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贡院     
贡院是与考试有关的地方。北宋时,地方开始设立贡院,以满足考试需要。南宋时期,贡院普遍修建,在城市中很常见。明清时期,北京顺天贡院规模仅次于皇城,地方贡院则成为各地最大的建筑群。其中,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的江南贡院,经不断扩展,至晚清时规模宏大,仅考生号舍就达20644间,与北京顺天贡院并列全国考场之首。清朝末年,改革科举制度的呼声高涨。1905年科举被废,贡院失去了依存的土壤和原本的作用。各地贡院渐遭拆毁,现今已无完整遗留,仅个别单体建筑幸  相似文献   

2.
在七朝古都的开封城东北隅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中,坐落着河南贡院碑和执事楼(今河南大学校园内)。河南贡院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贡院之一,也是科举制度自隋大业元年(605)设立以来,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1300年历史的科举制度的宣告终结地。2005年是中国科举制度被废除的第100个年头。河南贡院始建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科举考试的终结地。最初,河南贡院只供本省三年一次乡试会考之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开封的地方官在河南贡院的后面周王府(今龙亭)遗留的煤山上修建了一座万寿亭,占用了河南贡院的大片土地。那里地…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地名中,有贡院头条、贡院二条、贡院三条、贡院西街、贡院东街。北京市档案局、档案馆便座落在贡院西街。贡院就是考场。自明代始封建皇帝在这里开科取士,“邦国举贤者于王”因得名,是我国最高封建统治阶层选拔人才的地方。贡院座落在建国门内大街路北。元、明时期属明时坊,乾隆时属正蓝旗,是在元代礼部的旧  相似文献   

4.
<正>至公堂是贡院建筑群的中心,至2011年,恰有512年的历史。五百余年风云变换,至公堂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明清云南乡试活动的中心"至公堂"三个大字原为明代严孟衡所写,后被毁,现为今人重书。其正门中间有横额:"旁求俊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内中轴线西侧有两座古朴典雅的四角攒尖顶碑亭,亭中各矗立着一通高272米,宽1.14米高大厚重的碑石.双碑碑帽前后均刻有腾跃于黄河巨浪之上的双龙石雕,方形碑座的四个侧面亦刻有腾龙浮雕,碑文楷书字体工整,堪称书法佳作.虽历尽沧桑,碑石稍显斑驳,但大部分字迹依然清晰.这两通"贡院碑"之所在正是清代河南贡院旧址.一、贡院嬗变——追忆逝去的时光中国的贡院始置于唐代.唐人李肇在其《唐国史补》中说:"开元二十四年(736),考功郎中李昂,为士子所轻诋,天子以郎署权轻,移职礼部,始置贡院."从此贡院就成为科举时代考试贡士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对读书人以及国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考试制度,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科举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贡院是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专用考场.作为“抡才重地”,贡院是中国唐代到晚清知识分子魂牵梦绕的一个地方,从唐宋至明清大部分政治家、文学家、著名学者都经历过贡院场屋生活.贡院建筑规模宏大,考试规制严密,是科举制度的具体象征.  相似文献   

7.
在建国门内大街路北,有一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它附近的胡同还分别名叫 "贡院东街"、"贡院西街"和贡院头条、二条、三条等.  相似文献   

8.
吴朋飞 《历史档案》2020,(1):120-122
《历史档案》曾于2012年第4期刊发《河南贡院清代碑记两通》一文,(1)内有辑录整理的雍正十年(1732)《改建河南贡院记》(简称"雍正十年碑")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河南贡院记》(简称"道光二十四年碑")碑文两通,为学界研究河南贡院乃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很大方便。2012年,在济源宋村发现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拓本(简称"道光十一年碑"),并据此重立石碑,与原存河南大学校园内的两通清碑一起,保持了河南贡院碑记的完整。兹对此碑文略作简介。  相似文献   

9.
也许您还记得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有菜市口刑场刀斩贡院主考官的一场戏,很是生动感人.事出于科场舞弊案.  相似文献   

10.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坐落在开封市内东北隅,北依宋开宝寺塔和铁塔湖,东傍沧桑斑驳的明清古城墙,西望著名古迹龙亭大殿。它是七朝古都———开封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高校中第一处“省宝古迹”。在全国高校中也是为数不多的近代优秀建筑群。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是一组自191  相似文献   

11.
顺治十四年丁酉科江南乡试,正主考左必蕃,副主考赵晋。榜发,两江士论哗然。虽获隽者多江南名土,而中式举人,大半由出卖关节获选。土子群集贡院前,在贡院大门张一联日:“赵子龙一身是胆,左丘明有目无珠。”并于贡院大门上,将“贡”字改为“卖”字,“院”字用纸贴去车旁,变成“完”字,于是贡院变成了“卖完”,京师内外哗然。台谏奏参,诏以该科江南中式正副榜举人一体来京,由皇上亲临,再行考试。京江张玉书,文列第一,首比“不为朝廷不甚爱惜之百,亦不受乡党无足重轻之誉”,最为今昔传诵,谓有宰相风度。吴汉控兆赛,惊才绝…  相似文献   

12.
河南贡院,河南科举考试的场所,在历史上历经变迁修复,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科举考试制度的终结地,在中国的科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河南贡院,河南科举考试的场所,在历史上历经变迁修复,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科举考试制度的终结地,在中国的科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这密密匝匝的平房是干什么使的?它是明、清两代读书人在京参加会试的场所——贡院。现北京市档案局就在此地。在明清两朝为官,科举是正途,读书人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一系列考核,乡试中者称举人,可参加会试,会试中者称贡士,然后参加殿试。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周原遗址2014年发掘的凤雏三号基址(F3)和以前的凤雏甲组建筑、云塘—齐镇建筑群、召陈建筑群,从建筑组合的类型学分析,三大建筑群在周原遗址聚落变迁中的位置,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等角度出发,论证凤雏甲组的始建年代应为西周早期。指出周人的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凤雏建筑群)应是对商代建筑形式的模仿与学习。结合西周铜器铸造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可发现大型建筑也遵循着同样的过程,即西周早期的凤雏建筑群秉承商代建筑特征,中期的召陈建筑群体现周文化特征,晚期的云塘—齐镇建筑群,此后秦马家庄宗庙建筑延续其风格。最终推测凤雏建筑群的设计者的族属为商人,而其使用者身份的为周王或其在周原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16.
走进地处贡院的市档案局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迎面墙上新镌的12个赫然大字——保存城市记忆服务科学发展(下称口号)。北京档案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这一口号,给人以许多联想、深思和启示。首先,口号用朴实无华而又生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有三次大的科场案,其中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发生在南京贡院的江南科场案震惊朝野。这不仅是因为扬州盐商子弟科场舞弊中举,更离奇的是作弊者和审判者最后一起被问罪。对于在扬州开审的这起案件,到底有没有审  相似文献   

18.
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建筑群,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历史见证物,也是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科学性和民族性有机统一的范例。该建筑群的科学性,既表现为建筑式样的多元化,也表现为建筑结构、功能和材料的多样化;该建筑群的民族性,不仅体现在空间序列以中轴线为主体、左右对称的布局上,而且体现在建筑式样、色彩和材料的传承应用上,以及建筑造型的寓意上。该建筑群的科学性和民族性的对立统一,折射了在中西文化碰撞背景下,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并行不悖的一种奇妙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明宫建于公元635年,毁于公元896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以木制为主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大明宫的建立,很好地体现了唐朝国家实力,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杰出的建筑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大明宫建于公元635年,毁于公元896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是以木制为主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大明宫的建立,很好地体现了唐朝国家实力,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杰出的建筑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