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闪光灯是在拍摄时常用的器材,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新闻纪实摄影,用好闪光灯能大幅提高画面效果。新闻摄影与风光摄影、影棚摄影不同,在新闻摄影中,由于地点、时间、人物的不确定性,拍摄者很难只靠自然光线拍摄,所以用闪光灯辅助拍摄,也就成了一种常用的手段。但是由于闪灯设置复杂,用法繁多,特别是一些高端闪光灯,显示屏上的各种数字、符号让人眼花缭乱,再加上拍摄环境的多变,想用好闪光灯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该不该使用闪光灯是一个长久以来存在争议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赞成者众多,而反对者亦不少。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闪光灯不再是大新闻摄影框架内所必需的装备,但是对于新闻摄影的不同分类来说,闪光灯的重要性也不甚相同。所以单纯说新闻摄影应该使用闪光灯与否都必须在某个框架之内,否则是武断或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3.
业余摄影人员,常常为采用一只闪光灯拍出的照片所出现的光线平淡、缺乏层次而苦恼。我经过实践,终于拍成几幅自认较满意的单灯人像照片。这里仅谈点体会;在户外夜间使用单灯照明摄影,大都拍一些中小型画面。特别是在柏摄人物特写时,如果采用将闪光灯安在热靴插座上的方法直接进行拍摄,就会因闪光灯亮度大、色温高,光线呈顺光,而拍出的照片反差过大没有质感。在这种情况下,就最好采用使闪光灯的照明轴线与照相机的拍摄轴线有一定夹角的照射方法。照相机与闪光灯的联接用3-5米长的小经电线即可。闪光灯的位置和角度,以在被提者侧上…  相似文献   

4.
说到摄影摄像我们先要讲讲"光",简单的说,摄影摄像就是捕捉光,捕捉得好,所产生的照片效果就好。本文探讨了对摄影摄像过程中光线应用进行了概述,进而分析了摄影摄像中的光线类型,并从白色反光板对摄影摄像布光、闪光灯在摄影摄像中的应用、闪光灯结合现场光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摄影摄像中的光线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5.
完美的构图是一幅新闻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构图合理可以确保作品内容的完整性,突出主题,做到主次分明,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主体和陪体作为新闻摄影构图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好两者之间的合理安排,充分了解主体和陪体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新闻摄影作品的成功。本文主要对摄影构图的概念及新闻摄影构图中主体和陪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谈起运用电子闪光灯进行摄影,有些从事摄影创作的人,可能要摇头否定。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强烈的正面光往往把被拍景物照射得万物俱细、一览无余,拍出来的人物脸目苍白,拍出来的景物平庸呆板,失去了自然美。著名的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就不赞成用闪光摄影,他认为闪光灯一亮,改变了原来现场光线的气氛,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对于从事新闻摄影的人来说,电子闪光灯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闪光灯不但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作为照明工具,解决胶片感光,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作为摄影的特殊手段,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研究和掌握电子闪光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技巧,以扬其长,避其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宗礼 《新闻窗》2008,(6):36-37
当今,发达的视觉文化让读者对影像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够吸引读者视线的绝不是那些平庸的,没有任何特点的照片。所以,在现代报道摄影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新闻摄影所应用,其中包括闪光灯慢门,闪光灯后帘同步,倾斜地平线构图,开放式构图(即不完整构图),多视觉中心等等。尤其是开放式构图,在近些年的新闻摄影中更是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摄影技术的革新,30—40年代世界的战争与革命,使现代意义的新闻摄影得到了确立与发展。现代意义的新闻摄影是与初级阶段的新闻摄影相比较而言的,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真正的新闻摄影作品,新闻要素齐全、真实生动、发布迅速、有社会效果。实现这些必备要素的各种条件,是在20年代以后逐步完善的,这个过程也经过了几十年,可以算到60年代末。这个时期,出现了小相机、快速胶卷、闪光灯、传真机、新的印刷设备;建立了新闻摄影机构,有了  相似文献   

9.
光是摄影的基础。摄影就是用光来记录形象、记录影调、形状、轮廊、色彩、结构等等。可以说,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光通过照相机摄影镜头,在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影,再通过显影、定影等加工制作工序,最后制作成一幅摄影作品。所以也有人称摄影为“光画”。下面我们把光线的分类作一简单介绍。光线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光。它包括室外自然光和室内自然光,另一类是人工光。它包括各种摄影灯光、舞台灯光、万次闪光灯等。我们先来研究室外自然光。  相似文献   

10.
付蕾 《当代传播》2005,(2):78-79
新闻摄影是以照片记录的瞬间形象报道事实的新闻样式。在其应用上,主体的审美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精神"烛照"支配着新闻摄影活动的整个过程,影响作品的整体面貌。故而,分析新闻摄影作品的特征与意义,核心是透视其所蕴涵的主体的审美观念。考察新闻摄影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把握社会主流的新闻摄影审美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佳作唐正益《吉兆丰年》这幅作品在第13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比中获铜牌奖,这幅作品业余摄影迷刘文界用国产相机拍摄的。在全国性摄影评比中获铜牌奖,对业余摄影学好者来说来不易。《吉兆丰年》这幅作品是作者深入生活,到藏区的民族盛会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新闻性、真实性以及社会性等新闻摄影特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充分利用现场光、合理使用闪光灯,以及正确挑选新闻摄影照片等新闻摄影技巧,以期为新闻摄影记者的新闻摄影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不断提高新闻摄影质量,推动我国新闻摄影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卜云 《新闻世界》2014,(5):271-272
影像主体,即影像画面中的视觉主体,影像主体的构成与作品主题表达密切相关,又与其它造型艺术有所区别。它是形成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受制于照相机工具性的特点,受制于摄影现场性的特点,受制于影像创作主体的表达理念。本文以解放战争时期的摄影作品为例,分析这一时期的影像主体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军事新闻摄影的主体总是离不开剧烈运动着的军事活动.在摄影创作实践中强调动感表现是军事摄影题材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人们对军事摄影作品的欣赏习惯所要求的。“威势壮,动感强,感情真。兵味足”作为军事摄影的审美标准.是我军摄影工作几十年来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怎样提升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怎样拓展摄影作品的市场空间,长期以来,广大摄影人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尝试着。除了自身拍摄技艺的提高外,借助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摄影作品在冲印、装裱以及布展等外在形式上也更加新颖和别致了。 这不,四川摄影家金平就寻到了一条提升自己摄影作品价值的新办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李东平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30-I0031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以及图片处理软件的完善,近年来,在新闻摄影领域中,假新闻图片的数量逐渐增多,造假技术也不断提高,有的假新闻图片鱼目混珠,在新闻媒体、摄影大赛中频频亮相,并获奖。怎样杜绝假新闻图片,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目前,已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本报第15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参加评选的10余位评委还专门就此问题展开了商讨。近几期,在本报所刊发的作品中,也有个别作品引起了读者的质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石翼 《军事记者》2004,(7):71-71
在本届新闻函授学员的习作中.也有不少是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总体来看是不错的.但失之于平。即:事迹平.人物平.用光平,构图平.说明词也写得平.这就在大量摄影作品涌入报社的形势下,失去特色,失去竞争力。下面.结合学员的来稿做一点具体分析,未必准确,仅供学员们在学习摄影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无论是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摄影赛事,都增加了“自然与环保”类摄影专项奖。可见,环保题材的摄影,已成为近年来摄影界的热点拍摄题材。在此类作品的创作中,笔者以为,作品在坚持真实性的同时,更要有忧患与警示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按快门还是玩鼠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和数码相机等数字化摄影技术在新闻摄影上的运用,新闻摄影作品的制作时间大为缩短,采访编辑的节奏加快,加速了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它将新闻摄影作品瞬间便呈现在广大读面前,无疑,它适应了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要求,受到新闻媒体的青睐。“按快门”还是“玩鼠标”一,却阐述了当前新闻摄影中,由于高度发达的电脑技术能够轻易地改变“数字摄影”,列举了“数字摄影”在新闻摄影中出现的种种情况,造成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严峻挑战。章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面对目前电脑介入报刊编辑出版的现实,应该严格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把好新闻失实这一关。  相似文献   

20.
刘俊华 《今传媒》2005,(8X):62-62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摄影艺术家李庚元。谈话中得知,他是个迷恋了大半辈子摄影的摄影爱好者,拍了数万幅新闻、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等多种多样的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