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波的形成特征,掌握波的分析方法,这是解决机械波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波动的三个考查重点作一简要讨论。 一、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特征是先振动的质点带动后振动的质点,后振动的质点总是重复先振动的质点,这也是波动形成的基本特征,理解并利用这一基本特征,可判断出各质点的振动方向。  相似文献   

2.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形式,即沿传播方向上,振源的振动带动相邻质点振动,前一质点再带动后一质点振动,这样各质点依次带动,依次振动做着相同的振动,把能量和运动形式向外传播出去.只是各质点振动步调不  相似文献   

3.
机械波是高中物理必修本(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和振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干涉、衍射、声学等知识的基础。这一内容主要难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是一系列有联系的质点,每一质点在作振动;二是振动的传播需要时间,使前后两质点的振动有一定的相差;三是传播出去的是振动状态和能量而又不是质点。  相似文献   

4.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由声源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形成的。这一点学生很难理解,原因是看不到空气的振动现象。人教版的初中教材中,用共振音叉来演示。其缺点,一是稍嫌复杂,不够直观;二是单摆振动不够明显。这里介绍一种改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据统计,在机械行业中有80%的设备损坏与振动有关。振动信号是设备故障特征的载体,若其发生故障,则振动信号的能量分布将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设备振动信号,并提取其特征,可以对设备的运行品质及故障状态进行诊断[1~3]。振动测试是大学工科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实验环节,但由于振动实验台、振动传感器、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卡价格较贵,在实验教学中很难一人一套,因此振动测试实验在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普及。以网络作为实  相似文献   

6.
王成 《考试》2000,(10)
在振动和波的有关问题中经常会出现多解情况,这也是振动和波的内容中的难点。振动中产生多解问题主要是因为振动具有周期性,振动物体达到某一位置可有不同的时刻;而波动中,波形的周期性变化和同相质点振动的一致性是产生多解的主要原因。基于以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振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琴弦的振动使人们欣赏到优美的音乐;地震的振动则可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振动并不局限在机械运动范围之内,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也是一种振动.  相似文献   

8.
振动时效是继热时效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时效方法,它是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促使工件振动,达到调整、均化残余应力,稳定构件加工尺寸和精度等目的的一种工艺.主要介绍了振动时效机理,通过试验说明振动时效在消除应力方面与传统热时效的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9.
振动、波动现象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对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两种运动形式以及迅速解答振动、波动的综合题有重要意义.一.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联系与区别1.从产生条件看:振动是波动的成因,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有波动必有振动,但是有振动未必有波动,所以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①振动;②介质.2.从运动现象看:振动是单个质点在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波动是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振动而形成的,波动中每个质点的运动都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但是,各个质点的振动有先后,而且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3.从运动性…  相似文献   

10.
振动利用与控制工程的若干关键理论、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奖励》2008,(10):42-42
振动利用工程是20世纪后半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一门新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有用的振动和消除有害的振动是振动工程研究的两大方向和两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前要检验其周期的等时性,有时会发现它的周期不稳定。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电源频率不稳定;另一个是振动片的固有频率与电源频率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市电的频率比较稳定,因此,电磁打点计时器不稳定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振动片的固有频率偏离了电源频率引起的。振动片的固有频率与振动片的长度及材料的弹性系数有关,可以通过调节振动片的长度来调整它的固有频率,方法是松开振动片的固定螺钉,改变振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思路的明确"波的形成和传播"作为高中物理"机械波""机械振动"等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着重介绍了有关波的共性知识,机械振动只讨论物体的运动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波动讨论的是振动在空间介质中的传播。波的形成和传播主要介绍介质中某处发生振动时,由于介质质点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使振动沿介质传播出去,这一振动的传播就是机械波。  相似文献   

13.
理论力学用拉格朗日方程讨论了力学系统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微振动,建立了处理微振动问题的一般理论。普通物理和中学物理教材中都重点研究了微振动的一种特殊情况——简谐振动。本文运用微振动的理论试想解决中学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一、微振动理论的概述微振动一般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多自由度的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4.
振动和波动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呢?一、振动和波动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振动研究一个质点;波动研究连续分布、相互联系的一群质点·2·图象的物理意义不同·振动图象表示一个振动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各个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可以形象比喻为给一个人“录像”;波动图象表示参与传播振动的一群质点在某一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可以形象比喻为给一群人“照像”·3·图象的坐标不同·振动图象为“位移—时间”图象,横坐标表示一个振动质点的运动时间;波动图象为“位移—距离”的图象,横坐标表示参与传播振动的各…  相似文献   

15.
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是1980年的事了.一名高中女生,在物理课上学了弹簧和单摆的知识后,知道它们的振动都是有规律的.她想:要是用弹簧做成一个摆,它的振动是否也有规律呢?她推测:弹簧摆的振动应该是有规律的,并推断:一、弹簧摆的振动周期,应是弹簧和单摆振动周期的最小公倍数;二、振动的轨迹应是一个规则的图形.这个结论对不对呢?她做了几十次实验,积累了几百个数据,终于得出预想的结果.她据此写成的小论文,在  相似文献   

16.
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的振动,而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介绍了发声较轻、适合学生分组实验的橡皮筋振动发声实验,例举的声带振动发声实验也不够直观。笔者敲击如下介绍的这套自制音叉,振动发声响亮,振动时间持久,现象十分明显。一、演示器装置  相似文献   

17.
一、振动的描述与振动周期的确定振动最主要的特点是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来回往复运动,即它的运动具有周期重复性.最简单的振动就是下面我们重点要讨论的简谐运动,研究简谐运动可以从振动物体的受力特征、运动特征和能量的转化三个途径着手考虑.在具体处理振动问...  相似文献   

18.
叶鹏松  张月兰 《物理教师》2005,26(12):54-55,62
1提出问题从观察物体的振动,到聆听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来展开声音的探究,是声音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这一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能够借助物体的振动揭示出声音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这一教学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完全依赖眼  相似文献   

19.
小号演奏中,嘴唇的振动是其它演奏技巧的基础,嘴唇振动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全部技巧的掌握和演奏效果。嘴唇要达到充分的振动,必须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了解嘴唇振动的原理。掌握了规范、正确的嘴唇振动,就迈出了小号演奏中最成功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左文飞 《科学课》2010,(2):16-17
《声音的产生》一课是《声音》单元的经典课,许多版本的教材都编写了这一课。一般的思路是:先制造声音,提出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的假设,再寻找更多声音与振动相联系的事例,最后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多年的实践下来,我发现这样上并不能让学生将声音和振动建立联系,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制造声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