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艾灸神阙穴和口服氟西汀治疗,1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艾灸组有效率高达90%,与氟西汀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组疗效优于氟西汀组,且艾灸神阙治疗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氟西汀抗脑卒中后抑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西汀抗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入院后即给予氟西汀0.4mg口服,晚1次,6~10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60例,入院后口服多虑平25mg,每日1次,其余治疗两组均按脑卒中常规处理.在治疗1周、2周、4周、6周后分别以HAMD量表及ESS量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用药后1周即可显效,而对照组多在2周后显效.两组ESS评分均随HAMD评分下降而下降,两者呈正相关,而治疗组E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西汀抗脑卒中后抑郁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抑郁症的症状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收集近两年从综合医院转到我院41例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用抗抑郁剂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结果:41例抑郁症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应用氟西汀治疗后治愈率67.9%,显效率17.3%,进步2.4%无效2.4%.治疗前后HAMD表明五项因子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综合医院抑郁症多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应用抗抑郁剂治疗后,可缓解抑郁和躯体症状,加快躯体症状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氟伐他汀干预组42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d;对照组37例: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2周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IL-18和TNFα的浓度。结果药物治疗后,对照组(P〈0.05)及氟伐他汀干预组(P〈0.01)血清IL-18和TNF&浓度均明显降低;氟伐他汀干预组血清IL-18(P〈0.01)和TNFα(P〈0.01)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和TNFα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1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及改善头痛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P〈0.05)。结论: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疗效好,优于氟桂利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度洛西汀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及门诊确诊为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58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2.6%,其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及卒中的病灶部位无关,两组药物均能快速起效,治疗1、2、4、8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TE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度洛西汀治疗PSD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弗洛伊德的那个时代,医生面对那些难治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时,不得不求助于残忍的手段:药物和电休克来诱发癫痫和昏迷,让患者感染疟疾以减低大脑的狂热,或是切除大脑的额前皮层区。总之,这是非常令人绝望、又极其危险的治疗方式。20世纪50年代,第一种镇静剂———氯丙嗪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合成,宣告“温和精神药理学”时代的到来。随着其他一些药物相继问世,如治疗抑郁症的丙咪嗪、治疗精神病的安宁(眠尔通)、治疗严重焦虑症的安定和治疗躁狂症的锂盐,似乎所有精神病的治疗均告别了残酷的年代。1988年氟西汀问世,…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2000年8月~2006年5月,采用头皮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或门诊要求针灸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按就诊先后,凡在2003年8月之前就诊者采用传统针刺法,之后就诊者采用头皮针配合传统针刺法。分为对照组(传统针刺组)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35~82岁,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绘画艺术治疗对抑郁症状高职生的影响,更好治疗高职生抑郁症患者,选取收治的高职生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绘画艺术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绘画艺术治疗对抑郁症状高职生具有积极影响,能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治疗年青女性首发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0例18~35岁的首发抑郁症女性患者分为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疗程8周.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59.7%,有效率为87.1%;阿米替林组显效率为60.3%,有效率为86.2%,两药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2周末,西酞普兰组的HAMD减分率高于阿米替林组(t=2.68,P﹤0.05).治疗第4周末始,西酞普兰组的TESS评分低于阿米替林组,两药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年青女性首发抑郁症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依从性好,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