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开新闻战线两年了。摆脱了审稿、看大样、签付印等等繁忙的事务,不再尝上夜班之苦,特别是不再担心挨“骂”,真是一大解放。现在,可以坐下来思考一些问题了。这也许是我从自己所热爱的新闻岗位上退下来后“塞翁失马”之福吧!由办报人变成看报人、由审稿者变成作者、由新闻工作到实际  相似文献   

2.
出人意料,《蔬菜之谜》的报道,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提着菜篮子骂街的消费者理解了“菜篮子”的难度,很少有人骂了,涉及蔬莱的13个部门挨了“批评”,反倒感谢我为他们说了话。说实话,十年编辑记者工作,我还是头一回体味到读者对新闻的感情。1988年春节前后,蔬菜成了全国议论的“热点”,一块钱只能买到半公斤青菜的随州人,议论就更热。有人骂政府不管百姓吃菜,据我所知政府半年为蔬菜问题发了10个红头文件,开了28次会议;有人骂工商局、物价局不采取限价管理,他们说越限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从五十年代出版社逐渐建立起,编辑工作一直是出版社的中心工作.而在编辑工作中,审稿又一直是编辑工作的中心.各级编辑人员的全部工作中,审稿工作都占有很大的分量.虽然审稿工作一向受到重视,但对审稿工作意义的认识,却可以说一直是不够全面的,而只是片面地强调了它的“把关”意义.人们不仅在口头上把审稿称之为“把关”,出版社的老编辑、领导对青年编辑也只是强调审稿就是“把关”、审稿就要“把好关”等等.以致于后来在一些文章中,也是这样说.日渐月染,审稿就似乎即“把关”,“把关”就似乎即审稿,二者仿佛变成为同义词了.将审稿等同于“把关”,实际是以偏概全了,是没有全面认识到审稿的意义.所谓“把关”,指的主要是“把政治关”——虽然有时其意义是超出“把政治关”,但实际就是要防止政治性错误.政治性错误自然是应该防止的,不能让我们的出版物中出现政治性错误,因此,“政治关”是应该要“把”住的,这点自然没有问题.因为,我们出版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审稿工作就具有政治性工作的性质.把住政治关,无疑也就是审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审稿的意义、作用决不仅仅是“把关”,因而也不能把审稿与“把关”等同起来.“把关”只是审稿意义、作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想借《新闻战线》一角,提出个憋在心中已久的问题,即:“紧急取缔‘有偿新闻’!”我以为此事关系重大,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兴衰。如让“有偿新闻”之风继续蔓延,我们的新闻工作将受到严重的损害。何谓“有偿新闻”?理论上不见经传。照字面解释,其本质特征就是“有偿”。新闻劳务原本是有偿的,世界通行的稿费制度就是报偿,现在又有了内部稿费。这些报偿,取之当属无愧。然而“有偿新闻”的“偿”不在此列,是上述明偿之外的暗偿,是“黑市”性质。付偿的形式不一,有金钱,有物质,也有能从中猎取更多好处的人情关系。一句话,“有偿新闻”一下子把新闻变成了市场商品,把拿笔的秀才变成了商贩。说得再通俗些,“有偿新闻”,就是我写了一条新闻,为你作了宣传,替你说了好话,你得付给我报酬。其中是否讨价还价,局外人不可能知道,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各级新闻单位对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作了大量的报道,特别是反映干部们如何深入基层排忧解难、办实事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但对干部下乡工作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下乡干部有些什么苦衷却很少有记者去反映。新华社6月6日播发的记者来信《谨防下基层干部变成“采购员”》,就对这些问题作了很好的反映和分析,入情入理,令人信服。稿子开篇点题:“下基层的机关干部不要变成当地的‘采购员’。”这是记者近日在湖北省城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报纸的广告版面已经超过了新闻版面,报纸已由过去的“新闻盛筵”变成了“广告盛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报纸的广告版面已经超过了新闻版面,报纸已由过去的“新闻盛筵”变成了“广告盛筵”。[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严格把关,防止失实稿件从服皮底下溜掉,最近,我对过去的审稿工作做了初步回顾,从中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对一些实行奖励用稿者的单位,要防止写稿者有意拔高;对热心写稿而见报率低的作者,要防止其编造“新闻”;对跨系统,跨单位采写稿件的作者,要防止其“合理想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十七日,《陕西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条两千字的人物新闻,主题是《集体“百万富翁”支书两袖清风》副题是《三原县南关村党支部书记李天成一心为了大家富,艰苦创业不谋私》,并配发了题为《一心为公就是无声的命令》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受到了多方面的好评。当有人得知这条人物新闻是由一篇八千五百字的人物通讯改编成的之后,开玩笑骂我的“刀子”太“(?)火”了,改稿是否有“挂一漏万”之嫌?这就促使我把此稿的编写过程及点滴体会写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甘肃嘉峪关市酒钢原料处宣传部王鹏:《新闻与写作》,使“半路出家”的我由“外行”变成了“内行”。自一九九0年至今,我已在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200余篇,两次被《甘肃工人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新闻与写作》确实是一本质  相似文献   

11.
“跑线记者”离不开所跑战线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有行业会议,战线中的一些日常或动态性工作等等,可如何跑好战线,让战线中的新政策,以及贴近百姓生活的工作“变成”新闻,相信所有媒体的“跑线记者”都会思考。我认为,要想把战线中的这些工作“变成”新闻,“跑线记者”必须要有理性的思维,要在跳出“事物性”报道的同时,从中找出不同点,然后再通过认真思考,才能在所跑战线中找出新闻来。一、行业会议是“跑线记者”寻找新闻的“起点”应该说,任何一名“跑线记者”因“跑线”年头不同,他们对事件的观察、思考和认识都会不一样,可是要想把战线…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真正的记者,应该是每时每刻都在用全身心进行采访的人。对此我深有感触。多年来,我除了做些编辑、发稿工作外,每年还采写300篇左右的稿件。这并非说明我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而是任务压出来的。如果要说体会的话,就是“快”“准”“勤”三字:快——新闻工作的一大特点要把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对人们生活或工作有启迪作用的事实报道出来,就必须做到“快”,否则新闻就变成了旧闻。当然,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什么工作都要讲求效率,都要求快。不过,新闻工作要比其它文字工作更“快”。快,…  相似文献   

13.
时常听到不少通讯员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写了稿件若干,篇篇都如石沉大海”;“我的稿件采用后成了‘压缩饼干’”;甚至连新闻单位内部的记者也常有埋怨:“消息变成了简讯”、“长通讯变成了短新闻”。言下之意就是掌握了稿件“生杀大权”的编辑老爷“笔下无情”。其实,这些不完全了解编辑工作的同志或多或少地“冤枉”了编辑。编辑亦有编辑的苦衷。有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这话不假。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连续两年自费订阅了这个刊物。我认为它的文风朴实,内容实而广,对业余通讯员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特别是“新闻来稿评析”、“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现场短新闻漫谈”等栏目我最喜欢读,受益非浅。即有好稿评介,又有教训之谈。我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美副教授在《新闻  相似文献   

15.
学会倾听     
屈指算来,我从事新闻工作已有九年了。也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从周围人眼中的“小妹妹”,变成了现在小同志们口中的“宋姐”。年纪长了,热情不减,这九年来,我对于记者这份工作,从来没有厌倦过。其实在这里,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少资格去谈什么“自己的新闻体会”。因为周围有着太多优秀的新闻人。所以今天的我,愿意以一位仍然年轻的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再一次去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新闻之路。平等对待每一位被采访者如果说“采访”是一种艺术,那么这种艺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便是对待被采访者的“态度”。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应该“问什么”、“怎么…  相似文献   

16.
经济生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积极地参与经济的发展,由普通的老百姓变成投资者,由以前的“社会人”转变为“经济人”。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开始关注经济新闻,他们需要通过财经媒体了解到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经济信息,以此作为自己投资理财的依据。经济问题不再仅仅是那些经济学者、专家、商界人士等财经圈内人士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跟父辈上山打猎时,他们常说的一句行话:“猎人要跑得、苦得、饿得!”给我留下了抹不掉的记忆。这是因为,我从新闻工作的实践中感受到,新闻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新闻工作者被外人视为“无冕之王”,但其中甘苦只有业内人士知晓,他们跑的是另一种路,吃的是另一种苦,挨的是另一种饿。所以,跑得、苦得、饿得的精神,也是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的素养之一。先说跑得。“新闻是跑出来的。”这是许多老记者的经验之谈。在我国的新闻史中,最“跑得”的莫过于著名记者范长江。1935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8.
5月8日,三位新闻烈士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炸死的消息传来,悲愤难抑。可我相信今年夏天高考时许多优异的文科考生的第一志愿将是新闻系包括笔者所在的南京大学新闻系。中国的记者是炸不光的。 我知道20年前人民日报曾为中美建交发过一期号外。因为有了广播、电视强有力的介入,我以为报纸发号外可以休矣。没料到新华社江苏分社所办的《现代经济报》在20年后为三位新闻记者之死再发号外。 这几天人们在电视机前边看新闻边抹泪。可有人担心太情绪化了的新闻要“坏事”,要“害”中国。我想说的是即便是“木偶”挨了别人的炸弹也要“跳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以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为代表的新闻发布工作已经从当初个别部门、企业的“创新之举”变成了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外宣工作的“必修课”。《实用新闻发布学》其写作定位是“以我国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和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为阅读对象”,写作目的在于“它能为我国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当政法记者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刚踏上这个岗位时,由于分工细,我只跑律师事务所和法院民庭,因此觉得天地狭窄,没有多少消息好写,心里深感苦恼。后来,领导上给我布置了一个“法律常识小故事”专栏,我也就满足于一月一篇“小故事”,不再想扩展了。但前不久,本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的“X新闻观”给了我很大启发。所谓“X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