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EEC小学英语课本第六册第五课。教材分析:本节课为EEC教材小学课本第六册Lesson 5的第三课时。本节课在第一课时及第二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练习句子“Welcome to…”及感叹句“What a…”的运用,学习六个生词,并对熟悉和喜爱的国家、地点进行简单的描述,初步了解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国家的人文地貌。  相似文献   

2.
语文第八册第24课《猫》一课后面的第一个练习是这样的:“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结合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这种性格的?”小学第八册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和中等师范学校新编《阅读和写作》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单元练习的教学参考资料,也全都照搬课文第一句,认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并且从课文  相似文献   

3.
新编初中英语课本第四册供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使用。同第三册一样,第四册也是十二课,课次接第三册算起,即第13课至第24课。全书分为两个单元,每单元的最后一课(即第18课和第24课)为复习课,不编入课文等项目,只安排练习。除复习课和第19、20课外,每课都由下列九个项目组成。  相似文献   

4.
初中英语课本第五册供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全书共十二课,六课为一单元。第6课和第12课为复习课,只安排练习。其他各课,除第1、2、5、7、9课没有《语法》项目外,都由《句型练习》、《课文》、《生词和短语》、《注释》、《语法》和《练习》等六个项目组成。  相似文献   

5.
云海 《云南教育》2001,(14):14-15
理解和掌握教材 ,一方面是从整体上把握全套、全册教材的结构、编者思路 ,一方面是认真吃透和掌握单篇教材。这里特别强调教材和课文的区别。课文指选入教材的一篇篇文章 ,教材不仅包含课文 ,还包含着为理解课文或指导学习课文的插图、编者所设计的“思考·练习”等。如第二册第三课《泉水·小溪》这篇教材 ,从教材来说就包含“课文、插图、韵文后面的词语、‘思考·练习’、生字条”五部分 ,“课文”只指那篇韵文。再如第六册第九课《飞机遇险的时候》 ,这篇教材就包含着四个部分 :课文、插图、生字条、“思考·练习”。课文是教材的主体 ,…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25~26页例9、例10,“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2题。  相似文献   

7.
我几次教学第六册第7组的《画杨桃》一课,从学生理解情况来看,课后“思考·练习”1的第3小题第二问“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是教学难点。这一问题和本组重点训练项目“一要真实,二要具体”联系密切,因此这一难点实际上也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怎样...  相似文献   

8.
高珊 《广西教育》2011,(31):41-42
课例回放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认识众数》(在学习了众数的意义以及找众数的方法后,进人到练习时间。)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23页的“做一做”,试着独立完成前三个问题。(生动笔练习,师巡视。)  相似文献   

9.
四、两数的积与商的关系第六册52页练习十六第九题,第七册55页复习题第十一题,均有类似练习。如第九题“把下面各题中的 x 换成适当的数字”: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61页“按比例分配”练习课。  相似文献   

11.
关联词语的教学,包括对关联词语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是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以五年制义务教材为例,从第六册开始,“基础训练”里共安排了十次内涵丰富、题型多样的关联词语练习。一、掌握基本知识,认识关联词语。“基础训练”中安排的例句和课...  相似文献   

12.
初小语文第六册共有课文34课(包括附录两课)。与1959年的初小语文六册比较一下,不同多了:原来的课文只保留12课;其余的20课中,如“每天的早晨”“向日葵笑了”等八课是新选的;有四课是从老第六册教材中移来;有8课是就原来的课文作了一些修改,有的题目照旧,内容改了,如“两封信”、“写信的方法”;有的既改了内容,也变了题目,如“植树谣”;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48~49页例6、“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第十册和六年制第十二册第22页练习六第10题为:“右图是一个机器零件,求它的体积。如果每立方厘米重7.8克,机器零件重多少公斤?”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五册《群英会蒋干中计》一课“参考和练习参考答案”中有这样一句话:蒋干“惊愕”,“不敢多言”,这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答     
问:在“小学教师”本年二月号上提到教初小语文第四册“狐狸和斑鸠”一课的目的,只是培养儿童爱好文学的兴趣,不必进行道德方面的思想教育。为什么?(启东吕四区金刚初小管守元) 答:“狐狸和斑鸠”一课(四册语文第一课、六册语文第三十二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对狡猾的狐狸的嘲笑,引起儿童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P63练习一十八第4题是“写出奇妙的得数”,第七册P47练习十四第4题是“有趣的练习”。我们在教学这两道题时,可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出规律,得出一串算式系列。列出这一算式系列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总复习”安排的二十九道复习题,概括了本册教材的的教学内容:多位数的读、写及其加、减计算,公里、吨的认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珠算乘法。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总复习,全面掌握上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复习中注意,复习课不是旧课的重复,也不是单纯地练习。  相似文献   

19.
《麻雀》(小语第六册第7课)《鹌鹑》(小语第十册第24课)这两篇课文都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课的“思考和练习”中,有一题举了四个句子,要求辨别哪几个是单句,哪几个是复句。其中第三句是: 为了制止这场灾难,保卫人民的权利,实现人民的愿望,毛主席要从延安的同志们修建的飞机场上动身到斗争的最前线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