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是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意识,促进入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时代呼唤着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正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时代呼唤着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正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把人类一切创新潜能都解放出来,培养具有丰富创新的高素质人才。21世纪,知识经济将成为主导经济。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 而创新的基础在教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一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二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三要打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四要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首要任务。生物教学工作者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努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要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马延灯 《师道》2012,(3):26-27
课改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也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如何使用积极的课堂评价语.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精神成长呢?  相似文献   

6.
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迫切呼唤人本主义创新教育,当代社会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创新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首先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如何发挥评价的服务功能呢?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育评价,构建新型的课堂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评价实施过程的变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过程评价体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达到使学生学了、想了、练了、会了、乐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孙海英 《教师》2013,(25):88-88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些华丽、热闹的课堂教学让人眼花缭乱,却没有落到实处。如今,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的研究课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对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上升到前所未有地位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也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着这一问题。在课堂四十分钟里,如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学生如何能收获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情感;不同智力水平、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如何都能有不同层次的进步:而我们的教学是否具有我们看到的那样具有实效性?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型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的学生,它呼唤着教育要有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而这种理念一定要彰显时代的精神,更要能给学生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冲击。作为一名六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适应飞速发展变化着的时代?通过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逐渐认识到:教育的生命力来自于多元化,新世纪的教育应体现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终极关怀,闪烁着以人为本的人性的光辉!因此,改变应从课堂开始,我们呼唤生动课堂的呈现。在实践中,我是如此探索的——  相似文献   

11.
论创造潜能及其开发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创造力是人们普遍具有的潜能,但这种潜能在现实中可能会丧失或被掩盖、歪曲、抑制或被阻碍。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启和挖掘潜隐于学生身上的这种能力,使之发光发热。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充分注意:理解内涵——创造潜能是人的自然属性;把握开发关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现途径——创造思维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呼唤着课堂教学的改革。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创新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工作.是继承、借鉴、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的起源是交往 ,交往是教育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的统一。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课堂教学要实现的是期望理解 (教师希望学生能够产生的理解 )与实际理解 (学生达到的真实理解 )的统一 ,从而形成共同理解 ,因此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交往。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交往的缺失和阻隔 ,普遍存在着“虚假交往现象” ,致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学生被当作是接受信息的“容器” ,而不是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思想、有创造潜能的个体。因此 ,教师应更新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激发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需要,是开发学生潜能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因此,要改革课堂教学,使之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轻松愉快。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科学运用“无错原则”,宽容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的不成熟,允许他们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  相似文献   

15.
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呼唤着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新型教育,而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则必须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新型教师新在哪里?笔者认为新型教师要具备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教育观,具有较高的教育学素养及在新观念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人蕴藏着极大的智慧,但这种智慧需要教育才成为现实。课堂作为实现教育的主渠道,其作用是巨大的,忽视课堂教学改革不利于挖掘智慧的潜能,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历史课作为中学教学的主课程,面对课堂教学改革,历史教师应该怎么办?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夸美纽斯说“假如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于无知之中的学生,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现代科学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才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才会努力去认识它、探究它、占有它。因此,注意和兴趣是主动获取、乐于探究的两个支点,是…  相似文献   

17.
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燕秋 《文教资料》2010,(4):106-107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呼唤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美术教学应实行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科学安排课时,有效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使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既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也是创新教育的生命力所在。那么,怎样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是首先要唤起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学生“想创新”的思维火花。1.要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有人说,创新的灵性、创新的欲望,是人类宝贵的特征。不会创新而只会重复,那将是人类向动物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复归学生的主体性,弘扬人文精神,呼唤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这是当今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扮好教师课堂教学新角色,也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观念。依据这种理念,课堂教学要转变观念,改变旧的作法,及时地寻求和建立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教育呼唤着绿色。我们呼唤的绿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而成的,其核心是“人文、民主、自然”。我们的教育呼唤着绿色,是因为未来召唤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为了使教育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达到低耗高效的绿色境地,我们应面向未来,帮助学生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