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诉讼诈骗,是指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以虚假或伪造的证据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并利用该判决骗取财产或者免除自己债务。本文对诉讼诈骗行为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是以解决纠纷为目的的活动。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彼此在诉讼中的地位,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民事诉讼的体制性问题。如何调整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诉讼关系,是每一个国家民事诉讼法必须解决并加以规定的基本内容。民事诉讼的辩论原则、处分原则以及诚实信用原则,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及民事诉讼实践中,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民事诉讼法学界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与诉讼主体存在分歧。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契合点,探讨了我国民事诉讼各个主体的诉讼地位,认为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当事人与法院都具有平等的诉讼地位,并从交往理性的层次提出了检察机关可以作为诉讼主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民事诉讼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从而使案件得到公正解决.为了使案件的处理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作为人民法院,就必须要求当事人通过其诉讼活动,将与本案有关的各种诉讼证据提交给法院,“人民法院就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民事诉讼第64条第三款).收集到证据后,“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民事诉讼第66条),然后作为法院的定案依据.可见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对于证据的审核和运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事人不眼一审裁判而提出上诉的民事二审案件中,法院如何审核和运用证据,将步及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检察院提起抗诉,监督法院依法办案,纠正法院的错误裁判,是检察监督的基本理念。这直接渊源于立法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也是这样。但是由于民事诉讼的私益性,在我国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应加以必要的限制,对监督的具体实施应规定切实可行的程序,以达到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制衡。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由超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过程中,更加强调当事人的主体作用,法官职权得以弱化,这一变革对促进诉讼的民主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若过于强调当事人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法官对民事诉讼进程的指挥作用,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从而引起诉讼迟延。因此需就法官对诉讼进程的指挥作用予以规范,设立法院行使诉讼指挥权的原则,即依法恰当行使原则、中立性原则及不违反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原则,在此基础上将法院的诉讼指挥权分为程序性的指挥权和实体性的指挥权,以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实质上的公正价值,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程序权。  相似文献   

7.
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核心,也是法院据以裁判的依据。而证据规则则是有关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标准、对证据材料审查、判断等一整套规范。回顾我国的两部民事诉讼法典,虽均以专章对证据问题作出规定,但内容非常少,这与证据本身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符的,也影响到法院审理案的高效与公正。本文通过对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的解读,阐述了其对于完善我国证据规则制度,促进我国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在民事诉讼中,原告提出诉讼请求,需要提供相关的事实材料.证明自己的请求成立,被告反驳诉讼请求,也需要提供相关事实材料,法院对争议事实需要了解、分析,都需要根据证据做判断。实践中证据的合法性认定存在一些争议,本文试就民事诉讼中证据的合法性作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某一事物客观存在或某一主张成立的有关事实材料。在民事诉讼中,原告提出诉讼请求,需要提供相关的事实材料,证明自己的请求成立,被告反驳诉讼请求,也需要提供相关事实材料,法院对争议事实需要了解、分析,都需要根据证据做判断。实践中证据的合法性认定存在一些争议,本文试就民事诉讼中证据的合法性作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合理分配法院与当事人在证据收集中的角色对完善我国证据制度及整个民事诉讼体制有重要的意义.和谐主义诉讼模式是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新选择.该诉讼模式下构建的协同型证据收集制度强调当事人与法院之间以及当事人相互之间在证据收集上的协作,符合我国国情及各国证据法的发展趋势,也应是我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解读离婚诉讼证据的特点以及离婚诉讼的证据种类,研究现实的离婚诉讼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了解实务中的离婚诉讼的状况。从民事诉讼中证据认证、证明标准、法官自由裁量等角度结合到具体的离婚诉讼中的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研究离婚诉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并且通过认识离婚诉讼在认证过程中的问题、限制因素与完善来更好地认识离婚诉讼中证据运用的规则,最后提出对离婚诉讼证据完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证据共通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有利于证据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案件事实的最大发现。证据共通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包括对立当事人间的证据共通与共同诉讼人间的证据共通两种形态。为保障程序的正当性,防止发生突袭性裁判,在法官决定适用证据共通原则之前,应当有一套有效保障当事人权利的程序。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诉讼活动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专门性问题。为了适应庭审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新设了专家辅佐人制度。作为民事诉讼中新创设的制度———专家辅佐人制度仍需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模式,是对特定民诉讼体制基本特征的综合论述,是关于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基本概括,国家如何处理当事人诉讼权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其核心在于把诉讼的主导权交给当事人还是交给法院,以此为标准,民事诉讼模式的划分可概括为两方面内容,即谁在诉讼程序运行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是由谁来确定审理对象,前者对民事诉讼模式的分类具有量的规定性,后者对民事诉讼模式的分类具有质的规定性,以当事人与法院何者在审理在对象的确定方面中主导地位为标准,将民事诉公模式分为两种基本型-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美国的传统标准,法院在裁决确定集团确认时不应解决实质性问题,然而最近,美国某些法院在大量的案件中,包括在反垄断案件中改变了传统标准.新的标准允许法院就实质性问题认定事实.提高集团确认标准存在诸多的不合理性,因而引起了美国学术界的批评.目前反垄断民事诉讼已经成为人民法院的重要审判领域,美国在反垄断集团诉讼方面的理念和具体做法都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证据开示程序是美国民事诉讼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程序,美国法院一般将此程序适用于涉及美国当事人的国际民事诉讼案件中;这一程序是其法院在国际民事诉讼中获取证据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程序产生的动因、价值取向、程序实施所受到的限制等问题会对该程序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美国域外证据开示程序是其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在法律制度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但这种以美国为自我中心的程序因为其单边主义倾向而受到相关限制.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认证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保障法官公平、公正地运用证据发现案件事实,防止法官在认证上的恣意与专横.我国民事诉讼认证制度应借鉴国外认证制度的有益做法,运用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选择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相结合的认证模式,建立完备的认证规则体系及明确界定认证的主体和范围.  相似文献   

18.
证据能力是某种证据材料作为证据使用的资格,两大法系对证据能力的属性认识以及具体制度存在巨大差异,其原因在于不同法律文化背景和诉讼模式以及诉讼体制的制约,这种制约使证据能力的国际协调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对于证据能力冲突的解决应当主要依赖于冲突规范,冲突规范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诉讼法院在具体案件中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具体的证据能力规则在诉讼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冲突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6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这条规定基本确立了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要求就是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20.
说明:以下每章内包括多种题型。1 民事诉讼法概述1)根据案件的性质,诉讼可分为(  )三大类别。 A 国家赔偿     B 民事诉讼 C 刑事诉讼     D 行政诉讼2 )民事诉讼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审理和解决、纠纷案件依法进行的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依法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称。3)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  )三大部分。 A 法院       B 诉讼参加人 C 其他诉讼参与人  D 国家4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的民事诉讼活动以及在这些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