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情况分析 幼儿入园第一天是他们自出生后第一次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环境。由于对新环境陌生、畏惧,因此,入园第一天大多数孩子又哭又闹,尤其是一些适应力差的幼儿,这种现象要持续一个月左右。父母对孩子刚入园也不甚放心,常见有家长在室外悄悄地探望。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入园第一天”半日活动。  相似文献   

2.
每一学年,幼儿园教师都会迎来很多新入园的小朋友,家长也会将适龄幼儿送去幼儿园。入园适应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孩子一次重要的成长与改变,也是家庭陪伴孩子克服困难、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过程。幼儿教师面对幼儿入园有心理准备和工作经验,而大部分家长第一次面对孩子入园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易星 《今日教育》2010,(7):16-17
每年9月,幼儿园里都会迎来一批新入园的孩子。他们年龄小,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陌生的环境,孩子们总是哭闹不止,不愿意吃饭、不愿意睡觉,这造成了许多家长的困扰与担忧。因此,帮助新入园的孩子减少分离焦虑,是幼儿园、家庭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与家长应当从几方面着手来帮助新生幼儿缓解分离焦虑。  相似文献   

4.
在八年的幼教工作中,我深深感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下面是我对新入园幼儿家长工作的一些粗浅体会。一、坦诚第一次与家长见面,第一次召开家长会时,向家长坦露心扉。孩子初入园,家长最渴望的是与老师交流,向老师介绍自己引以为骄傲的宝宝,让老师喜欢他。他们会对老师的每句话语都很在意,估摸老师对他孩子的喜爱程度。为此,我总是抓住见面的第一次,家长会的第一次,坦诚地向家长介绍自己,介绍自己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如何面对内向的孩子,又是如何喜欢全面发展的孩子……并且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家长“对号入座”,家长…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孩子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被爸爸妈妈送到幼儿园.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对幼儿园充满好奇和不安.有些家长由于担心,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有些孩子在哭的时候家长难过地跟着一起哭.孩子们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难免心中充满焦虑和不安,家长们更是对幼儿园、对老师充满怀疑.因此,如何让新人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对新人园幼儿情绪的稳定,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马娟 《小学生》2013,(8):29-29
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生活,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以往我们一般采取:1.对新生入园进行家访活动,通过家访活动与幼儿熟悉。2.让家长提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3.正式入园时要求家长将孩子放下就走,不要舍不得或者迟疑。但刚开学时孩子的哭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适应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不少家长见孩子哭会表现出非常心疼,舍不得放手,任由孩子  相似文献   

7.
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入园适应工作是一个老话题 ,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但在这些方法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1 让家长与孩子强迫分离许多人认为 ,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以后 ,一旦孩子哭闹着不肯让家长离去 ,家长千万不能心软 ,必须马上离开。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分离法”。我认为 ,“强迫分离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只会加剧幼儿的分离焦虑 ,使那些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对入园产生恐惧。幼儿的情绪 ,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排解。在幼儿入园时 ,家长可以与孩子相处一段时间 ,并与孩子一起游戏。教师应热情迎接幼儿和家长 ,并…  相似文献   

8.
接待新小班幼儿人园,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工作。开学初,每天总有几个小朋友哭闹,拉着家长的手不放。以往,我认为这时家长应该尽快离开,不要等孩子有了情绪再走,孩子的注意就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转移,并安静下来。为此,我还把和家长的联系工作放在幼儿离园时进行。这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总觉得其中又缺少点什么。  相似文献   

9.
全黎娜 《成才之路》2014,(32):62-63
正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最大的挑战,他们将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新入园幼儿在与家人分离时产生出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及家长的情绪。因此,在幼儿入园之前,孩子、家长和老师三方面都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才能有效帮助孩子顺利入园渡过适应期。  相似文献   

10.
在新学期开始后的一两个月内,每天早晨总有些小班的孩子哭着闹着不让家长离开。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我觉得家长应做好这几件工作。 1.在孩子入园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看看幼儿集体游戏和其他的集体活动。在孩子正式入园的一两天内,家长可以陪同,  相似文献   

11.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在社会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一转折的重要时刻,家长该为幼儿顺利地度过入园关、愉快地适应幼儿的集体生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技能当孩子具有独立行步的能力以后,就对自己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家长应尽早的让幼儿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持之以恒,初步培养起孩子“自立”的良好道德品质。提前学会生活自理技能,这远比会写自己的名字、识几个数更重要。二、培养幼儿入园自豪感幼儿入园前应与孩子多谈幼儿园的事情,向幼儿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信息,与孩子一…  相似文献   

12.
欧亚芳 《动漫界》2022,(12):68-70
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场所,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 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亲人的怀抱,因为环境的变化、个人的习惯以及个体差异等,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 有的幼儿能及时调节自身情绪,顺利入园;有的幼儿则会出现紧张不安、闷闷不乐等情绪,或是特别黏人、爱哭闹、偏固执等行为,这就是所谓的...  相似文献   

13.
刚刚入园的幼儿免不了哭闹,绝大部分幼儿都有这样的阶段,这也是幼儿面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正常表现,同时是教师和家长倍感无奈的事情。幼儿入园是他们成长阶段的关键一步,不仅是每一个孩子需要共同面对的,而且是每一名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的。一般来看,每一个新入园的幼儿都会哭闹2个星期左右,即使是适应力较强的孩子也会哭闹一两天,很多孩子,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采用正确方式处理他们的哭闹行为,那么轻者会在短期内受到情绪的影响,然而哭闹行为过于严重的孩子甚至会对一生都产生影响。现如今减少新入园幼儿哭闹行为已经逐渐成为幼儿教师工作的重点,文章研究新入园幼儿哭闹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离开家庭、亲人的怀抱走进幼儿园,是每个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为帮助幼儿安全、平稳地渡过这一阶段,香港的一些幼儿园对新入同的幼儿采取一些措施,减少了这一特殊阶段对幼儿情绪所造成的伤害。他们允许母亲在头两个月内跟随孩子入园,使孩子在感觉安全的条件下逐渐适  相似文献   

15.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与小学生不同的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只有2-6岁,第一次入园的宝宝,也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离开家,和同伴过集体生活,所以家长格外重视,大多数家长都是四处奔走,为孩子选一家合适的幼儿园,却常常忽视了孩子上幼儿园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6.
九月,是新生入园的时候,不少新入园孩子的家长往往为孩子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而感到困惑。怎么才能使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呢?让我们听一听方老师怎么说———方老师对您说家庭教育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出现哭闹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因为他们出生后的头几年生活...  相似文献   

17.
金秋九月,是小班幼儿入园的日子。怎样才能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走进幼儿园呢?这要求家长和幼儿园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小班幼儿人园前的准备工作。作为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半年就应开始着手准备。第一,常带孩子和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交谈交往,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激发孩子要上幼儿园的愿望。特别是让孩子经常和那些活泼开朗、喜欢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18.
李梦 《教育教学论坛》2012,(S5):266-267
幼儿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幼儿的发展受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孩子上幼儿园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很难从温暖舒适、随心所欲的家庭适应幼儿园,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自己的亲人,面对更多的学习任务,更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刚入园的孩子的自由受到限制,就产生不安全、焦虑烦躁的情绪,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互相配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  相似文献   

19.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大批幼儿来到幼儿园.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大多数幼儿都会哭闹,有的甚至会长时间地哭闹不休.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找出造成幼儿哭闹的原因,这样才能针对成因采取措施,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尽快度过入园哭闹期,笔者认为一是要让老师的爱去抚慰孩子;二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迁移他们的感情关注点;三是要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四是需要家长配合.  相似文献   

20.
我园去年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哭闹现象少,且时间短。这得归功于入园前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为了开好家长会,老师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首先,他们为新入园小朋友精心制作了小挂饰,写上小朋友的名字。然后对新入园幼儿进行全面家访。通过与幼儿接触,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并在家访时带去小挂饰,送给幼儿。让他们在家长会那天戴上。与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