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以及政企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面临更强环境规制扰动企业的研发投入更少;其次,政企关系对于环境规制扰动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即政企关系越密切,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越弱;最后,当既有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扰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渠道及其企业异质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科技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研发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产品市场竞争效应以及非融资渠道效应等作用渠道;与低研发投入企业相比,科技金融发展对于高研发投入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更强的激励效应,且在传递渠道上,两类企业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视角切入,分析多元化经营如何影响研发投入,并对中国企业研发不足状况做出解释。分析发现企业多元化战略通过协同效应、内部资本市场及风险共担效应间接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实证发现,相关多元化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U型关系,相关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陷阱效应";不相关多元化对研发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于非国有企业,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显著抑制研发;地区市场化改革未能改变多元化对企业研发活动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恰当的多元化战略是导致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融资约束与税收激励2个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民营企业研发投入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取决于股权融资;税收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税收激励效应有效缓解了融资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较增值税更能促进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5.
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传统的研究忽视了企业间控股结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结合产权性质,全面地考察了金字塔控股特征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表明当终极控制人为国家时,其研发投入少于终极控制人为非国家的企业;随着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的加强,金字塔集团控制链的长度、公司的数量对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产生的复杂效应不断减弱;两权分离度对研发投入具有负影响;当终极控制人为国家时,复杂效应与分离效应均不显著;当终极控制人为其他主体时,复杂效应与分离效应却很显著。  相似文献   

6.
谢乔昕  宋良荣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797-1805
文章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对中国式分权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政企关系对这种影响效应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我们构建政企关系的替代变量:上市公司的地区经济影响力,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847家上市公司共4235个样本,实证研究表明:晋升压力越大、财政分权越充分、财政收支越不平衡地区的企业,其研发投入强度越低;经济影响力正向调节了晋升压力、财政分权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即中国式分权对于经济影响力较大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影响力对于中国式分权与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最大,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次之;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最小。  相似文献   

7.
夏清华  乐毅 《科研管理》2021,42(7):189-199
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研究结果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本文选取2009-2018年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708家企业为样本,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构建创新生产模型研究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背景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负向作用;风险投资金额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企业创新产出则没有影响。进一步的检验揭示了研发投入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和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效应,企业创新产出主要源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累积效应下的企业研发投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0—2015年沪深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均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当二者同时存在时,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相互促进,且政府补贴的促进效果要优于研发投入;政府补贴与研发投入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发投资平滑是企业为规避调整成本,动用流动性资源储备为研发投资提供补充性资金支持,实现研发投资跨期平稳的策略性行为。在不确定性凸显背景下,探索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资平滑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利用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研发投资平滑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异质性条件下这种影响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研发投资平滑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相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研发投资平滑行为负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与小规模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文章为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丰富了研发投资平滑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会莉  韩庆兰  杨洁辉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28-1838
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内在激励促使企业加大基于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是保护环境、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压力与税收激励两个因素单独及共同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我们发现,披露研发投入信息的企业数量和研发投入强度逐年提高,来自国家科技政策、节能减排、能耗管理等方面的政府政策压力对企业研发活动存在促进作用,而来自污染治理方面的政府政策压力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挤出效应;税收政策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较增值税更能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弱于政府压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税收—会计”(以下简称“税会”)差异视角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司价值效应;同时,立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特性,探究无形资产摊销率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公司价值存在显著正向作用,缩小约束性税会差异和扩大激励性税会差异有助于深化政策的正向作用;从异质性来看,研发支出费用化公司更易受到加计扣除政策与税会差异的叠加影响,垄断竞争行业公司更易受到加计扣除政策与激励性税会差异的正向叠加影响;提高无形资产摊销率有助于公司价值提升,但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小于加计扣除强度,且较难受制于税会差异。为此,公司需基于研发支出是否费用化和是否处于垄断竞争行业这一特性实施差异化内部税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8—2019年广东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门槛检验和回归等方法分析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在企业异质影响下的政策效果。结论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正向激励效应,但效应非线性呈门槛特征,补贴强度大于4.30%时效果更显著;同时,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别存在以企业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为控制变量的双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对资产小于6.712亿元的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最显著,对股权集中度介于1.109与4.718之间的企业研发投入影响最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对企业研发补贴应结合企业特质系统决策以提高补贴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2000—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有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回归方法,从投入能力、创新能力、支撑能力和政策因素等方面实证分析各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研发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知识产出与RD经费投入强度、企业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企业数量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等有显著性关系;市场产出与企业资金投入、人员投入、RD经费投入强度、利润率和税负率等有显著性关系。最后,为政府及企业合理规划创新资源、科学提升产业研发产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昊洋  程小可  高升好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80-1690
以2009-2015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颁布使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增加,这种影响在高税率企业或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了企业参与研发活动的积极性。此外该政策不仅有效促进了企业研发活动的资产投入,还对研发活动的人力资源投入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实证分析了政府补偿对企业技术创新失败再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直接补偿与间接补偿均能提升再创新绩效,且直接补偿效果更显著;(2)企业所有制性质存在调节作用,国有性质强化了直接补偿效果而弱化了间接补偿效果;(3)政府直接补偿与企业再创新的R&D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即直接补偿存在临界值,临界以下表现为补偿溢出效应,临界以上则为补偿挤出效应。而政府间接补偿对企业再创新的R&D投入表现为补偿溢出效应。以上结果拓展了政府补偿方式影响企业再创新行为的研究视野,为政府制定基于创新容错的失败补偿政策与再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是提升企业原创能力、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基础研究与研发模式、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出发,以2007-2017年的我国企业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研发对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立研发、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影响不显著;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对产业发展阶段中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阶段具有正向的作用效果;独立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阶段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研发对基础研究促进技术开发阶段具有负向影响,对成果转化阶段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对基础研究促进产业化的两个阶段影响都不显著。本研究将研发模式、企业基础研究、产业发展阶段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全面的探讨了三种研发方式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阶段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研发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R&D支出及其经济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D支出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投资,同时也是人们所关注的一项重要信息。以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时象,对上市公司R&D支出水平及其经济效果进行研究。检验了R&D支出与公司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R&D支出与公司技术资产、盈利能力以及企业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R&D支出时于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投资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烨  王延章  崔强 《科研管理》2017,38(7):54-61
近年来,研发效率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但还没有针对产业集群研发效率的研究。本文选取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和研发人员数量为产业集群研发效率的投入指标,发明专利授权数为产出指标。并基于现有三阶段DEA未考虑决策单元之间合作关系的局限性,提出三阶段仁慈型DEA模型,并计算了2008-2012年我国10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研发效率,结果证实了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剔除了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后,各个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有明显的上升;(2)所在城市人均GDP和研究生毕业生数对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投入冗余和研发人员数量的投入冗余是正向有利因素,而政府资助研发经费占城市总研发经费的比重对研发经费内部支出的投入冗余是正向有利因素,对研发人员数量的投入冗余是负向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刘辉  滕浩 《科研管理》2006,41(1):193-201
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利用沪深A股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2011~2015年面板数据,探讨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的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但提升效果在各生命周期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处在成长期和动荡期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别存在三重和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果一是对企业研发投入管理有较好的启示作用,二有利于推动企业通过研发战略来顺利突破周期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