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于1987年至1993年间先后在上海三联书店和香港三联书店工作,分别担任过这两家出版机构的副总编辑和总编辑.我一直认为,自己对编辑工作的认识是在三联书店工作期间逐步成熟起来的.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曾先后策划了十多套丛书、三四百种选题,亲自担任过近百种图书的责任编辑,这些图书获得过各种各样的奖励和荣誉,但是,对我来讲,最难以忘怀的是策划和主编"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2.
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从事科技编辑工作已十年有余,十余年的经历使我体会到做好这一工作之不易。许多社科、文学艺术、少儿读物的图书编辑,做到了兼学者、作家、编辑于一身,而对于不在科技工作一线的科技图书编辑,做某一专业的学者或作者很难。与科技作者相比,你是外行。外行审读加工内行的书稿,肯定比较吃力。何况科技图书编辑要将有关计量单位、图、表、参考文献的规范,一点一滴地贯彻到书稿当中,不敢有丝毫怠慢,还担心有疏漏;更何况在考虑图书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时间效  相似文献   

3.
图书编辑工作的基本原则不是谁主观随意制定的,而是图书编辑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客观必然性的要求,是图书编辑工作固有的规律性。各类图书的编辑工作都有自己的具体原则,如社科图书的编辑工作原则,科技图书的编辑工作原则,文艺图书的编辑工作原则,少儿图书的编辑工作原则,辞书的编辑工作原则。等等。我们这里说的基本原则,是适用于各类图书编辑工作的原则,具有普遍的意义。图书编辑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列举出下面四点,即适应服务原则,选择优化原则,稳定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一、适应服务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外部环境对图书编辑工作的影响和制约。图书编辑工作的外部环境是整  相似文献   

4.
李卫国 《中国出版》2023,(S1):21-24
由于父亲工作的缘故,从小我就对图书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进入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在经过多个岗位的历练后,成了一名少儿图书编辑。调入编辑岗位之前,其实我的内心是忐忑的,对自己能否胜任岗位心存敬畏。有人说,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但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图书出版物是商品”这一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编辑的头脑之中。我国出版界几乎所有编辑都已经认识到图书出版市场对于出版社和编辑自己意味着什么?因此,越来越多的编辑开始研究市场,试图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来指导、组织编辑工作。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多数编辑还只能着眼于国内的图书出版市场,还没有能力跟踪国际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更少有编辑能够把自己编辑的出版物推向国际市场。1886年,由法国大文豪雨果倡导的《保护文学和艺术的伯尔尼公约》在瑞士正式签署。这标志着世界性的版权贸易开始出现。狭义的版权贸易一…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编辑不过是剪刀加浆糊。我说,剪刀与浆糊固然不可少,但编辑还有一支笔,改稿是这支笔的重要功能。我在十年编辑工作中不断体会,越来越觉得改稿之笔是十分重要而又得小心慎重的。一、什么是编辑改稿图书质量的优劣是出版生产力高下的标志。编辑是活跃的生产力,编辑改稿是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要环节。编辑改稿的内涵是图书质量的优化,是编辑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参加专业会议是编辑调研的一种主要方式与途径,其作用主要有了解行业动态、收集行业信息、结识行业专家、洽谈写作意向,为下一步策划选题、物色作者做好准备。这是图书编辑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重视参加专业会议甚为重要。我是一个从2 0世纪90年代初走到2 1世纪的编辑,经过了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没有压力的工作模式转变为激烈竞争的工作模式,我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参加专业会议的问题上更是感触颇深。  1 主动参加与自己出版方向密切相关的专业会议  专业会议不是参加得越多越好,参加得多,并不…  相似文献   

8.
1994年,我编辑的《计算固体物理学》一书荣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1996年,我编辑的《电磁理论中的并矢格林函数》又荣获了第十届中国图书奖。两次获得国内图书大奖,心中感受颇多,我惟一想说的是:这是编辑树立精品意识,积极参与实施精品战略的结果。下面,我想就自己的工作体会,谈一谈实施精品战略中有关编辑的若干问题,以求教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9.
《图书发行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自创刊以来,已经过了十个春秋,这十年是伴随着发行体制改革而渡过的十年,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走向成功的十年。 我初次拜读《研究》是在安大求学时,系里几位老师是《研究》的编辑,我很敬佩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及在办刊工作中所表现的奉献、敬业精神。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芜湖市店业务科工作。芜湖市店近几年的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高,这与把《研  相似文献   

10.
《赏识你的孩子》 编辑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出版社从事少年儿童图书的编辑工作,几年中,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出版了许多教育孩子的图书,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都忽略了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家长。我在编辑图书和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候,作者和编辑耗费了  相似文献   

11.
这两年,我省各专业出版社先后成立,大批新同志进入各编辑部学做编辑工作。新编辑的第一句话是:“请多指教!”急于熟悉编辑工作的心情溢于言表。有人对我说:“你到出版社有五年了,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你这第一步是怎么迈的,这种体会对于新编辑可能更容易理解。”在这么多老编辑面前,我有胆侈谈什么体会吗?然而,初入编辑部时,自己那种惶惑、急切,碰到难  相似文献   

12.
编之初     
我是1984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出版社工作的。第一年没有发稿权,由老编辑带着“学徒”,跟着老编辑看稿,但没有署名权。我做编辑从事的第一项工作是给我的“师傅”编辑的一本名为《通俗(资本论)》的书稿核对原文。这是一本字数约3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既然是解读无产阶级“圣经”《资本论》的图书,引文和注释自然是少不了的,几乎每一页都有引文和注  相似文献   

13.
钟昭会 《编辑学报》2015,27(3):304-305
我非常热爱编辑事业,先后编辑过高校校报、高校学报和高校图书,迄今已在编辑岗位上工作20余年.这些年的编辑经历告诉我,编辑的海洋浩瀚无边,永无止境,编辑人员更无骄傲自满的资本.不管你学历多高、资历多深、经验多多,在编辑工作中,你都会时常碰到许许多多的新知识和疑难点,甚至会面临全新的挑战与严峻的考验——唯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学习各种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技术,才能胜任编辑这一严谨而繁杂的职业.  相似文献   

14.
且行且修行     
正2005年研究生毕业离开校园后,我就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对外合作中心,从事编辑工作。没过多久,领导考虑到我学习英语专业出身,安排我继续编辑工作,同时兼做版权贸易。我边干边摸索,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略有所知,这一干就是近十年。回顾十年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这是一段修行之旅,一路走,一路思考,一路修炼。感谢指出我不足的人接触版权贸易后,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帮助编辑部联系引进一套海外图书。任务并不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为什么编写《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为了服务于实现我国出版工作的总目标:多出好书。多出好书就要不断提高图书质量。目前妨碍提高图书质量的问题之一,是编辑工作的不规范,也就是编辑工作的随意性。如何制定编辑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是编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编辑学会有一份责任。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愿意尽力而为。这就是事情的由来。 中国编辑学会常务理事会把编写《规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图书出版与营销已经全部走进市场化阶段。对图书编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编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当前,图书出版业逐渐出现了新的发展空间,图书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多,图书的样式与版式也在不断地更新。这也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就对这一内容给予探讨。  相似文献   

17.
策划,近几年编辑工作中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事实充分说明:图书的双效益、精品、品牌离不开策划。正像《中国新闻出版报》去年11月报道的,“策划编辑制——大势所趋的编辑创新模式”。早在十年前新闻出版署就明确指出:“图书质量的提高,首先取决于选题的优化,优化的第一步要搞好选题策划工作”。选题策划本来就是编辑工作中的应有之义,只是因为在传统编辑模式的影响下,“策划”被淡化了,今天不仅是要恢复它的功能,而且应该强化,这已是人心所思、大势所趋。现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初版、2004年第二版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丛…  相似文献   

18.
倪明 《中国编辑》2007,(3):24-25
我在出版社工作已有十多年了,虽然没有大的成就 ,但策划、组稿、编辑了不少图书,对编辑出版工作始终充满着热情。我学的是数学专业,主要做的是数学图书。虽然在数学上没有成就,但喜欢数字,习惯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图书的生命在于质量,这已成为出版界的共识。一部精品图书的髟响力胜过十部以至几十部一般的作品。质量高,精品多才能赢得读者,赢得市场;质量高,精品多才能树立一个出版社的形象,创立品牌。实施图书精品战略的关键是图书质量。图书质量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质量,体现在选题、内容和编辑加工上;二是外在质量,体现在校对、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等方面。这两者各有侧重、互相关联,组成图书质量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我做文学编辑工作三十多年,其中二十年做文学杂志,十来年专做图书,在做杂志时,也做一些书,是有选择性地做,自己觉得好就做,不好就推辞了。编的书不多,但几部获茅奖的书都是那时编的。办杂志赔钱,可我做的图书却能赚好些钱。之所以要谈做杂志的事,是因为文学杂志对文学编辑的训练非常有益,我自己的审美建立、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