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陆十多年来关于唐宋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从研究内容看大致分三个方面:词的起源与音乐;词的体制、曲调与音乐;词的宫调、乐谱翻译和演唱。在词的起源与音乐关系上,学界较集中于唐宋词与隋唐燕乐的关系问题上,肯定者坚持认为词是隋唐燕乐的产物,是新生的音乐促生了新的文体;反对者或认为词体的产生完全不必和新的音乐相关,或否定律词与音乐的关系。对于词的体制研究,既有音乐文献上的考论,也有结合唐宋乐谱的具体音乐说明,比以往的研究更加深入。而对词的宫调、乐谱翻译和歌唱研究也有一批新成果,特别是在唐宋词乐谱的整理与翻译方面,一些成果颇具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代的“曲子词”即后世简称的词,是音乐与文学的结晶。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唐宋人根据一定的词乐曲谱“依声填词”,这是唐宋时代的事实,许多论述亦证明这,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说:“唐人  相似文献   

3.
"诗乐舞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优秀传统。词(诗)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与音乐之间有着复杂交织的离合关系。当代人对唐宋词的欣赏是一种仅仅从文字层面分析,而脱离了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现场感的欣赏,这与唐宋人欣赏方式存在巨大差异。苏轼词作为词史革新的代表,实际上具有表演的艺术特质。苏词从表演者性别、表演乐器、表演姿势及表演内容等诸方面作了很大的改革。苏词实际上改变了词——这种盛极于唐宋的艺术表演方式,这是对我们理解苏词在中国词史上革新的不可或缺的艺术审美之弥补。  相似文献   

4.
词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脱离音乐母体,成了纯粹的文学形式。词在清代的复兴也就相应的不是唐宋音乐文学的"词"在清代的复兴,而是作为纯粹文学的一种发展。明末清初的词人们敏锐的感觉到了这种本质的变化,在前人基础上,勇于创变与批判,最终促成了词在清代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李明华 《天中学刊》2010,25(3):76-78
刘尊明和甘松两位先生的<唐宋词与唐宋文化>尝试运用"文化学"的理论方法来考察唐宋词与唐宋文化的关系,在对唐宋词进行文化学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将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历时态描述与共时态观照相交错,既有理论阐释、审美观照,又有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颇具方法论的启示意义.该著作建构了一套历时态与共时态相交错、通过划分不同文化层次来考察唐宋词与唐宋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模式,较好地处理了文学与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在唐宋词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堪称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学术界对“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已不再像上个世纪那样热衷的背景下,读到刘尊明和甘松两位先生合作撰写的新著《唐宋词与唐宋文化》(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刘著”),既获益匪浅,也感触良多。早在十几年前,刘尊明先生就开始尝试词学研究的“文化观照”,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不仅在唐宋词文化学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依然执著无悔,而且还带领弟子一起在唐宋词与唐宋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上做出了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7.
鉴于词与音乐、建筑的特殊关系,从时空互证的角度出发,以"心物交感"说作为指导,为建筑入词探寻学理依据,并在其支撑下,以婉约之词与士林之词为例,分析了唐宋词中建筑意象之变化,即由婉约词中建筑意象的阴柔倾向,向士林之词中建筑意象多样化走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宋代乐舞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对于宋词中描写的宋代舞蹈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在已现有的关于乐舞词的研究中,多为从音乐、舞蹈和歌妓等方面展开的片面研究,如金千秋的《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一书主要着力于对全宋词中关于乐舞词进行文献梳理,但缺乏进行系统性的文学研究。或者是简单的从文学角度或从艺术角度进行的简单统计和分类研究,如刘艳超的《全宋词中的乐舞词研究》。而关于音乐、舞蹈和歌妓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少之又少,尽管有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浅谈辄止,如李剑亮的《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通过对前人关于宋词和舞蹈的研究成果进行细致的阅读和品评后发现,我国目前对宋代舞蹈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关于宋词中描写的舞蹈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关于对宋词中的描写宋代舞蹈风貌的研究尚处于研究的空白。这说明尽管当前我国在词学研究在许多方面有了突破,但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材料进行补充研究。  相似文献   

9.
宋秋敏 《天中学刊》2009,24(6):91-94
唐宋词是当时配合燕乐乐曲歌唱的流行歌曲歌词,它的可歌性不但是唐五代和北宋词坛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而且在歌曲流传的过程中,唐宋词又形成了"独重女音"的审美风尚,并逐渐建立起"别是一家"的协律理论体系,这就进一步确立了它在中国音乐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词学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大显学,而唐宋词的研究,更属于词学研究的重镇.在介绍现代词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着重从唐宋词的文献学、本体学、文化学、词史研究等方面,评述20世纪以来学界在唐宋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5月 15日— 19日 ,中国唐宋诗词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及世界华人咏华山活动在华山与西安两地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的一百三十多名专家学者 ,欢聚一堂 ,就唐宋诗词研究的现状、唐宋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唐宋诗词流派研究、唐宋诗词与新诗创作的关系等等问题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会上 ,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受到空前的关注。武复兴 (陕西省文史馆 )《唐诗与音乐》从多个角度全面概括了唐诗与音乐的关系。吴相洲 (首都师范大学 )《论唐代乐府的入乐问题》提出 ,唐人有相当一部分旧题乐府仍是入乐传唱的…  相似文献   

12.
唐宋词中的优秀之作大都将审美感受与审美判断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情理相融的境界。对唐宋词进行鉴赏与研究时 ,应善于从审美观照的角度 ,将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艺术表现手法与词作所体现出的深刻人生哲理及人生意蕴融合在一起 ,更深一层地理解和把握唐宋词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3.
邓建 《天中学刊》2012,27(6):11-13
刘尊明和王兆鹏合作的新著《唐宋词的定量分析》将定量分析引入词学研究,来印证已有结论、纠正认知偏差、揭示研究路向,构建起定量分析的研究范型,使悠久的唐宋词坛与词史呈现出计量化、数字化的新风貌,为词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路数,拓展了词学研究的视野和空间。此外,该书虽以定量分析为特色,但其研究行为实际上已经大大超出了单纯的定量分析,书中处处可见作者深入的理论思考与审美探求。  相似文献   

14.
谢应芳词的艺术特点表现在三方面:一、在语言上具有平实及散文化特点,不同于唐宋词语言的典雅和力避散文化;二、表现出表达方式的议论化与叙事化倾向,不同于唐宋词多用描述性语言;三、整体上显得自然、平实,表现出非艳丽的风格,不同于唐宋词的艳丽风格。其词整体上表现出非艳丽的风格是因为在内容上以言志为主,不同于唐宋词以抒情为主。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师专学报》2008,(2):F0002-F0002
《唐宋蜀词人论丛》,张帆教授著,巴蜀书社2006年出版。本书是从巴蜀地域角度切入,研究唐宋西蜀(或生于蜀或与蜀地有关)词人的词学专著。  相似文献   

16.
当代学者陆正兰在其著作《歌词学》中提出“歌必有呼应”的观点,认为“呼应”是歌词的最基本的结构原则,是其与诗的重要区别所在。那么作为古代歌词的唐宋词是否亦如陆正兰所说?值得关注。本文选取大量唐宋词,分析发现唐宋词确存在呼应结构,主要结构形式有:问答式呼应、排列式呼应、“兴”式呼应、比较式呼应。又有歌词与音乐的呼应,主要体现在音乐呼唤歌词、歌词呼唤音乐两方面。由于:词诞生于歌筵舞席的场所;词乐问的相互需要;词乃为歌唱而作;因而:歌词呼应结构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唐宋词在日本的传播,《花间集》是起点。作为"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集》,研究其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状况,对理解和掌握唐宋词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状况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论文主要从《花间集》在日本的传播、翻译及研究情况三个方面来进行梳理和总结,以考察其在日本的影响力,并分析其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律词申议     
洛地先生提出的“律词”的概念,可将中国音乐学史上诸种歌辞摊除在外,使我们对词体性质的认识更为清晰。所谓“律词”,是指合格律的词作,或具有格律规范的词作。唐宋以来的词,可称为“律词”。但如果仅从民族学形式着眼而无视其为音乐学,遂以为它是从唐代格律诗体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就忽视了词体出现的特定化条件,以致掩蔽了其艺术特质。律词的产生并非由于近体诗格律的发展,是其句式简单变化的结果,而是由于隋唐新燕乐的流行应运而生的新体音乐学。律词是唐代新燕乐的歌辞。敦煌曲子词已是律词。每一支燕乐曲歌辞的始辞是倚声制作的,经过许多人的模拟,遂使该乐由成为具有独特格律意义的词调。因其倚声制词,以辞从乐,故是长短句的形式,并形成以词调定位的独特的格律。唐宋时词是依据音谱而演唱的,在此情形下,并未因律词的产生而弱化原有的乐曲,而是使律词音乐化了。律词与音乐的关系不仅是歌辞与音乐系统的结合,它们在形式上也融合,因而律词是中国音乐学的最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9.
唐宋词与现代流行歌词作为配乐演唱的音乐文学和抒情文学,二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共有的都市文化背景使它们不约而同地呈现出商业性、通俗性和娱乐休闲性等显著的大众文化特征.对这些特征的分析比较,不但有助于揭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能够对现代流行歌词在商业社会中的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词为艳科”乃是唐宋词史所呈现的一个基本格局,但是唐宋词并非“艳情词”的一统天下。唐宋词人在以“男子而作闺音”的同时和稍后,也逐渐融入了他们作为士大夫文人的角色和身分而拥有的一些情感与心绪,这样,他们不仅为唐宋词这个拥有香艳绮丽形貌的“美人体”填充了灵敏善感、幽微细腻、丰富鲜活的心灵和灵魂,而且也因为转变了唐宋词的抒情主体——从代言体的女性到主体化的男性,开拓了唐宋词的抒情领域——从绮思艳情到闲情逸趣,提升了唐宋词的抒情品格——从香艳婉媚到闲雅清逸,从而具有了重要的词史意义。抒情性的嬗变堪称是唐宋词史演进的一条重要线索,从绮思艳情的抒写到闲情逸趣的吟咏,乃是唐宋词抒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