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117~11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观察发现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板书整数“6”,让学生齐读,然后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变了吗?再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有变化吗?2.板书小数“0.6”让学生猜想:在“0.6”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它的大小有无变化呢?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师:同学们对整数已经比较熟悉了,如3、30、300、3000等等都是整数。想一想,在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1:把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整数就会扩大或缩小。如:30的末尾添上一个0是300,就扩大了10倍;去掉一个0是3,就缩小了10倍。生2:  相似文献   

3.
曾琳 《四川教育》2000,(4):32-33
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是什么数?在1的末尾添上一个“0”、二个“0”,它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怎样变化的?[CAI演示:屏幕上出现数字“1”,闪烁数字“1”;然后在数字“1”的末尾添上一个“0”,闪烁数字“10”;再在数字“10”的末尾添上一个“0”,闪烁数字“100”。]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100”是什么数?在100的末尾去掉一个“0”、二个“0”,它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 怎样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一、“梳理教材意思”是阅读的基本要求 1.圈画式阅读。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学生先阅读例题.由生活经验懂得0-3元=0.30元.通过阴影部分大小比较,得出0.3=0.30。接着,再让学生看直尺,填一填,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从而领会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其结论中的关键词“末尾”,  相似文献   

5.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主动探索、验证、总结 ,才能深刻理解 ,牢固掌握 ,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践。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先通过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得出规律 ,再引导学生去探讨规律的产生和它的普遍意义。首先出示商品的标价 :0 .8元 ,0 .80元 ;0 .75元 ,7.50元 ;1 5元 ,1 5.0 0元。然后问 :每组两种标价都是可行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再问 :为什么可以这样标价呢 ?最后告诉学生这都是因为小数具有的特性。小数都具有什么特性呢 ?让学生看书并找出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者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又问 :小数的末尾添上 0…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都知道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么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性质呢?例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4、2.05、7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分析0.4是一位小数,2.05是两位小数,7是整数。要想不改变数的大小,把这三个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就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改写0.4时,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才能变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即0.400;改写2.05时,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即2.050;7是一个整数,它的小数点“藏”在7的右下角,所以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三个0,即7.000。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上教版《数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 教学实录 1.出示:一个数的末尾添上1个“0”,得到的数是原数的( )倍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例 1、例2。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2.会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判断出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根据需要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可以正确地在小数末尾添上“0”。 3.在理解小数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受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提问: 一、导入新课阶段宣布上课后提问:①在12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②在12000的末尾去掉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去掉两个0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感知小数——从学生的现实基础出发1援昨天,陈老师到超市搜集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课件出示)。认识这些带有"小圆点"的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2援关于小数,你知道些什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22页、第23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引发思考1.创设情境:星期六,小明邀请了四位同学到家里来玩,但爸爸妈妈都到单位加班了,他自己来准备午餐和早餐,看看他都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小明来到超市,(多媒体课件展示,特写出每样物品的单价)提醒大家注意记录下每样物品的单价,老…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我校进行了"同一课题,不同设计"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执教《小数乘整数》这一课题的两位老师对"积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一环节的处理,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教学片断:学生观察例题中两道算式(0.8×3=2.4,2.35×3=7.05),猜测: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教师甲——师:这个猜测正确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出这几道题的积,再观察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3.
【案例描述】在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后,教师出示米尺。师:我们来一起找找身边的小数,估计黑板上长边大约有几米。生1:大约3米。生2:大约4米。(教师量约4米。)师:黑板宽是多少呢?教师量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2、7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第73页练习十三第1耀3题。【教学目标】1援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相似文献   

15.
21.0是小数     
【第074题】用0、1、2组成的最大小数是20.1还是21.0?(政和县东平中心小学张桂梅老师供题) 【解答综述】部分教师认为21.0就是21,是整数,本题问的是最大的小数,因此不包括21.0。要解答本题,只要弄清楚21.0是整数还是小数就行。  相似文献   

16.
正【课前思考】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与"小数乘法"最具关联的内容是什么?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是以点、线、网状等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如果新学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关联,那么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就会很快地被唤醒,并为新的知识提供解释。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整数之前已经具备了整数乘法的算理结构、积的变化规律与小数意义的表征方式,然对于"小数乘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来说,笔者认为:最能被激活的应该是学生已有的"整数乘法的算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案例背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克隆技术的介绍,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着重探索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在交流不同的算法的过程中,着重比较"把小数点对齐"和"把末尾对齐"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要靠师生共同 努力。依据目标教学,组织学生自学,使学生心中有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主动探究过程中拓宽思路,领悟学法。 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这一节内容时,拟定出以下学习目标:(1)理解计算结果是小数,为什么末尾“0”要去掉的道理;(2)会列竖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3)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法则;(4)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5)养成认真细致和验算的好习惯。 目标制定后,教学时适时出示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填数、猜数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比较的相对性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51页练习八第7~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计算能力。2.使学生经历应用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