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作文》2006,(3)
东汉光武帝时大将冯异,作战勇敢,治军严明,为人谦逊恭谨,在路上与其他官员相逢,总是把车子引到一边让人先过。每次征战完毕,众人争功论赏,他也总是避到大树下不置一词,被称为“大树将军”。可是队伍整编时,众将士却纷纷表示“愿随大树将军”。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4,(8):44-45
<正>大树将军东汉开国名将冯异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行军途中,若与别的将军迎面相逢,冯异总是主动引车避让。他带领的军队行止进退都有标志性的旗帜,号令整齐。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坐在一起,总是争说自己的功劳,冯异却常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时间一长,军中将士送他个"大树将军"的雅号。攻入邯郸后,光武帝刘秀给将领们重新分配任务、对部队重新安排部署时,下级官兵都说愿意在"大树将军"麾下。光武帝因此非常器重冯异,派给他许多人马。后来,汉明帝为三十二位开国元勋画像,将冯异排在第十三位。  相似文献   

3.
他是个出租车司机,一般要到后半夜才回来。老婆嫌他没出息.离开了他。他每天回到家.都像是跟谁撒气一样,“嘭”一声甩上门。他家的邻居是位老太太.今年七十八岁了.半夜里,睡得最香的时候,总是被他响亮的关门声惊醒。老太太索性总是等他回来,听到关门声后再睡.  相似文献   

4.
五响炮     
在我们那道街.住着一位五六十岁的男人。不知他叫“老山”还是“老三”.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可不幸的是.前年春天,他的老母亲去世了.从那以后.原本精神上有问题的他就变得更古怪了。村民们把他送进了镇上的敬老院。可他十分倔犟,总是偷跑出来.死守着他家.  相似文献   

5.
孔秀娟 《山东教育》2010,(11):19-19
提起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泽汛,那可是学校的小名人,他活跃的思维、快速的反应常常成为师生瞩目的焦点。不仅如此.生活中的他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到办公室找资料,他一定既快又准地拿回来;班里缺什么学习用品,他自己就可以找后勤老师解决。每次谈到他,别的老师总是羡慕不已。这时候.我总是略带遗憾地说:“他聪明归聪明.就是有点好动,上课从来坐不端正。扰乱课堂纪律。”“那有什么呀?小孩子调皮很正常.他这么聪明,学会了当然没事干。”  相似文献   

6.
不能误了学生曹雪冰“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说这话的时候,他总是望着我们,把最后那一个“的”字重重地拉长,以致于今天,我耳旁仿佛还响着他的声音。他是我们的地理老师,叫乔国民。进人高三以后,他就总是用这句话勉励我们。那时候我们要迎接高考...  相似文献   

7.
小猪照镜子     
《红领巾》2010,(9):14-15
小猪的脸总是很脏。 小猪过生日那天.他的朋友小兔送给他一面镜子.要他每天出门前照一照。“这样.你就能知道脸上哪儿是脏的,然后,把它擦掉了。”小兔说。  相似文献   

8.
八年前教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里年度考核时排在全校第一名的总是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年轻的代课教师.而且每年如此。大多数老师都以为他是运气好.向来不服输的我感到很纳闷:他一个初中毕业生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怎么会教得好学生呢?换言之,他根本不“懂”教育.对于教育他是一个“外行”。而我们这些“内行”为什么总比不赢他呢?于是我开始注意上了他。  相似文献   

9.
李楠 《家庭教育》2008,(11):24-25
儿子昕听一直有“不修边幅”的小毛病。什么东西都爱乱扔,有时候甚至出现他在前面“搞破坏”,我在后面跟着“扫雷”的现象。为这,我不知和他说过多少次.讲过多少道理,可他总是转眼就忘。  相似文献   

10.
1.“说”前直接引用人物原话的. 在“说”字后面加句号。如.“国家困难 时,提倡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老师告诉我们说。 2.“说”后直接引用人物原话的,用冒号。如,他总是 对我们说:“从明天起,咱们又得节衣缩食啦!”  相似文献   

11.
多克是个信差,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的话。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剐再烦恼”。  相似文献   

12.
还未来得及达成为之孜孜不倦的“为农民服务”理想.我的老师.刘老石.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曾付出赤子衷肠的世界.离开了他倾注平生心血、像亲人一样爱护的学生们。在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老师是我们工作上的上级.他总是做我们的救火队员.不会因为我们的过错而责怪我们,在老师看来.“你们都还要成长”。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90后”男孩,有一个当医生的爸爸和一个做老师的妈妈。老爸是一名内科医生,业务精湛,对家庭却不怎么关心。只要单位一打电话,他就立刻从家里“逃之夭夭”。他还是一个棋迷.经常为下棋废寝忘食。妈妈让他早点回家.他总是忘记,害得我们午饭吃到下午两点。晚饭变成夜宵,还时时吃剩饭.  相似文献   

14.
一住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指导学生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我爸曾经酷爱打麻将。痴迷到废寝忘食的程度。赢了,他眉飞色舞:输了,他无精打采。为打麻将他还背着妈妈向邻居家借了两千元钱呢!妈妈很生气,多次劝他戒赌.他总是装出一副听话的样子说:“以后再也不打麻将了,没意思!”可是晚饭后,他满地乱转,隔会儿就说:“今儿我心里觉得闷,出去溜达一圈儿,10分钟就回来。”结果人就溜达到麻将桌上了。我也经常劝他,可他总是说:“小孩别管大人的事,好好学习,一边去!”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笃信人生而有原罪,荀子以为人性向恶,凡胎肉身总是伴随着惰性吧。汉弗莱·波特懒惰,他“懒惰”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契诃夫“懒惰”.他克服了懒惰才写得出那些隽永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7.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同样是大哲学家的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总是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钻桶     
王玉文 《教书育人》2007,(10):56-56
班上的大个子刘飞,成绩不错,就是不爱劳动.经常有同学来告状: “老师,刘飞没有扫地,跑了!” “老师.刘飞没有搬桌凳,还抢我们的坐!” “老师.刘飞强迫小同学给他背书包!” “这个刘飞,真是头痛!”老师总是这样叹息。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今日教育》2010,(6):63-63
奇怪的写字偏方 小强的字总是写的不整齐.老师对他说:“你以后打了格再写。”小强回到家。铺开作业本,想起了老师的话,他想了想,喝下去一大杯可乐.终于打了嗝儿.然后他边写作业边嘟囔.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写字偏方!  相似文献   

20.
弟弟     
我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都不。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长辈就爱问他:“你把睫毛借给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然而他总是一口回绝了。有一次.大家说起某人的太太真漂亮。他问道:“有我好看吗?”大家常常取笑他的虚荣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