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前教育》2006,(2):37-37
美术课上小语带来了一盒崭新的水彩笔,恰好同桌的挺挺忘了带,希望能借来一用。看到此情景,我温和地对小语说:“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愿意分享的磁子才是最棒的!”不知道是慑于教师的“威严”,还是我的“语重心长“感染了她,小语嘀咕了一句:“他总是这样。”然后很快就把水彩笔借给了挺挺;我表扬了小语,井教育其他孩子向她学习。  相似文献   

2.
再玩一分钟     
每天的自选游戏结束时,当我播放音乐提醒小朋友要收玩具了,总是有些孩子假装听不见,不肯马上收拾玩具。特别是那些吃饭慢的孩子,因为他们玩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心理不能一下子摆脱游戏状态,总想再玩一会儿……甚至只要老师没提到自己,多摆弄两下也是好的。有一次,当我要求小朋友快点收拾玩具时,小语小朋友很不情愿地说:“王老师,我还想再玩一会儿,就一分钟行吗?”看到她那渴望的眼神,我不由地点点头,同意她再玩一分钟。过了一会儿,小语走过来对我说:“王老师,我收好玩具了。”说完,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看着小语那心满意足的样子,我心里在想…  相似文献   

3.
张莉 《辅导员》2014,(4):54-54
爱。给孩子阳光心灵那年,我接手了二(3)班。班里有一个被很多人笑称为“大舞台”的孩子,她叫蓓蓓。同学们叫她“大舞台”,是因为她曾自诩自己是上过“大舞台”的人。刚一接触这个孩子,我就能感觉到她的机灵、热情、聪明……但是她又是一个过分张扬、不能自律的孩子。又一次,学生又在向我诉说蓓蓓如何如何,我几乎是忍无可忍地大喊了一声:“蓓蓓!”听见喊声,她不太情愿地转过头,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正给孩子们上美术课,校长领着一个孩子走进我班,告诉我班里转进一名叫方芳的新生。我微笑着看着这个孩子说了声“你好”,并伸出手去触摸她,她却一脸惊恐地躲开了。旁边的爸爸看到了,斥责道:“你怎么不向老师问好呢?”孩子怵怵地看着爸爸,默不作声。我微笑着说:“没关系,我们还不认识嘛。”在她爸爸走的时候,我提醒她和爸爸再见。从孩子稍带哭腔的声音中.我听出了她浓重的方言腔。  相似文献   

5.
闫荣霞 《家教指南》2007,(12):42-43
朋友一家来做客。我们几个人话题三转两转就转到孩子身上,这一聊,我才发现朋友竟是不得了的“婆婆嘴”。 问题一: 当时,朋友一边爱怜地抚摩她孩子的脑瓜,一边问我:“你想好将来让孩子上什么大学了没?”我吓了一跳:“我孩子才12岁,现在就想着让她考什么大学?”  相似文献   

6.
我校举行了“家教论坛”活动时。一位嘉宾在回答(你是怎么教育子女的?)时说:“其实,我对孩子根本就没有进行教育,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具有那些所谓的‘优点’。”奇怪!不教育,孩子怎么就成了同学的榜样,怎么就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宝”?当仔细看这位家长时,我顿时发现,她孩子的言谈举止与她简直就是出于一个模型。我想:这个家长其实就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她其实施行的是一种“无声教育”!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班有一个小女孩总是用手抓下身,我没太在意。过了几天,她妈妈抱着女儿一大早赶到我家,很着急的样子。原来昨天她半夜醒来,看见孩子在哭,说下身疼。妈妈就帮女儿洗了下身,可孩子还是叫疼,“老师,你帮我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帮小女孩一检查,着实吓了一跳,只见里面血红血红的。我随即问她妈妈:“你是不是和孩子使用同一块毛巾?”母亲点了点头。我说:“孩子可能是被感染了,你赶快带孩子到医院妇科查一查。”  相似文献   

8.
山谷的起点     
《教书育人》2006,(2):52-52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 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 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40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40个学生。”  相似文献   

9.
《少年儿童研究》2006,(4):48-49
问:我的孩子今年刚满11岁,现在跟她最亲密的要算她那面小镜子。每天只要一有空,她准把小镜子拿出来仔细端详一番。其实,我的孩子长得并不难看,起先她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她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她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过小了,而嘴巴又太大等。孩子还经常埋怨我们把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她,我们怎么说她都不管用。  相似文献   

10.
朱敏华 《教育导刊》2004,(16):42-42
上午九点半,我带着幼儿到操场上做操,只见操场的栏杆外站着一位家长,正急切地寻找着自己孩子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是我班一位孩子的家长,因为孩子来园时哭闹,害怕孩子刚入园不适应,一直在外注视着。忽然,听到她一声高呼:“朱老师,过来一下。”我安顿好孩子,走了过去,只听她着急地说:“我刚才看了一下,怎么没看到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11.
李豫 《天津教育》2001,(1):27-28
走上这三尺讲台,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这其间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使我至今难忘的是我第一次接一年级时,和一个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我带着新奇兴奋的心情,走上一年级的讲台。但开始,怎么看这一年级的孩子怎么“不顺眼”:不懂守纪律,课上随便说话、喝水……真烦人。算了,少理他们,上完课完事。  偏偏不让人省心,这不,上课提问,一个女孩竟钩着手指,只举四个手指回答问题。我眼睛盯着她,她看看我,没理;我又瞪她一眼,孩子却冲我笑笑。我是一肚子火:“还笑,站起来!”孩子却是一脸无辜。我越看越有气:“把你刚才举手的姿…  相似文献   

12.
前些天翻看《读者》,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有个六岁的小女孩指着家里瓶盖上“open”的“o”说:“妈妈,我已经认识它了。”妈妈说:“那你说说看,它是什么?”孩子说:“是字母‘o’。”“你真聪明,是谁告诉你的?”“是幼儿园的老师。”第二天,这位妈妈就把老师告上了法庭。她认为在此之前她的孩子能把“o”说成鸡蛋、月亮、苹果等等,现在幼儿园的老师使她的孩子缩小了许多想像的空间,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要求教师赔偿8000美元的精神损失费。我真为自己和众多同行捏一把汗,假如每个家长都这样珍惜孩子想像创造的机会和能…  相似文献   

13.
我家的外甥女辰辰是个伶牙俐齿的孩子,她说话直来直去的,专爱挑别人的毛病,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我经常被她气得说不上话。有时想想竟然常被6岁的孩子“将军”,真是有些不甘心。苦思冥想了很久,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对付她的“锦囊妙计”。以前我和她对话时,经常让着她,觉得孩子还小也就不去计较。但我发现这样做只会让她愈演愈烈、更加肆无忌惮地说别人。所以我觉得,不应该觉得孩子小,就可以让她“为所欲为”,而应该适时地让孩子也接受这种“礼遇”,让她做换位思考,体验别人当时的处境和感受。所以后来我也经常挑她的毛病了,如:…  相似文献   

14.
那天,孩子愁眉苦脸地说:“下午不想去上学了。”问及原因,孩子说:“有个叫小玮的同学非说我弄坏了她画的琴键图,让我赔。”我说那就画一张给她不就行了?孩子说不行,她就要她原来的那一张。我再提议,那就送她一张白纸,让她自己画一张好不好?孩子摇摇头,说那样更不行。  相似文献   

15.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16.
“Daddy,”saidfive-year-olddaughter,“doyouthinkmummyknowsmuchaboutbringingupchildren?”“Whatmakesyouaskthat?”askedherfather.“Well,”repliedthedaughter.“shemakesmegotobedwhenIamwideawakeandshemakesmegetupwhenIamawfullysleepy.”带孩子一个五岁的女孩问:“爸爸,你知道妈妈怎么带孩子吗?”她爸爸问道:“你为什么这样问呢?”女儿答道:“是这样的,当我很清醒时,她却叫我睡觉,而当我困得要命时,她却叫我起床。”Bringing up Children@小非…  相似文献   

17.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8.
一次,孩子的家庭作文是《我喜欢的花》。孩子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了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她最后愁眉苦脸地跑来对我说:“妈妈,我喜欢的花太多了,到底写哪一种好呢?”我说:“你认为哪一种花美就写哪一种吧。”  相似文献   

19.
如此父母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我们痛心地看到,有少数家长,没有当好这位“老师”,没有用好这个“课堂”。某中学一位班主任给我讲了这样两件事。(一)一位女生和邻校一位男生谈恋爱。上课走神,无心向学,成绩直线下降。学校几经教育,她仍不肯斩断情丝。无奈之下,只好请出“法宝”──通知她家长来校,商讨解决办法。她的家长来了,来的是她的母亲。当教师把她不足15岁的女儿陷入早恋泥坑的消息告诉她时,这位母亲听后不是怒颜厉色,而是喜形于色:“好呀,老师,我女儿这么快就找到老公了,不用让我…  相似文献   

20.
学会关心     
一位朋友7岁的孩子不爱吃蛋,为了让孩子吃蛋,她和孩子玩“石头、剪刀、布”,猜输了的吃。弦子就在这种好玩的气氛中吃下了蛋。对此,她很是得意。我问她,孩子后来是不是就喜欢吃蛋了呢?她告诉我,每次吃蛋都得玩这个游戏。我说:你想过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