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全世界的运载火箭类型已逾百种。我国自1960年2月19日土法上马的T-7M首枚火箭升空,至今已经研制和拥有5个系列9个型号的运载火箭,具备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科技》2006,(9):18-23
探测器概况欧洲宇航局首个月球探测器;第一个采用太阳能离子发动机; 2003年9月27日发射升空; 2004年11月15日进入月球轨道;起飞质量为370公斤,造价1.08亿美元;长1570厘米,宽115厘米,高104厘米。主要探测任务首要任务:验证太阳能等离子体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研究月面化学成分,探寻月球极地坑内冰块,绘制月球矿物图;测绘月面地形,监测太阳X射线和阳光变化,近距离观测太阳风对月球的影响;探测镁铁比例,解释月球起源。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向来规规矩矩地沿轨道行进,从不任意妄为。但是如果哪天这个"老实人"非要越矩,脱离既定轨道,会发生些什么呢?如果地球脱离了轨道,那多半是因为太阳由于某种原因消失了,或者另一个更大的星体闯入了太阳系,向系内行星施加了比太阳引力更强的拉力。"出轨"之后,一切力的平衡就不存在了,地球很可能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直接朝着太阳的方向撞过去。地球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轨道是一直以来让我们免于被太阳吸走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百科知识》2011,(18):2+68-F0002,F0003
↑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即将搭乘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右图)它由美国波音公司研制,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后可让其绕地球运行9个1月严格地说,X-37B尚不属空天飞机,而只是为向空天飞机过渡作准备。  相似文献   

5.
关键词     
X-37B2012年12月11日,美国空军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将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发射升空,执行秘密试飞任务。这是X-37B飞行器的第三次发射。X-37B飞行器外形与航天飞机类似,但体积只有航天飞机的四分之一左右,机体长8.8米,翼展4.5米,往返太空和地面,可多次使用。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14,(5):F0002-F0002,F0003
正目前,人类探测器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比较罕见,因为太阳的光芒会损坏感光元件。但在2013年7月里的几天,土星与水星正好遮挡住太阳的光芒,为探测器给地球留影提供了绝佳机会。这两张照片摄于2013年7月19日,左图是"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拍摄的,当时它距地球约15亿千米;右图是"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拍摄的,当时它距地球约9800万千米。近几十年来,从太空拍摄的一系列地球照片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暗淡蓝点"。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飞至距地球60亿千米处回眸一瞥,留下了这张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1,(1):15-20
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序幕。通过轨道修正、月球面前空中"刹车"等,嫦娥二号一步步靠近月球,从距月面100公里的轨道突然探身至近月面15公里,给月面虹湾拍下了特写靓照。上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竞赛,掀起了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1958年~1976年8月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发射了45个月球探测器。1969年7月,美国"阿  相似文献   

8.
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众所周知,空间飞行器在轨道上的环境与地面是完全不同的,那里有高真空和来自太阳及其他辐射流的高能辐射。又因飞行器在飞行中受到的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相抵消,所以它又是一个微重力环境。为了设计和制造能适应这种特殊环境的航天飞行器,就必须开展微重力流体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在的恒星理论,光芒万丈的太阳在生命的尽头时,将首先“回光返照”,膨胀为红巨星,甚至侵占目前地球的轨道。这样一来,人类该如何从太阳系脱身呢?快点,再快点目前飞行器脱离太阳系所需要的速度是16.7千米/秒,再综合地球的速度约30千米/秒,还可以借助太阳相对于银河系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彭文 《百科知识》2010,(13):13-13
日本金星探测器“晓”号目前升空,随行的还有世界上第一只太空帆船“伊卡洛斯”号。升空后,其内部的太阳能电池薄膜将像帆船的帆一样展开,使太空帆船以太阳粒子撞击帆面后产生的作用力为动力。在飞往金星的半年航程中,它可以不使用燃料,仅靠沐浴阳光便可获得无尽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文摘     
正古人为何将节气定为24个?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它是根据太阳运行位置来划定的。太阳运行的轨道被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古人为什么将黄道分成24份,而不是20份或30份或是其他数值?除每月安排2个节气利于农时较为科学合理外,还与古人对数字12的推崇有关。12是古代用得最普遍的一个数字,如12月份、12时辰、12生肖、12神兽、12地支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在历经10个月的旅程后,于9月21日进入火星轨道。印度的"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紧随其后,于24日抵达火星轨道。随着这两个地球访客的加入,火星轨道上共有5个探测器在执行任务,再加上已在火星表面上工作的"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车,这7个探测器正源源不断地为我们传回关于火星这个红色星球的数据信息1."2001火星奧德赛"号探测器发射时间:2001年4月7曰入轨时间:2001年10月24日  相似文献   

13.
隼鸟还乡     
2003年5月9日,造价138亿美元、重约510千克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在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的使命是登陆小行星,采集样本并返回地球。这是人类第一个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外天体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4.
谢来 《今日科苑》2009,(13):20-21
美国航天局(NASA)的"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了。它将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月球陨坑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送入太空,开启"探月之旅"。任务的目的是在月球寻找水源并进行详尽的勘测,为2020年人类再次登月打前哨。  相似文献   

15.
1.地球绕自转轴的周日旋转。 2.地球绕太阳的周年运动。哥白尼确立了地球的这两种主要运动的存在。在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1543年)中详尽地研究了这两种运动和它们的结果。 3.地球自转轴方向的变化。从天极的位置和天球赤道与黄道交点的位置的变化观测出地球的这种运动。地球自转轴由於圆锥形的摆动(像陀螺的运动),每26000年旋转一周。这个现象称为岁差。公元前二世纪,依巴谷发现了天球赤道与黄道的交点每年移动50″的现象。哥白尼确定了地球自转轴的圆锥形运动。牛顿(1687年)阐明了岁差是由於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在非完全圆球形的地球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今科 《今日科苑》2006,(8):15-16
北京时间2004年7月25日15时5分,“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探测二号”卫星与已在轨道上运行的“探测一号”卫星构成了具有创新特色的星座式独立探测体系。中国的“双星”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密切配合的联合探测网,在从太阳到地球的空间中,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体系。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I0017-I0018
牛顿的引力理论正确预测两个互相吸引的天体(比如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它们的轨道基本是椭圆形。但如果有3个天体(比如太阳、地球和月球)互相作用,它们的运行轨道有什么规律?这就是著名的"三体问  相似文献   

18.
一种"奇怪"的假说地球,史前时代。地外高度文明的星际太空飞行器来访,从里面发射出一部里面装有电子仪器和摄像机的探测器,它飞行一段距离后,在事先经过仔细勘查过的地区着陆。  相似文献   

19.
观日"中国眼"2008年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艾国祥表示,首个由中国人研制的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将于2008年升空,这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将全面参与全球科学领域最尖端的太阳探测活动。艾国祥说,这座口径为1米的热光学望远镜将安装在一颗天文探测卫星上,被运载火箭送入离地面735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它将用于全面观测  相似文献   

20.
400多年来,天文学家们都只能远距离地观测和研究太阳,然而现在,美国NASA却计划派遣一艘探测飞船飞往温度奇高的太阳日冕,对太阳进行近距离的研究。NASA计划在2015年左右将这枚太阳探测器发射升空,并期望它能解开困扰科学家多年的两大太阳谜团——日冕和太阳风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