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同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事业正式联系起来,是在一九四二年初。当时边区正在进行伟大的整风运动,教育上也在清算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在这一年的三月十五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由徐特立同志署名的代论《生活教育社十五周年》,开始在边区介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文章认为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与小先生制是实际的,同时又是革命的。”“如果把生活的教育看为是对中国的病症下药,那末就值得我们尊重该社的实际精神和革命精  相似文献   

2.
郁桂珍 《文教资料》2006,(34):69-70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且又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主要观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行知行”、“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关键是要理解和把握核心内容,因为生活教育理论揭示了教育的内在规律,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哲学思想,因而不因星转斗移、社会变迁而湮灭光泽,过去、今天、将来永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一、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实践第一思想1934年7月,《生活教育》刊登了署名陶行知的文章《行知行》,标志着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和生活实践中思想…  相似文献   

3.
题记:陶行知先生在1919年4月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第一流的教育家》的文章。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批评了三种庸俗的"教育家":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去办学"。陶行知先生指出,今日之教育家,必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第一流的教育家。时至今日,陶行知先生批评的三种庸俗的"教育家"依然非常普遍的存在着,虽然不是每个教师和校长都能成为教育家,但他一定要有成为教育家的情怀,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有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62):136-137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活的教育》和《仍在不辍研究中的活的教育》两篇文章里提出"活的教育"思想。我在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和研读陶行知系列文章后,从"活的材料""活的方法""活的精神"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历史教学上的探索,以此践行"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35年1月1日的《生活教育》第1卷第22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拉夫教育》。该文现已收入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陶行知全集》第3卷。时隔半个多世纪,再读先生当年发表的这篇文章,深感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办好教育,仍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1939年12月答复一位朋友的信《谈生活教育》可以称得上是一篇探讨生活教育理论的精辟论文。1937年,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事变,全国进入抗日战争,到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当时,陶行知先生受全国各界救国会委托乘出席世界教育会议之便,前  相似文献   

7.
“生活即教育”既是陶行知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生活即教育”命题是针对当时中国教育太重书本,与生活没有联系的弊端提出的。关于“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发展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命脉。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1922年陶行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生活教育》一文,用英文表述了“生活  相似文献   

8.
记者:胡老,您是陶行知的学生,又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副会长,《陶行知全集》1~11卷的主编,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请你谈谈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是怎样提出、如何发展的呢? 胡:陶行知1913年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中就闪现着“创造”的光点。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明确无误的是1919年,他提出“创造精神”,“创造的教育家”(见《第一流教育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陶行知全集》第1卷25页,以下简称全集×卷×页),把创造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上有两位伟大教育家,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陶行知。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位毫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江泽民同志也称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我之学校观》、《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创造是中国教育之完成》等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从1927年起先后发动四个教育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的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主教育运动。这些运动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留给中华民族教育宝库中的一朵珍贵的奇葩,值得我们珍惜并认真研究汲取,而它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到底何在,读了陶行知先生的《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我们就会豁然开朗。这篇陶行知先生1934年11月11日在山海工学团讨论会上的发言,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陶行知是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影响的进步教育家。1914年赴美留学,并成为杜威的学生,1917年,陶行知回国从事教育事业,1919年在《新教育》第1卷第1期的《试验主义与新教育》一文中提出要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新教育,之后在长期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陶研》开设的常规栏目:【实验学校】有关行知实验学校的建设的调研、采访、总结类、研究类文章。【行知论坛】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当代实践的探讨类论文。2017年的选题有生活教育当代化、生活力、新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研究等【教师成长】一是教师学陶师陶的心得文章;二是学习陶行知的师德的心得文章;三是教师学习陶行知的成长文章;四是优秀学陶教师的采访文章。【学生培养】是有关学生培养的陶研论文。  相似文献   

13.
教育书亭     
《陶行知的故事》叶良骏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继《陶行知教育思想论述》后的又一新作,全书分爱国、献身、求真、教育、友谊、幽默、家教等10个篇目,用180多个小故事,以艺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笔者阅读了《走进陶行知》《陶行知文集》等书籍,从中深深感受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依然体现出了深刻的现实性和创新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对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渗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余儿岗儿童自动小学三周年纪念》是1934年9月4日陶行知为佘儿岗自动小学建校三周年而写的。这首短诗质朴豪放,立于天地的大写意让我们看到了陶行知的浩然之气和青云之志。本文试对这首教育诗的内容及意境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目前的任务》是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社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的整理稿,全文不到2000字,当时发表在1939年1月10日出版的《战时教育》第3卷第10期上,现在收录在1991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全集》第4卷。《陶行  相似文献   

17.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针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合中国教育实际,在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新的教育理论。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则是我们解读和实践该《规划纲要》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这一期我们刊登了杨方忠老师的文章《教育改革应该借鉴生活教育理论》一文。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教育的改革需要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这个新的理论应该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之父,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中国的现代化教育,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国当下的教育,已经成为满脑子应试教育的新八股教育,陶行知对传统教育的批判鞭辟入里,对现代化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论阐述。新八股这个病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药来治,是最为有效的。尤其可贵的是,写这篇文章的杨方忠老师多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他的思考来自教学的第一线,这就更说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有强大的生命力。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是什么,应该怎样体现?我们希望大家来关注这个问题,希望广大第一线的教师也能参加到这个讨论中。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改革应该借鉴生活教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方忠 《生活教育》2011,(17):23-26
这一期我们刊登了杨方忠老师的文章《教育改革应该借鉴生活教育理论》一文。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教育的改革需要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这个新的理论应该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之父,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中国的现代化教育,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国当下的教育,已经成为满脑子应试教育的新八股教育,陶行知对传统教育的批判鞭辟入里,对现代化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论阐述。新八股这个病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药来治,是最为有效的。尤其可贵的是,写这篇文章的杨方忠老师多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他的思考来自教学的第一线,这就更说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有强大的生命力。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是什么,应该怎样体现?我们希望大家来关注这个问题,希望广大第一线的教师也能参加到这个讨论中。  相似文献   

20.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在读过《陶行知教育读本》后更加感受到这位人民教育家的殷殷奉献之情,拳拳赤子之心。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