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试图用语言学的观点来解释翻译研究中的一系列主要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翻译理论的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回顾了翻译学研究的语言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即由句法翻译发展为语义翻译并向语用翻译的转向,并探讨了这三个阶段的翻译研究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罗曼.雅克布逊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为语言学视角的翻译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有关翻译问题的探讨对于翻译理论的发展具有如下三点启示意义:其一,从符号学的视角对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类别的三分法;其二,差异化对等概念的提出;其三,诗歌翻译中存在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3.
西方翻译研究学派对于现如今翻译学科发展的繁荣景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运用全新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对于该学派的再次解读,对于准确把握翻译学科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珊·巴斯奈特是翻译的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文化翻译观对当今翻译界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语言学的研究有了巨大的进步.语言学家纷纷从符号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以及描写语言学等角度剖析翻译问题,企图从语言学角度找到解决翻译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圣经>翻译在西方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王.从纪元初期直到今天,人们对<圣经>的翻译从未停止过.它所涉及的语种范围、译本种教及译本的使用频率等,都是任何其他作品的翻译所不能比拟的.本文回顾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及现代<圣经>翻译的历史,勾勒出了波澜壮阔的西方翻译史上<圣经>翻译的发展画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性别的社会性出发,研究性别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文本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诞生了新的翻译学派及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学派,并具体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手段及男性译者与女性译者处理译本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发展现状(2000-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选取了2000-2005年国内核心翻译期刊<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中所有涉及商务英语翻译的论文,从中分析了六年来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翻译理论分为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和文艺学派翻译理论。不论哪一派理论都不太重视译者 ,尤其是译者的心理活动的研究。而译者的心理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认为翻译研究也应该以人 (译者 )为本。有必要研究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心理活动对译者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提出翻译心理学是一门亟待承认的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相似文献   

9.
同为以人类体验认知为基础的关联翻译理论与转喻,必然有着一定联系.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运用直接翻译与问接翻译概念分析<红楼梦>杨译本中的转喻翻译,揭示用关联翻译理论可以解释<红楼梦>中的转喻翻译,同时指出译本某些地方采用完全意译的手法,没有很好的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和满足译语接受者的期待,可以尝试运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0.
翻译心理学:亟待承认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翻译理论分为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和艺学派翻译理论。不论哪一派理论都不太重视译,尤其是译的心理活动的研究。而译的心理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认为翻译研究也应该以人(译)为本。有必要研究译在翻译实践中心理活动对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心理学是一门亟待承认的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相似文献   

11.
简述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发展,着重从描写翻译学、翻译过程的行为、翻译的动态对等理论、认知心理模式、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论、功能语言学派和释意学派等方面对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进行述评,旨在对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当今西方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学派--描写学派的起源、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以及这个学派的特点.文章论述了描写翻译学派对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扼要介绍了许建忠教授的新著<翻译生态学>,回顾了该书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理论框架,对书中翻译生态学指导翻译理论和实践的主要观点做了一一介绍.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翻译学与生态学的理论紧密结合,并将翻译研究的历史进程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的大趋势渗透其中,对此笔者在文中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论述布拉格学派的戏剧结构观、戏剧符号"动态论"和戏剧表演"前景化"等理论,阐述他们的理论对戏剧翻译发展的贡献。布拉格学派的戏剧理论揭示了戏剧的重要特征,为戏剧翻译理论框架的形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多元系统论是由特拉维夫翻译学派的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教授提出的有关翻译的理论体系。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同属该学派的左哈尔.沙维特教授提出"儿童诗学翻译论",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研究。这种对边缘文学翻译的研究体现了多元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将多元系统论在实践中的拓展性运用。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选择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作为研究李白诗<静夜思>英译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外不同翻译家的一些英译本翻译展开研究,通过他们各自对同一首诗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译本的比较,并结合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理论对不同译本所产生的文学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是翻译诗的最佳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哲学家皮尔士全面提出了符号学概念和研究范围.符号学的发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雅克布森是第一个吸收皮尔士符号理论的语言学家.文章试图从皮尔士符号学角度分析雅克布森的翻译理论,提出跨学科研究是翻译研究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其核心是"目的论".根据目的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种以翻译目的为核心的功能翻译理论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由于儿童文学本身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也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我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总的来说,在学术界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地位.该文将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希望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传播深入发展,翻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翻译理论也层出不穷。功能翻译理论为汉英翻译开辟了全新的视角,是翻译理论的代表学派。本文讨论了功能翻译理论针对不同交际文本在翻译实践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刘立云 《考试周刊》2008,(12):35-36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成功的翻译,除了要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以<红楼梦>的不同英译本中对涉及文化问题的不同处理从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