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毛传单音词经过双音化,到郑笺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受同步引申的影响,双音化之后的词以并列式双音词为主。次序不固定是双音新词的特点之一。划分并列式双音词,需要多参照一些标准。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该书成书于西汉中晚期,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理论汇编,也是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古典医籍。《内经》中出现了诸多未见于先秦典籍中的新词,还有相当多数量的词语在《内经》成书前的古籍中已经出现,但具有了新的含义。以《内经》的名词术语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与人体相关的双音节新词,最终筛选出针对某一处实指部位进行描述的双音节新词351个。在考辨新词新义的基础上,对所选词语结构进行逐一分析,得到合成词350个。其中联合式双音词60个、偏正式双音词280个。联合式和偏正式是《内经》在表述人体相关概念时最主要的复音构词方式。  相似文献   

3.
双音复合词作为词汇研究的重点日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以《现代汉语词典》C字母下的双音复合词为研究材料,以偏正式和联合式双音复合词作为研究重点,比较两种构词方式的特点。把"名+名"形式的偏正式双音复合词分为表领属和属性两种语义关系,并对双音复合词的语素义和词义进行分析,得出5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4.
双音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双音词的构词形式及语义特征对《晏子春秋》中的偏正式双音词做描写性的研究,以总结《晏子春秋》偏正式双音词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大特点。现代汉语中日益增多的双音词,绝大多数是由两个有意义的字组成的。它们的组合情况多种多样。吕叔湘先生曾发表过一篇题为《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①的文章,以大量的材料说明了现代汉语中词汇双音化的种种现象。这对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很有好处。如果我们从双音词的内部构造来考察,还可以看到另一种特有的现象:某些双音词通过自身的变化构成了另一个新词。  相似文献   

6.
《左传》中同义词连用现象普遍。连用的同义词词类丰富,不仅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的连用,也有连词、代词、副词等虚词的连用。连用的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在词义范围、词义轻重、方俗习惯、语用环境等诸多方面。在汉语双音化的进程中,这些连用的同义词有一部分进一步融合凝固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绝大部分变成了双音词的构词语素,其余的则被新兴的双音词所取代。可以说,同义词连用是汉语在双音化历程中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孟子》中的名词性偏正式双音复合词有三种不同类型,从语义构词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偏、正语素结合的制约因素,以及三种构词手段的不同构词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结构义理论为指导,根据辞书释义的实际情况,可归纳出"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七种主要结构义。此类复合词的结构义是由语义结构义和语法结构义"的"组成的,其中语义结构义是指在以名词性语素为中心的语义结构中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尔雅》作为我国第一部训诂资料汇编,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双音复合词,经过统计,《尔雅》共有双音复合词729个,其中联合式复合词72个,偏正式复音词575个,动宾式复合词67个,主谓式复合词14个,动补式复合词1个。  相似文献   

10.
陈明娥 《家教指南》2001,(3):137-142
本文首先对所提取的变文双音词进行了历史分类,然 后从形式和语义、共时和历时等多个侧面对双音新词的组合和聚合特点进行考察和深入 探讨,试图展示变文双音新词的突出特色和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比较多,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日益增多。由于现代汉语很大一部分双音词是由古代汉语的同形双音词组(单音词 单音词)合成而来的,因而初学古文的同志有时会误用今义来释古义,造成这种误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由于没有注意双音词组与其同形的双音词在结构上的不同。如,把古汉语中的“智力”当作现代汉语偏正式的名词,理解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能力”;把“原始”当成联含式的形容词,解释成“最古老的”或“最早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说文》同训词中的单音同义词为后代的同义双音词的语素提供了较为原始的单音同义词聚合体,客观上为同义双音词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考察依据。对《说文》同训词中所涉及的发展为后代同义双音词的单音同义词作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同义双音词的语素在同义方式上和语义结构方式上都与单音同义词有对应关系,从而探寻出同义双音词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今文《周书》302个偏正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和词性构成的分析,揭示了今文《周书》偏正式复音词的词性数量分布、偏语素的语义功能、正语素的语义范围、偏正式复音词的内部词性构成以及音节构成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释名》共有874个联合式双音词。联合式是《释名》最重要的双音词结构方式。从词性、语义、词序等角度观簪,《释名》联合式双音词呈现出一定特点,透露出汉语双音化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偏正式合成词是以后边的语素为主,前边的语素修饰、限制后边的语素构成的一种合成词。本文为叙述方便,称前边的语素为“偏”,称后边的语素为“正”。 有的偏正式合成词在造词之初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本文试就比喻在汉语偏正式合成词构成中运用的具体情况,以及运用比喻方法构成的偏正式合成词在词义色彩和表达功能上的特点等问题,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探讨汉语词汇双音化大多是从语音制约、语义细化、词汇化、语法化等角度着手,通过语音、语义、语法3个层面来阐释,这是可以而且必需的。然而对于语音的促成作用、语义语法模式的制约作用、语用要求与使用频度等问题关注不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考察《水经注》名物词的实际,提出汉语词汇双音化的4组制约与促成:双音化作为优势语音结构,对汉语构词产生着强力制约;汉语词汇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稳定的语义模式,大大制约着新的双音词的产生;构词语素之间的语法结构类型的反复利用,深刻影响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进程;双音化是语用的客观选择,长期的语用反过来加速了词汇的双音化。  相似文献   

17.
韦昭注对《国语》的训释展示了汉语词汇从单音走向多音(主要是双音)的发展轨迹,具体表现为在直训中把单音词训释为双音词;在串译的过程中把原文的单音词变成双音词两个方面。韦昭注中的双音训释词从构词方式来看,主要是同义、类义联用式复合词。从原文和释文的对比来描写汉语的双音化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一些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就是说,名词不能够作为修饰性成分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但是,在语素构成合成词时,却存在着“名状”现象,即名词性语素可以放在动词性语素之前,修饰动词性语素,构成一类特殊的偏正式合成词,我们可以把这种合成词称为“名状型偏正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19.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语料,据调查出现671个双音新词,这些双音新词无论从结构或词形和意义上都呈现出新的特色。文章在对双音新词穷尽调查的基础上,主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双音新词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汉魏以后的汉语,新词数量增加很大,其中出现了通过比喻手段使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成新的双音词,并被广泛运用。这些词主要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类动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动词(名词)语素”;名词的结构特点是,结构中前后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一是定中关系,二是并列关系;形容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形容词语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