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莎士比亚笔下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她们改装目的有“防御”和“进攻”两种:防御男人对她们贞操的破坏;攻入男性把守的社会建功立业。“女扮男装”后她们有的能自觉按照男人的行为标准去做,以进一步契合男人身份,而有的只是套上了男性的服装,做的还是原来的那个“她”。在她们不同的目的后面掩藏着共同的男权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夏尔·佩罗笔下的女性形象有两类比较突出:一类是理想型的女性。这些女性受到作者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她们外表美丽可爱,性格温和、有耐心,具有牺牲精神,对父母和丈夫都很顺从。这类女性几乎拥有完美的“公主”形象,最终通常会嫁给合适的“王子”。另一类是非理想的女人。如果是反面角色,她们常以“继母”或“女巫”的身份出现,性格常常是懒惰、粗鲁、愚蠢和贪婪的,如果是非反面角色,她们则常以公主和王子的媒人身份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夏尔·佩罗的童话故事中,男性不服从禁令的结局与女性不服从禁令的结局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而我想说,一个悲剧女人的背后常常是因为有一个造成她悲剧的男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很多:刘兰芝、杜十娘、祥林嫂、窦娥……其悲剧均催人泪下,其悲剧原因干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她们背后都有一个造成她们悲剧的男人。笔者仅以焦仲卿为例,探究一下刘兰芝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女性的思妇身份是男权中心文化的一种强行规定,其中体现着男性主宰女性的意图。《诗经》时代的女子还较少礼教束缚,有着较大的活动自由,她们的生活空间也相对广阔,情感状态也多有波折,内心世界自然是立体多变的。同为思妇,她们并不同于后世女子,一味地围绕着丈夫缠绵悱恻,诌媚不已,她们有更广阔的情感寄托,也有自信的情感基础。因而,《诗经》中的思妇之“思”,其实应该是女人之“爱”,而不单纯是无主体人格的单相思。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在刻画男性士子形象的同时,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本文试从人物身份、行为方式和观念等方面把书中的女性分为四类:母亲形象、妻妥形象、妓女形象和“才女”形象,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从传统文化和女性自身独特心理等角度对她们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几类女性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女人”是“女”与“人”的统一体,这种统一是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作为“女”须被男人认可;作为“人”须被社会接受;作为“女人”则要被女人自身认同。女人的认同是“女”与“人”统一的关键,它与女人的文化素养和自主意识密切相关。自主了的女人,不仅作为社会存在的客体,自觉地有选择地接受着社会和男人给女人制定的标准,而且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塑造自身的同时,也塑造和改造着男人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怀孕的女人最美丽”、有人说 “女人有了宝宝就没了形象”、有人说“没有 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有了宝宝之后,究 竟该怎么看待“面子”问题。关于这个问题, 许多老婆和老公都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作品所构造的是一个典型的男性中心社会,他的男性身份使他不可避免地误解、歪曲女性人物,与当时父权社会对妇女的态度相一致。对妇女形象的塑造有失真实,要么是脆弱者,要么是淫荡者,要么是雄性化的女人形象。女性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在精神上给予女性以无情的批判。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物,并受生育的拖累,且大多数人都甘愿附属于男人。莎士比亚一会把女性抬为天使,一会又降为恶魔。戏剧没有对女性完整且正确地描述,有的只是男性的意愿塑造。  相似文献   

9.
张萌 《八小时以外》2014,(8):108-111
想要做男人心目中的女神,只需要一个标准,那就是身材好,够漂亮!但是,想要做女人心目中的标准男神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女人天生就是爱挑剔的动物,所以你经常会听到她们说:“完美男人最好是帅一点儿,高一点儿,浪漫一点儿,顾家一点儿,幽默一点儿,肌肉多一点儿,再加上很多很多的才华……”对于这个听上去不可能达成的标准男人们嗤之以鼻:“白日做梦,天下哪有这般完美的男人!”女人们则还击道:“怎么没有,请你回去看看休·杰克曼!”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颠覆了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性的束缚与奴役。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的角色要求,挑战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违背了“男人老成持重”的性别塑造,反叛了男性友谊的“君子之交”,凝聚了男人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生儿育女似乎是女人的“专利”,男人活动的天地是社会这一大舞台。但现在国外有父亲请假育婴新趋向。在美国,至少有40%的大公司,  相似文献   

12.
她们一个班充其量也汉仅就几个可这几个就顶起了属于她们的“半拉天”使这刚阳的男性世界多了几许迷人的温柔和几滴让男人们相思的泪她们就一起唱歌,一起大声地读书她们敢和男人比高低舞场上拔尖,学习上也要拔尖这不,刚结束的考试头五名里她们就占了仁然而,她们不是来装饰这个世界的她们是为了一个梦来的刚结婚三天,她就来了撇下才满月的孩子,她就米了可她们毕竟是女人啊她们思念丈夫、思念孩子思念极了全班数她们就爱笑也就爱哭全班数她们收到的信最多写得也最多全班也顶数她们最让人产生联想为了实现那梦她们中有人偷偷地将盈盈的乳汁挤到…  相似文献   

13.
任何民族都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然而,在以男性为本位的文化中,以性别为标准,人类被划分为尊卑迥然的性差等级,女人不再是人,而被物化为工具。任何民族的历史都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然而,在男性文化中,“历史”成了一列单轨的列车,它只承认、只描述、只记载男性的历史,而抹去女人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部“男性文学”,《水浒传》基本上写男人的打家劫舍,南征北战,女人只是其中的点缀,而且女人们无论当死与否,最终结局几乎全部是“不得好死”,她们的死只是众好汉上梁山的一个由头。  相似文献   

15.
在男权中心文化的社会里,女性从来都是作为与男性主体相对应的被动的客体而存在的,这种地位无疑也体现在文学作品当中。《亮剑》作为一部男人的戏,塑造的主要是男性英雄形象,女人只是戏中男性的陪衬,她们的生存目的是以所选男人为核心的,她们的生命价值的唯一依托点就是男性。女性主体意识在文本中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而这正是男性作家创作的惯例。  相似文献   

16.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男性的刚强与力量使他们有更强的谋生本领。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现代,由于机器生产代替体力劳动,女性那种与生俱来的柔韧性,使她们比刚直有力的男性更能适应万变的社会,城市为女性找到了一个施展身手的舞台,女人和男人终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女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作品中的主人公包括拳击手、斗牛士、军人、猎人、酒客等诸如此类的“标准男人”形象,在其几部重要作品中,也描写了女人。因此,对她们给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长发型与短发型女人的对比,揭示了海明威的“青丝情结”和他内心的矛盾隐衷。  相似文献   

18.
女人是男人胸中的第24块肋骨,找到她之前,男人的胸口一直隐隐作痛。诗人说:女人,美妙无比。女人,无以伦比。(一)好女人和坏女人很同意,温瑞安的观点:“女人祸水,男人祸火;红颜祸火,壮士祸土。”一翻开史书,才发现中国人眼里大抵是两种女人:好女人和坏女人.好女人就是能守节操,遵守’三从四德”的,符合“社会道德”的女人。坏女人就是妲己、妹喜这一流国色天香,却不幸成为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潘金莲一类的淫妇;吕后,武则天一类权利欲极强的女人。好女人是夫权社会体系的遵守者,她们的奖励是一座座高大的“贞节牌坊”。坏女人的惩罚是千年的口…  相似文献   

19.
荷马史诗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于那个英雄时代的女神与妇女等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无论女神还是女人,她们女性意识都还没有萌发,处于屈从和附庸的地位,女性用男性的标准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被缚在男性的尺度之上,成为了男性的“他者”。  相似文献   

20.
齐学东 《现代语文》2007,(3):118-120
曾经有学指出,《三国演义》里的女人大多是好的,《水浒传》里的女人大部分是坏的,此言不差。她们是一块铜版的两面,一好一坏,其根源都是作的封建妇女观,但是又有很大不同。《三国演义》里的烈女节妇,都是小姐命妇,是男人的政治工具,或为他们的政治斗争服务,或为他们装饰门面,她们只是苍白无力的道德符号。《水浒传》里的淫娃荡妇,都是市井细民,是男人的祸根,或害他们命丧黄泉,或使他们“落草为寇”。但是,她们却是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追求的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