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年头什么都有速成,方便面、麦当劳……当然啦,文学艺术也不能例外咯,不过个中的高深理论和方法是不是离我们中学生太远了一些呢?别急,飞鱼从校园诗人培训班熊熊军那里搞来的这套“超级无敌必杀密籍”,可以让写诗变成一种轻松无比的事情,一天写个三四十首的其实很容易。首先是题目:没什么说的咯,统一都叫“无题”好啦,寓意深刻,别人猜不到,最关键的是不用动脑子:P。第一句:在思维的——里(中), 评:在第一句的空格中可填任何表示场所的词,当然是用得越少的词越好,如“厨房”、“花园”、“浴室”、“厕所”、“大衣柜”等,方能显得深刻。  相似文献   

2.
老见有人写诗,写诗其实很容易。可按下法速成。题目统一都叫『无题』。第一句:在思维的________里(中), 评:在第一句的空格中可填任何表示场所的词,当然是用得  相似文献   

3.
一、巩固性听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新知,并养成熟练听写的习惯,教师可把课文中的新词、难词、佳句、重点段等报给学生,有时某些优美的句段只报前半句,后半旬让学生自己完成。例如:《为人民服务》的第二节可报:“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接下去让学生填。还可以把句中的一些重点、关键的词空着,让学生边昕边填。例《粜米》的第一节,可报:“万盛米行的河埠头,_____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______。船里装载的是_____,把船身压得_____。齐着船舷的______和_____,被_____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______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______。”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听写水平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词、难词、佳句的遗忘率会大大降  相似文献   

4.
“句型转换”是近年来英语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种题的基本模式是,每小题给出两个句子。第—句是基本句,第二句是改写句,留出若干空格,要求应试者在空格上填写一个适当的单词,使该句意思与第一句基本相同或相近。我在给初三毕业班复习英语时,参考1988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将“句型转换”题分为替代、合并、转换、综述四类十例,教给学生做题方法,效果很好。一、替代法即用同义词、同义短语或反义词、反义短语等来替代原句中的有关部分,使改写后的句子与原句意思相符。例1、用同义词(短语)替代①My father and mother are judges. My ______ are judges.(广东)  相似文献   

5.
下文《指导背诵四部曲》所选的例文《少年闰土》,在“九义”教材第11册中虽然没再入选.但考虑到《指导背诵四部曲》所提出的“一填二引三想四会”的指导背诵四步法较有参考价值,所以原文照发.我在多年的指导背诵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一填二引三想四会”的指导背诵四步法.下面就以《少年闰土》第四自然段为例说说我是怎样运用这四步指导学生背诵的.一填.填关键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之后,我根据这一自然段的三个层次出了三道填空题:(1)第一、二句表达了“我”盼望见到闰土的______心情,从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2)闰土长着______的______脸,头戴一项______,颈上套一个______.他真是一个______的少年.(3)不到半日,“我”便和闰土______了,可见“我”非常______闰土.这一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强化了关键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日日盼望”、“好容易”、“飞跑”、“紫色的圆脸”、“小毡帽”、“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些  相似文献   

6.
杂糅句三例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三册有三例杂糅句子。 第一例见《北京立交桥》:“目前全市已有大型公路立交桥、公路铁路立交桥达61座。” 分析:本句中“已有”表示存在;“达”即“到”,达到的意思。两词同时在本句中出现,造成句式杂糅。本句可改说“目前全市已有大型公路立交桥、公路铁路立交  相似文献   

7.
A.有一天,老师在班了,你就是为了我,也要里表扬了一名同学,说好好学习呀!我的在天他那个“青翠欲滴”一词之灵也会保佑你每次都用得好。谁知,下一次作考一百分的!’”文时,几乎每个人都用C.另一个学生的作上了“青翠欲滴”:“教室文让老师不敢不给分。的一角,有一堆青翠欲一篇四百字的东西,居滴的垃圾。”“爸爸端起然句与句之间都没有丝了青翠欲滴的饭碗。”毫的联系。比如说,第一“她穿上一件绿色的裙句写每天早晨有个大叔子,真是青翠欲在街头卖豆浆,第二句滴。”……有一个男生居却是公园里划船的人很然还写:“我的鼻涕青翠多,第三句写…  相似文献   

8.
省编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课《深切地怀念敬爱的董老》,附有董老的光辉诗作《九十初度》。编者对诗的第二句“吾生多难感蹉跎”的“蹉跎”一词是这样注解的:“蹉跎——这里是挫折的意思。”我认为这个注解是值得商榷的。《汉语辞典》蹉跎一词的第一种解释是:“失足颠踬,如‘中扳蹉跎’(见楚辞)”。第二种解释是:“谓失时,如‘年已蹉跎’(见晋书)。”《新华字典》上则直接解为“把时光白耽误过去,如“‘岁月蹉跎’。”我们现在用“蹉跎”一词常用它的“空过时光”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9.
一、求异比较如第六册《视死如归》中的一句:“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可引导学生换一种说法,再作比较顿悟。1.“抠”字什么意思?(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挖)2.除掉“抠”,还可用上哪些词?(拿、擦、抹、涂)3.请分别做一下这几个词表示的动作?4.这几个动作表达的情态有什么不同? 通过求异、比较,学生便能很快顿悟:唯有“抠”这个动作情态有力,表达了王若飞同志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坚定的革命立场。二、层层剥笋如第八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句“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引  相似文献   

10.
诸少铭 《新读写》2012,(12):4-5
“浅薄”一词在词典上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缺乏学识和修养;第二种是(感情等)不深,微薄;第三种是轻浮、不淳朴。而“互联网会让我们变得浅薄吗”一句中的“浅薄”我认为这三种意思都包含在内了。  相似文献   

11.
词类转换的学习在初中英语中非常重要。掌握英语词类转换能更好地培养同学们掌握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综合运用英语的水平。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词类转换归纳起来有;分号名词(人或事物的名称)如:gun、fire、dog、clock。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如:tall、ugly、thin。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如readwrite go。代词(代替名词或数词)如;we、one、you.等词的转换。在英语学习时,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学习,第一,大致理解句子的意思;第二,判断所给词的词性;第三,确定该词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最后按各类词的转化形式进行转换.现在将各…  相似文献   

12.
痛快玩     
《辅导员》2010,(13):94-95
巧填诗词 请你将“雪花”装的空格里一一填入适当的字,使之组成三句中间带“日”字的唐诗或词来。  相似文献   

13.
[教例简述] 第一个环节:15分钟。任务: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胳。步骤:①初读一遍,然后按自读提示把课文划分为两大层次,再把第一层次划分为“诗人学者方面”和“革命者方面”两部分。②读第一至第七自然段,把此部分作为一篇完整的短文,划出:第一,“开头”“结尾”互相呼应的句子;第二,文中与“开头”、“结尾”相照应的词、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句及卓越成果的句子。  相似文献   

14.
在《六个“墨水瓶”》的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感情内涵。如抓住“墨水瓶”这一关键词,使学生明白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引号,理解“墨水瓶”在特殊环境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重点句“在这样困难的环境里,列宁仍然坚持学习”中,“仍然”一词是理解的关键,尽管课文中没有说明列宁被捕前的情况,但由“仍然”一词就可以联想到:列宁平日就十分注意学习,被捕后尽管条件很恶劣,但他还是没有间断。 在“列宁想了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中,“巧妙”一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办法又巧妙在哪里呢?这就要引导学生理解后面的三句话。第一句是说他怎样解决书写工具的(瓶、墨水、纸);第二句是“牛奶干了,什么也看不出来”,暗含着敌人没有发现秘密的原因;第三句是“书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第六册14课和六年制第七册8课《春蚕》,是茅盾先生的名作。虽然大量篇幅是描述蚕儿从孵化出来到结茧上山的全过程,但实际上却是在着力表现母亲花费的心血,陈述“我”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是一篇描写细腻、借事抒情的好文章。可是认真推敲起来,该文有两处的数词,用得不够妥当。第一是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我家门口有几株桑树”中街“几”,查字典,它表示两种意思:在疑问句中,是作为“多少”的疑问词;在陈述句中,是表示“不定的数目”的数词。显然,课文中的“几”是表示“不定的数目”的,按照习惯,它表示“十以下”,因为给人只是“不太多”的感觉。但是,课文中间却说“我家”养了“几张蚕种”的蚕儿。这就与前面产生了矛盾:一张蚕种的蚕儿至少要百十株大桑树才能保证桑叶供应,几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精炼的语言形式——名词作状语,就是把名词单独用在动词的前面,表示比喻、动作的凭借、方式等多种意义。如: ①豕人立而啼。(《左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③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④智取生辰纲。(《水浒》) 句中黑体字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下同),句①的“人”表示“象人那样”;句②的“兄”表示“象对待兄长那样”;句③的“箕畚”表示“用箕畚”句④的“智”表示“用智”。 在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也常用作动词的状语。如:  相似文献   

17.
先看下面的例句: 1.这好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初中语文第六册《变色龙》) 2.近几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象会说话的书,能活动的书,立体书,以及微型的书等等。(初中语文第六册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这两个句子中都有“象”、“好象”等词,但都不是比喻句。因为第一句中的“好象”表示对事物的推测,第二句中的“象”表示举例说明,都没有比喻的意思。“象”,“好象”只有作比喻词  相似文献   

18.
双音化小议     
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大量古代的单音词变成了现代汉语的语素用来构成双音词,如“谢”就可构成“谢忱、谢绝、谢礼、谢幕、谢谢、谢罪、谢恩、谢意、称谢、酬谢、辞谢、容谢、代谢、道谢、凋谢、多谢、感谢、叩谢、萎谢、致谢、拜谢”等二十多个双音词。第二,多音节的词组,往往凝缩为双音词,特别是表示事物意义的名称,可以抽取其中的两个主要成分构成简称,如“科研”(科学研究)、“知青”(知识青年)、“纪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全总”(全国总工会)。第三,多音节的音译词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一般都只用一个概念表示。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之别,但在句子中没有主格和宾格之分。如:“我”(我们)、“你”(你们)等。但有些方言性代词除外,如“侬”,是第二人你“你”之意。而古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往往就是一个称词,由几个概念来表示,且形式上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在句中的用法也不同。如:“吾”一般不能作宾语,“之”则不能用作主语。现将初中学过的同义异字人称代词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20.
一、“有”构成的连谓句现代汉语中有一种连谓句是第一个谓词用“有”,第二个谓词表示具体动作.如:①我有办法修好这台机器.②中国有信心收回澳门.③我们有责任提出意见.④小二黑有资格谈恋爱.这种连谓句有如下特点:第一,第二个谓词(V_2O_2)与前面的“有 名词性成分”(有O_1)有因果关系.因为“有办法”,所以能“修好这台机器”;因为“有责任”,所以才“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