性 ,是不言而喻的。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消息的导语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 ,有趣、生动、形象、丰满就令人不能释手 ,就能吸引眼球。所以我们写导语时 ,可以充分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白描、变…  相似文献   

4.
于为苍 《新闻界》2005,(1):110-111
消息中的细节是指那些来源于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新闻典型意义的细小情节,记者常常通过对细小情节的特写性描绘,使新闻对象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最佳的新闻写作包括一整套技巧,它们使事实、概念、思想、感情的发布变得平易流畅,水到渠成。”消息写作使用目击式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消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提升消息的新闻价值,凸显消息的主题内涵,同时也折射记者的新闻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5.
记者通过深入的新闻采访,掌握了真实、具体、丰富的新闻事实材料之后,便要进行新闻写作。新闻报道写作体裁主要是两大类:消息和通讯(包括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当记者必须首先把消息写好。  相似文献   

6.
这里要谈的新闻“三式”,特指报纸上三种新闻体裁写作上的变式,即:消息写作散式、通讯写作特写式、言论(新闻言论)写作杂式。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对新闻传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是要多写信息量大、指导性强的短而精的动态消息;下功夫改变我们的日常报道,大力减少一般化、概念化、程序化的报道,注重从日常报道中抓动态消息精品,以求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的特有优势,服务四化建设,担当起“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历史重任。快节奏的现实生活,要求新闻必须简明化快捷化新闻是时代的艺术。新闻写作的一切规范、原则,都必须积极适应社会和读者的需要。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要求新闻传播更加…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导语?许多人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这虽然很不确切,但导语确实是消息的开头。美国的沃尔特·福克斯在《新闻写作》一书中指出:“一条奏效的导语应实实在在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其导向记者认为是新闻的基本点或报道角度的地方。”导语是新闻结构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闻的眼睛。它最先被受众所感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的宣传效果。因此,新闻记者们历来十分重视新闻导语的写作,导语也一直成为新闻理论主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细节是指作品中的细小情节。在通讯写作中大量应用,在消息的写作中,也常用这种技巧,只是消息的写作中细节的应用更加精炼。西方的新闻研究者很是强调细节在表现新闻事实中的作用,这从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中可明显地看出来。当然普利策新闻奖作为美国的一项新闻奖,评选自然离不开美国的新闻价值取向,但新闻作为人类社会共有一种文化现象,其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果说情节是骨骼的话,细节便是血肉。细节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新闻写作中同样也很重要。当然,新闻与文学中的细节不同,它要求情节和细节的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10.
余莉 《新闻前哨》2008,(10):79-79
消息是新闻写作和新闻传播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什么新闻啊”——人们常说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12.
减少一般化报道,从改进日常报道中抓新闻精品   好新闻出在哪里,只有重大事件才能出好新闻吗?不见得。从笔者参加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看,大约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获奖作品都是来自基层、来自现实生活、来自日常报道的新闻。要提高动态消息的质量,多出新闻精品,就必须从改进日常报道,大力减少一般化、概念化、程序化的报道入手。   多年来,大量的日常新闻报道总是摆脱不了表扬性、工作性,简报式、文件式的模式,这与新闻写作规律的要求,与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读者强烈地呼唤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3.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事实说话”,简言之,即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而非由作者自己站出来直通通地说。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消息写作不仅要“说话”,更要“用事实说话”。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追问和实践的一个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广大受众对于各种传-播媒介和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有着极大的选择自由。受众可以读报,可以听广播,可以看电视、也可以上网,可以读、听、看这条消息、这一个节目,也可以读、听、看那条消息、那一个节目。受众的选择性接受和选择心理,对新闻消息的导语写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消息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受众、拓宽生路,就必须讲究消息导语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15.
写作会议消息,记者要有独特的价值判断思维,除了遵循新闻价值的一般规律外,还要针对会议消息、的特殊性,运用独特的价值判断思维选准会议新闻,报道好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16.
略论新闻采访写作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柏铨 《青年记者》2006,(23):19-21
一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其教学的内容包括采访与写作两大板块(有的新闻院系分为两门课程,有的则合而为一)。它既应当涵括一般的新闻报道(含消息、通讯)的采访写作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也应包括时政报道、经济报道、法制报道、文教报道、医疗卫生报道、文娱体育报道等各类专题报道的采  相似文献   

17.
看金庸武侠小说很受启发。大凡学武者,最常用的办法是先拜师,一招一式地学习拳法或刀剑之术,而练到上乘功夫就会抛掉招式,得心应手地与敌搏斗,到了无招无式之时,也就达到了武学的至极境界。当然,这都是经多年勤学苦练、融会贯通之后的结果了。新闻写作也是如此。记得初做记者的年代,每有新闻素材,就先考虑运用什么形式去写作,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特写……而这种写作形式的选择,往往花费一番脑筋。后来当记者年岁多了,实践经验丰富了,每遇新闻采访,就可以省去这方面的心思,随手便能确定写作形式。所以,新闻写作的形式无定…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6,(10):24-26
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敲门砖,也有人把消息导语比作“凤头”,还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吸铁石或钓饵,它能够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或钩住,使读者愿意看下去。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的调查,一般读者每天用来看报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他们看报的目的是要了解当天和新近  相似文献   

19.
报纸消息结尾以“据”字起始的一种新闻写作格式,本文简称为消息“据”式结尾。常见的消息“据”式结尾有:据悉,据了解,据介绍,据统计,据报道,据某单位某人说,等等。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据”式并不仅仅出现在消息结尾,在消息导语、背景、主体中也不鲜见。但是,时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报纸,“据式”结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蔚成一种新闻写作格式。面对着消息“据”式结尾勃兴的现象,到了该探讨一下它的运用得失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细节。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一个好的细节能抓住人或事物最具个性和代表性的细微之处。调动读者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引起共鸣。在新闻写作中,细节描写通常作为通讯写作的特有手段,用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近来。细节描写在消息写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许多记者在写作消息时“引进”细节描写手法.使消息具有了更强的可信性和可读性。但无论是在通讯还是在消息中,细节都被认为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抢了主体新闻的风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